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琦

2008-03-20 02:58:08
AMT前沿论丛 2008年2期
关键词:冰山变革流程

案例中A企业的流程梳理工作看似很顺利,但本文要为他们泼上一些冷水,力求防微杜渐,以免亡羊补牢。

看过A企业流程梳理的案例,见他们波澜不惊做着流程梳理,甚感诧异。当然,笔者决没有“惟恐天下不乱”的祸心,而是企业在流程梳理过程中总是问题多多,愿为他们泼上一些冷水,力求防微杜渐,以免亡羊补牢。

A企业变革的缘起是企业由“圈养”到“放回自然”,在企业生态圈中生存的法则同样遵从着竞争的金科玉律——“适者生存”,外在压力下的变革最先触及的肯定是企业运行的“行为方式”——流程,梳理流程以适应环境并寻求发展是势在必行的。A企业的决策人及时地意识到其中道理并付诸行动,这是企业的幸事。但不是所有企业面临同等境遇都能同样对待。但是,所有的人都做好流程梳理的准备了吗?特别是流程梳理与自身利害戚戚相关的心理准备!

流程梳理,到底要革谁的命?触动谁的即得利益?这个问题有时候比变革的必要性和意义,更受当事人的关注。打个比方:企业中的几个部门(或利益集团)如同一定面积水域中的几座冰山,流程梳理如同重新排列冰山的位置。有的人简单地认为:原有状态下冰山相安无事,露出水面冰山相对位置间有着很大的移动空间,重新编排一下位置还不容易。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的是冰山水上部分与水下部门的比例,科学的数据是1:10以上。也就是冰山们或在水下已经将水域内的空间挤得满满当当,或各自划定底盘、遥望而勿扰,现在要移动冰山水上部分势必牵动水下部分的碰撞。企业内利益博弈的关系比水下冰山的情形有过之而无不及,难于一眼看穿,即使看清楚,孰涨孰消岂是一个“流程梳理”能解决的?案例中,最先梳理的是预算流程,所遇到的阻力就已或隐或现。凭笔者的经验,如流程梳理到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责时,“冰山们”的反应将是白热化的,这个预防针不仅是打给林羽山的,更是打给萧轩的。因为到那时侯不是考验林羽山的工作方式方法,而是考验萧轩的魄力。

万事开头难,流程梳理也是如此。变革的切入点和时机很是关键。应该说A企业流程梳理的切入点选择预算流程,至少在策略上是妥帖的,因为前身为国企的A企业在意识层面,就绝对不能接受全面“休克”式的变革,一定要循序渐进——由点到面、由表及里、从易到难。林羽山选择“温和地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最后的胜利”的策略,规避了与原有“意识形态”的正面冲突,不失为上策。另外,在预算这个带有“紧箍咒”的环节,发起变革会使得对各部门产生“不怒自威”的效果——因预算的重要性而强化了梳理其流程的重要性。但在案例表述中,这个想法好像是林羽山的“灵光一现”,而非有意为之,使人对林羽山的策略智慧多多少少要打些“折扣”。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流程梳理这种项目对于好的开端,也仅仅是必要条件而已。对于项目实施仅一周后,林羽山就有了成就感,或多或少流露出的沾沾自喜,要忠告的是“不要高兴得太早,困难在后面”。

流程梳理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样的流程才是好的流程,能被企业所接纳?在A企业没有人能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萧轩以决策人的角色一直隐于幕后,但他关于项目目标的声音应该从某种渠道传出来,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听到,A企业的人员有听到吗?作为萧轩最主要代言人的林羽山自然也就不会在此方面进一步宣贯。他们可能会觉得先拿“预算流程”练练手,可以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但至少应该看到“河的对岸哪里可以上岸啊!”不能让大家带着困惑开始流程梳理吧,笔者给出一个“参考答案”:流程应满足企业战略的需要,能够保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战略层面的意图转化成执行层面的行动。

老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应付变化最好的办法也只有计划,更好、更及时、更应变的计划。要将流程梳理作为项目来管理,对于流程梳理中的不确定性,更需要周密的,具有应急措施和替代方案的计划。林羽山的计划意识可以用精确来形容,但事物成为“双刃剑”后就要兴利避害,不留余地,无弹性的计划在流程梳理过程中不一定行得通。另外,计划意识还应向下传递,善于将计划的目标和步骤分解到部门和工作人员。

流程梳理必须以理服人,培训工作应该长抓不懈。我对于A企业在本案中,培训的广度、密度和强度有一些看法:在项目计划中培训的比重不明显,中层的“洗脑”不足导致实施存在着理念方面的分歧,IT工具的培训和导入更是不到位等等。像流程梳理这样“软性”十足的工作,没有得到强有力的培训支持,不敢说失败的几率会有多大,但挫折、坎坷不会少。

影响变革的技术性因素不必担心,IT技术满足需求的潜力可以说是无限的,如果说有问题也就是时间问题。案例中提及的无论滚动预算,还是OA中电子审批等等,只要明确业务流程模式,软件的选择顺理成章成为“拿来主义”。IT技术以其刚性约束力,为流程执行提供保证。所以,选择软件对流程梳理有着辅助作用,软件中的流程是经过多家企业的经验积累而成,借鉴他人成熟经验至少要比自己摸索要省时、省力。

对变革风险成本的预估,萧轩应该是心知肚明的。流程梳理的组织者和主要执行人林羽山就应该借此机会申请一把“尚方宝剑”,对可能造成项目风险的人为因素,本着“预防为主,消防为辅”的原则处理。

A企业的流程梳理也仅仅是开始,笔者就“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有些让人感觉不厚道。也来说句鼓励的话,希望林羽山因初战告捷而增长的自信能够感染到所有人,特别是萧轩。要走的路还很长,信心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冰山变革流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今日农业(2021年10期)2021-07-28 06:28:12
不可思议!冰山变绿了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10
变革开始了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崩塌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声屏世界(2015年5期)2015-02-28 15: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