黄志伟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请在下面的田字格里,把下列词语中的拼音和错别字依次写成正确的汉字。(2分)
狼jí ɡān尬 温磬 ào运 天翻地复 四面楚戈 按步就班 与时巨进
2.请根据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结尾的一段话回答问题。(3分)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_____________地把它发展下去。_____________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在工具书中查加点的“旦”字应先查_____________部,在音序查法中应查的音节是_____________,该字有3项意思:A天亮、早晨;B日、天;C戏曲中的女角色,本语段中应取的义项是_____________。
(2)请在这段话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成语、关联词语。
(3)请在这段话中“□”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根据句意在下列各句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和作者或作品名。(2分)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_____________出来。(_____________《春》)
(2)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__________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__________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__________而生活。(鲁迅《_____________》)。
4.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根据你的积累和思考在句子中修改。(2分)
《傅雷家书》洋溢着父子深情的家书,一定有许多地方会引出我们强烈的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上下文或提示,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诗句和作家。(6选4,4分)
(1)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正如《论语》中主张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两季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出自《____________》,它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正如__________________在《沁园春·雪》中所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古诗中一句思乡的诗句。(课内外均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6.阅读下面的一则新闻后回答问题。(2分)
9月28日,有“生态高速公路”之称的安徽省铜陵至黄山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
铜陵至黄山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7918”网北京—台北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安徽省_____________(黄山、九华山和太平湖)的旅游要道。铜黄高速全长173.54公里,投资81.5亿元。该路为全封闭、全立交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采用沥青砼路面,设计时速为80—120公里。
铜黄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打通了合肥和九华山、黄山的高速连接线,使合肥到黄山北大门甘棠、南大门汤口和屯溪区的行车时间比开通前缩短近一半。(原载《人民日报》)
(1)请在选文中用曲线标示出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在横线上填写一个能简洁表达文中括号里的内容的四字短语,然后给这则新闻拟一个15字以内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新闻所报道的事情有哪些重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在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若二题均正确可加2分)(1)仿照下面的例子,在以下作品中任选其一做读书卡片。(2分)
《木兰诗》《邓稼先》《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繁星·春水》《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朝花夕拾》、《水浒》、《骆驼祥子》、《童年》
作者简介: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
作品:《爱的教育》
相关语句、故事或人物:
见没有答话,卡罗纳向可怜巴巴的科罗西瞥了一眼,猛然站起来,语气果断地说:“是我”。
点评:在没人答话的情况下站起来果断地说“是我”,替别人承担责任表现其勇敢、善良、宽厚。
作者简介:_____________
作品: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语句、故事或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我们所学的课文《威尼斯商人》(节选)的下面一句台词回答问题。(2分)
从那破产的家伙的身上割下那磅肉来。
这个剧本是谁写的?这是剧中哪一个人物说的台词?结果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一)请比较下面两首曲牌相同的元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江上(张可久)
嗈嗈①落雁平沙②,依依③孤鹜④残霞,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注释]①嗈嗈:鸟类和鸣之声。②平沙:水边平坦的沙滩。③依依:轻飘飘的样子。④鹜:野鸭子。
8.前一首的前三句的特点是什么?有人把首句改写成“枯藤老树相缠,枝头立定昏鸦”,请仿照这种方法改写后面两句,然后比较其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两首元曲有很多相同和不同之处,请从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上作比较分析,再分析这种情况说明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是不同语文教材为前一首元曲所作插图。这些插图都拟有标题,这些标题均与这首元曲有关,请仔细观察这些插图再对照这首元曲,比较分析哪一幅最恰当并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比较阅读
〖甲文〗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①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②王。王曰:“缚者曷③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④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⑤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⑥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⑦。”
〖乙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⑧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⑩。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①[辞]言辞。②[诣]到。③[曷]同“何”。④[坐]犯罪。⑤[避席]离开座位。⑥[实]果实。⑦[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⑧[鯈鱼]一种淡水小白鱼。⑨[全]确定是。⑩[循其本]要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11.甲文前一语段的省略号处有意省略了几句话,请根据上下文把省略的这几句话写在下面,可用文言,也可用现代汉语,上下文的意思要连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项有 ()(不定项选择)(1分)
A.晏子将使楚 水土使民善盗
B.为其来也 缚者曷为
C.是鱼之乐 是天时不如地利
D.生于淮北 游于濠梁之上
1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以上选文中晏子和庄子都在回击对方,他们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在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若二题均正确可加2分)。
(1)有一个寓言说是主人在客人到后说“该来的没来”,于是先到的客人走了;接着又一位客人到后,他又说“不该走的走了”,这位客人也走了。请用乙文的方法推测其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以上两篇选文所写的四个主要人物中你最赞赏哪一位?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千年智慧(14分)
文/刘燕
①去过新疆的人都知道,地下那盘根错节,纵横连绵,亘古不息的坎儿井水,无论世上掀起几级风暴,它都不急不缓平静地前行,去滋养万民,浇灌万物。
②坎儿井在最不显赫的地方显示清幽姿态,坎儿井的明渠全部封闭,用厚厚的玻璃包裹其间,A仿佛一位漂亮的少女羞于见人。B可它从不寂寞,历经2000多年的时空隧道为人与自然送去生命的血脉,它一路自豪,一路低吟浅唱。150多年前到吐鲁番勘察水利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一则日记中大为赞叹:坎儿井“水从土中穿穴而行”,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③我走近坎儿井那天,人们兴奋地弹起热瓦甫、都塔尔,敲起手鼓跳起舞蹈,漂亮的小姑娘旋起色彩鲜艳的裙裾与游人载歌载舞。
④见过坎儿井的各国同胞也对坎儿井赞不绝口,有的把它与广西灵渠、四川都江堰并论,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在嘉宾留言中,我送给它这样的赞颂:“C你是大地的神经,你是万物的精灵,你是智慧的血脉,你是不朽的歌咏。”如果让我为它写一首诗,我会如此形容坎儿井的素洁美艳:冰肌玉骨、冰清玉洁、冰心一片、冰情可鉴。我会如此形容它的卓越神韵:D灵动婀娜,纤巧如蛇;风情万种,牵人心魄。
⑤坎儿井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祖先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水文地质特点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地下水利工程设施。从古代至今,坎儿井一直是吐鲁番和哈密地区发展农牧业生产和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的主要水源;是全世界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于是,我赋予它一个笔名:科学诗眼。
⑥吐鲁番气候极为干燥,只有渗进地下的水才能得以保存。坎儿井结构独特,“组织”严密,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4部分组成。竖井是为掏挖暗渠、取土、透光、通风之用。明渠建立在地面上,与暗渠相连接,供引水、灌溉之用。涝坝就像地表下的池塘,用于蓄水。这智慧的思考,与都江堰分水鱼嘴异曲同工。
⑦离开坎儿井,一步三回头。突然想起当地一位朋友讲的故事:那是2000多年前一天夜里。正在挖坎儿井的一位工匠突然心乱如麻,他担心年迈而失明的老母亲出什么事,就放下工具想回家看看。他从已经挖得很深的竖井坑道向上走着,这时,一位同伴兴奋地喊着:快下来,出水了,出水了,快给你母亲带回去,这可是神仙送来的圣水啊!这位孝子真的为母亲带回了一些水,母亲喝过后,他又为母亲洗了脸,梳了头。第二天,奇迹出现了,老母亲不但失明多年的双目复明了,而且满头白发全变成了黑发。从那以后,当地人都知道坎儿井之神灵与奇妙。
⑧其实,送水的神仙就是他们自己。千百年来,人们总是谦恭地将自己劳动创造的成果视为上苍的恩赐,在对神的感恩中,劳动也得到了最大的神化。新疆目前有坎儿井3000多处。如果把井底之水流全部首尾连接,这美丽的长臂足以勾连5400多公里。
(原载《人民日报》)
16.选文自始至终都在赞美坎儿井,为什么不拟为“赞坎儿井”之类的题目,却以“千年智慧”为题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表面看,这篇选文的内容似乎散乱,但细细一读会发现其结构却很有独特之处,请从选文首尾和主体部分的内容来说一说这一独特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分别说说选文引用林则徐的日记、嘉宾留言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文第三自然段写“人们与游人载歌载舞”的内容是不是多余了?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你认为选文所写的“孝子为母亲带回水”的传说可信吗?理由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在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回答(若二题均正确可加2分)。
(1)请从选文中画线的句子中任选其一从修辞运用的角度来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揣摩选文中第5、6自然段中加点的“主要”和“渗进”的用词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在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回答(若二题均正确可加2分)。
(1)请根据选文具体解释坎儿井“与都江堰分水鱼嘴异曲同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边是根据选文对坎儿井的结构说明画的两幅示意图,请根据选文内容比较分析,你认为哪一幅更符合选文内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春雨贵如油”吗?(6分)
文/林之光
我国有句家喻户晓的农谚叫“春雨贵如油”。因为春雨少,在自然情况下,主要作物冬小麦的产量几乎和降雨量成正比:“下雨就是下粮食”这是另一句农谚。
1967年春夏,笔者曾被派往黑龙江省嫩江地区甘南县蹲点,总结当时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太平大队支部书记吕和的“看天看地看庄稼”的天气预报经验。因为他所在大队的粮食产量总比周围地区平均高出一倍多。
笔者刚开始工作,就听到了在“春雨贵如油”的后面并非是句号,还紧跟着有后半句:“多了又发愁”。原来,黑龙江西部地区春季虽也偏旱,可是因为当地纬度偏北,春季气温较低,因此影响当地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已不是春旱而是春寒了。如果春季阴雨天过多,气温更低,地里冻土融化就慢,种子不易发芽;即使发了芽,生长也慢;秋季成熟时遭霜一打,收成便很差。在农业气象学中,把这叫做农作物的“延迟型冷害”。
吕和的经验贡献,正在于他能利用前期气象条件准确地预测后期春季雨量和温度高低,合理选择作物和品种,以最大限度争取最好收成。例如,春雨多的年份多种耐低温耐湿的大豆,产量虽相对较低但能保证收成;而春雨少的年份多种喜温耐旱的高粱和玉米等高产作物。
所以,对于黑龙江而言,春雨过少固然会因旱减产,但春雨多了,则春寒的影响会比春旱还严重,所以说“多了又发愁”。
我国西北地区还有更奇的事:在水比金子还贵的地方,春雨竟然“下了就发愁”!
原来,干旱地区种田不靠天上雨水而靠引高山冰雪融水灌溉。这里春季即使下雨,雨量一般也很小,只湿一会儿地皮而已,对庄稼没什么作用。可是,这点儿雨却常常足以使当地富含盐碱的土壤表面结成一层硬壳,致使稚嫩的幼苗“拱”不出土。在农业气象学中,管这叫农作物的“雨害”。所以这里下了春雨,反而还要马上组织人力松土,甚至还要重新播种,这怎能叫人不发愁呢?
可见,同样的春旱在不同的条件下,结果却可以完全不同,有利条件也可转化成为灾害。这是因为,万事皆有度,一过了度就会物极必反。不是吗?黑龙江春雨适当少点(热量多点)、西北干旱地区雨量适当多点(干旱地区能冲刷表层盐碱,湿皮小雨反而成害),华北地区春雨不要过多,“愁”不就又转化成了“油”了吗?
(原载《大自然探索》有所改动)
23.一般对“春雨贵如油”怎么理解?选文对此的结论是什么?这告诉我们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根据选文内容,分别说说农谚“下雨就是下粮食”“多了又发愁”“看天看地看庄稼”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请用选文对一个事物从两个方面说明的方法,选择你在生活中发现的类似“春雨贵如油”之类的农谚或生活谚语或生活现象,并用这种方法简单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让汉语更快地走向世界(10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盛夏的北京,迎来了世界汉语大会的隆重召开,也迎来了世界各地的官员和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朋友们。这次大会是世界汉语教学界乃至中外交流史上的一次盛会,既是向世界展现汉语魅力的好机会,也是向世界各地人民学习的好机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这种需求已经从学术和教学领域走到民间及政府层面,成为一种学习汉语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人,有100个国家的2500余所大学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考点遍布五大洲。世界汉语大会正是为适应全球持续升温的“汉语热”需要而召开的,目的是搭建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繁荣和发展世界汉语教学,推动汉语文化的广泛传播,让汉语更快地走向世界。
“汉语热”表明,世界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预期越来越好。历史表明,语言作为国际交流的一种工具,它的地位不是固有的,而是由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以及这种文化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广泛,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与世界各国人民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推动汉语的实用价值和潜在价值不断提升。作为汉语的母语国,我国有义务、有责任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提供各种优质的语言文化教学资源,帮助世界各地的学习者更快更好地掌握汉语。
此次世界汉语大会的主题是“世界多元文化架构下的汉语发展”,就是把推广汉语作为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多样性对人类而言,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一样必不可少。越是经济全球化,越要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发展。
汉语,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汉代大学者扬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汉字正是诗的语言,画的文字。它的音分四声、律有平仄的特征,使汉语诗文读起来一唱三叹;它的象形表意、亲和自然的优势,能把书法家的胸中山水化为纸上烟云。研究还表明,汉字所具有的象形表意特点,特别适用于现代科技,是一种更为理想的电脑语言。汉语正在日益显现出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魅力和潜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推广汉语,是对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要使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就要让汉语更快地走向世界。我们相信通过这次大会,将推动汉语进一步推广和传播,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把中国人民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望传递到世界。
(原载《人民日报》注:文章写于世界汉语大会之际。)
26.请从选文中画出能说明汉语“是一种更为理想的电脑语言”的句子。(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选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几个数据说明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请说说“汉语的母语国”的含义和“让汉语更快地走向世界”的进一层含义和重大意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选文中两处引用的古文作用完全相同吗?为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请分析选文中“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一样必不可少”这个句子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请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从你的生活积累中举一个能证明选文观点的事例并略作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探究(8分)
32.如果你的班上将开展一次以“水”为话题的活动,现在班主任委托你设计这次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4分)
(1)为了指导这次活动,现派你去邀请《“春雨贵如油”吗?》的作者来校作专题报告。见到他时,你会对他怎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准备一段开场白。要求:讲明活动的意义,并至少运用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阐述活动目的、形式及其特色。
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活动中,有同学根据《千年智慧》出了以下的下联,请你也根据选文对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都江堰滋养天府人民
33.在对待汉语学习上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请针对下面的正方观点写出辩论词。(2分)
正方观点: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不学自然会,何必下功夫学习呢?不如扎实学好外语好与外国人交往。
反方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用电子邮件交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其实它和书信的写法大体相同,故你完全可以按照提示发邮件。(2分)
提示:请在上边空白处写下你读了前面两则现代文阅读材料中其中一则的最大感受,40字左右,收件人可根据作者姓名的第一个拼音字母来选择:ly2007@163.com或lzg2007@163.com,主题自定,署名:水文,发送时间为当天。
五、写作(50分)
35.从下面作文题中选择一题作文。
(1)请把“水和____________”补充完整再作文。
(2)请从前面的三则现代文阅读中任选其一为材料而作文。
(3)请以“走进奥运”为题作文。
(作者单位:四川省丹棱县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