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恰事理 适切主题

2008-03-18 01:27钟能文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08年3期
关键词:质问无端集邮

钟能文

在高考作文命题回归考生真情实感的背景下,记叙性文体在高考作文中出现的比例愈来愈大。在一些考生看来,写作记叙文要比议论文容易得多。如果单纯地从考生作文审题与材料的选取角度上来看,记叙文确实要容易一些。就叙述来说,“事”和“理”总是牵连在一起的。“事”是“理”赖以生存的基础,“理”又是“事”的必然结果与指向,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对主题的说解与分剖。一般来说,“事”和“理”之间很自然地存在着一种严密的逻辑关联,也就是说,有什么的“事”就必然产生什么样的“理”,就像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由自己游历的经历得出“智、力、物”三者关系一样,“事”和“理”之间相互映证,共同完成了对主题的陈说。但是对考生而言,由于社会经验和阅历的不足,往往对“事”“理”之间的关系把握得不是很适切,往往出现生拉硬扯的情况,即强行地将某个“理”硬“安”到某个“事”上;再加上考生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往往又合理地加进了自己的一些虚构,而这种虚构常常又是出于考生为了表达某种“理”硬性添加上去的,这就极容易造成“事”“理”之间“血脉”不畅,出现一些不合情理的事也就在所难免了。一旦出现不合情理的情况,即便叙述得很流畅,也会给人一种生硬别扭的印象。由于“事”和“理”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不对称”关系,文章的主题也必然受到了影响。因此,如何处理好叙述过程中“事”和“理”的关系,使之合情合理,不仅直接关系到文章主题的落实,也直接到作文的成败。因为一篇事理不合的作文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和真情实感划等号的,也是无法获得阅卷教师好评的。

[文题设计]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些不同寻常的日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在对这些日子回望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获得了情感上的充实,而且因为对事件前前后后的沉思,使我们从中得到了许多启示和教益。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在这种怀念与沉思中逐渐走向成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无论他的地位如何,他都离不开对过往的那些日子进行沉思默想,以获取精神上的自足与思想上的洞开。尤其是对那些不同寻常的日子的不忘与铭记,更是有效地提升一个人思想境界的一条重要途径。

请以“不同寻常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构思点拨]

先要审好题,注意结合提示语中几个关键词语把握好“事”和“理”之间的关系。“这一天”不仅是“我”需要“铭记”的,而是“我们”都值得“铭记”的,自己是在“这一天”中与大家共同度过的。并且“这一天”会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具有不同寻常与非同凡响的特点。这就超出了一般的快乐层面,具有非一般的意义,也就需要提升到一个高中毕业所能达到的人生和价值观的高度,具有一定的理想追求的色彩和青春蓬勃的气息。因此,所选的事情,无论是从清晨到日暮一整天的活动,还是某一个时刻,都要力求具备不同寻常、不同凡响等特性,以写出为什么值得“我们”去“铭记”。

其次,要尽量让表达变得生动起来,一是在事件叙述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轻重缓急,注意材料详略的剪辑与安排,可以采取一些非常规的如倒叙手法来叙述,给阅卷教师造成视角上的不一样的感觉。在叙述的过程中,要克服按部就班的单调形式,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心理描写手法,使文笔变得细腻清秀起来。同时还可以穿插一些抒情和议论的语句,让文章的色彩变得多姿起来。如果能够调动平时的一些积累,恰到好处地添置一些名言警句或一些古典诗词,就更为文章生色不少。

[失误作文]

不同寻常的一天

□张艳

那天,是个难忘的一天,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使我终生难忘。我一定会记住这一天的!

那天一大早,好朋友来我家玩。我俩都是集邮爱好者,所以,我拿出我的集邮本,把我收藏已久的宝贝邮票拿给他看。这些邮票每一张都有着特别的含义,每一张在我看来都是精品。其中有一张更是我的挚爱,那是张比较小的邮票,比普通的要小一些,上面画的是十二生肖中的龙,我最喜欢龙,它是那么的威风凛凛,霸气十足,它更是中国的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他见了,也很喜欢,叫我让了给他,我当然没有答应他,他很沮丧没有再提这事了。我又让他看了其他的邮票,我俩说说笑笑,十分开心。时间就这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留下了他吃午饭。吃过午饭后,他要回家去了,我说要送他,他说不用了,所以他自己回去了。

我回房间收拾我的集邮本,我一页一页地翻着,当我翻到我心爱的那张邮票的那一页时,我惊呆了,邮票不见了,我简直不相信我的眼睛。“什么时候不见的?什么时候?”我不断问自己。我翻遍了整本集邮本,邮票都不知所踪。哦!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在看邮票的过程中,我去过一趟厕所,回来的时候看到他慌慌张张地把我那本集邮本合上。“难道,难道是他偷的。就在那时候。”我不敢相信,但又不得不相信,事实摆在眼前。我不顾一切地冲出家门,我努力地寻找他的踪影,终于我在他家楼下找到了他。我大声问他:“你为什么拿了我那张心爱的邮票,不告诉我啊。你这行为是偷,十分可耻!你知道吗?”他十分委屈地说:“我什么时候偷了你的邮票啊?你为什么要冤枉我啊?”我说:“那你刚才为什么这么慌张呢,不是心里有鬼,是什么啊?”他生气的说:“我只是想看多一眼而已,我并没有偷,信不信由你。”“我就不信。”我脱口而出,“你有什么可以证明你是清白的吗?”“总而言之,不是我偷的。”说完,就气冲冲地跑回家了。我只好也回家了。

回到家,我很不开心地躺在床上。妈妈见了,过来问我什么事,我就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她。她说:“邮票?哦!对了,刚才帮你收拾房间的时候捡到了一张邮票。现在就放在你的书桌上。你去看看是不是那张。”我听了,马上从床上跳下来,走到书桌前一看。“啊!对!就是这张!”我喜出望外。我马上想到我真的冤枉了他,朋友应该互相信任的。我真后悔,我为什么这么冲动呢!想到这,我立刻拿着这张邮票,跑去他家!到了他的家门,我按下了门铃。开门的正是他,他见了我,没说什么,我惭愧地低下头说:“对不起,是我冤枉你了。邮票我已经找到了,你能原谅我吗?”“算了,邮票找到就好了。我不怪你了。”我拿出那张邮票,对他说:“给你,你也喜欢的,就当是我给你赔罪的。你收了他吧!”他说:“不用了,这就当作我们友谊的象征吧。”我点了点头,向他道别回家了。

每当我看到这张邮票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天的事,它使我懂得了朋友之间是要互相信任的。我一定会记住这一天的。

[失误分析]

就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来说,显得比较一般。由一次对好朋友的误解,得出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的主题,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再仔细推敲主题的“由来”,我们会发现,“我”丢失了邮票,在那种情况下,想到朋友的“偷窃”也是很正常的心理。于是就发生了前去质问的情节。最后因为真相大白,自己冤枉了朋友。于是顺势得出上述主题,似乎显得有些牵强。因为由怀疑的常情发生到朋友之间的信任似乎没有必然的逻辑关联。就是说,无论当时多么相信朋友,自己还是怀疑人家。这样就使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被“抽空”了。如果顺着原文的思路,好朋友也有不信任的时候,那么,这样的主题揭示就显得有些蹈空了。

在情节的处理上,也不够圆润。在一般常情下,“我”就贸然地为着一张邮票去质问好朋友,显得有些虚假。因为开头两人在欣赏的时候,“我”拒绝了将邮票送给他,看起来很正常,但是到了最后真相大白的时候,“我”又要将这张邮票送给他,就显得很矫情。

在事件的叙述上,也过于常规化了,平铺直叙的表现手法,使文章缺少波澜。尽管在对话语言上有自己的特色,但是还是不能掩盖文章在表达上的平淡与冗复的不足,致使文章在篇制上不够精粹凝练。

[升格作文]

不同寻常的一天

□张艳

我要记住这一天,记住我的心灵搏斗和思想的较量。

我心爱的那张邮票不见了!我惊呆了,邮票不见了,我简直不相信我的眼睛。我慌乱地一遍又一遍地翻查那本集邮册,可是那张宝贵的龙生肖邮票就是不见了。我强迫自己镇静下来,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那天好朋友来我家玩。我俩都是集邮爱好者,所以,我把我收藏已久的宝贝邮票拿给他看。这些邮票每一张在我看来都是精品。其中有一张更是我的挚爱,就是那张不见了的生肖龙票。他见了,羡慕得不得了。

“难道是他趁我不注意拿去了不成?”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里一闪而过。他可是我的好朋友啊!他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呢?我为刚才的念头感到不安。

我仍不死心,仔细地回忆当时的情形。哦,我忽然记起一个细节,在看邮票的过程中,我去过一趟厕所,回来的时候看到他慌慌张张地把我那本集邮本合上。

“难道,难道真是他偷的?就在那时?”我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我怎么能如此无端地怀疑一个好朋友呢?我为这样的想法感到荒唐。于是我又做了种种猜想,看看会不会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导致了邮票失踪。可是最终那些原因还是被一一排除了。

“可是他当时看到那张邮票时为什么有点慌张呢?是不是心中有鬼啊?”怀疑他的念头还是那么顽强地盘踞在我的脑海。

“就是想要,可以正大光明地提出来嘛!干嘛要采取这种不光明的手段啊?”我在心里又一遍责怪着他。

“不行,我要去找他!质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一个声音在我的心里浮起。

“不行啊,要是他不承认或者真的不是他拿的呢?”另一个声音又在我的心里跳出来。

去,还是不去?我就这样挣扎着,徘徊着,矛盾着,斗争着。

我很不开心地躺在床上。妈妈见了,过来问我什么事,我就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她。她说:“邮票?哦!对了,上午帮你收拾房间的时候捡到了一张邮票。现在就放在你的书桌上。你去看看是不是那张。”我听了,马上从床上跳下来,走到书桌前一看。“啊!对,就是这张!”我喜出望外。

好险啊,我差点真的冤枉了他。我真后悔自己的冲动和无端猜测,差点做了一件不可饶恕的蠢事。我坐在桌子前,拿着这张邮票,陷入了沉思。没有充分的证据就无端猜疑是多么幼稚的事啊!

[改后评语]

升格文将原文比较虚空的主题变“小”了。由原先的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变为对任何事情的判断要谨慎,不能无端猜疑。这样一改,虽然没有原来的主题显得冠冕堂皇,但是更加切近了事情发展的自然逻辑程序。“我”丢失了邮票,因为朋友曾经来看过,于是顺理成章就怀疑朋友拿去了,但是自己经过一番激烈的心理矛盾后,最终没有去找那位朋友当面质问。这样设计更加合乎事情发展的一般常理。

变化最大的是是将原文中“我”下楼去找朋友当面质问的情节删去了。这样处理的理由是,就“我”所描述的事件来看,一般当事人是不会轻易去质问人家的。因为那样质问,既有伤双方的和气,也使对方很难堪,所以为了避免这样尴尬的事情发生,按照常情,是不会轻易发生作者所写的那一段情节的,除非“我”是一个年龄很小的孩子。这样让“我”的内心挣扎状况逼真地呈现出来,一步步将对朋友的怀疑铺展开来,然后让妈妈的出现,让情节出现了意外的结果,这样便有力地凸显了“我”对待朋友无端猜疑的心情要不得的意思,从而有效地强化了主题。

在表达手法上,变更也比较大。一是采用了倒叙手法,将结果移到前面,有意制造一点悬念;二是将原文比较平直的叙述过程变成以“我”的心理矛盾与斗争为主,以突出“我”的内心变化。这样既使情节的推演更加合情合理,也使得文章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凑、整饬,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猜你喜欢
质问无端集邮
显得可爱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虬曲无端写盘郁 苏轼《木石图》辨析
非公担当
王九成集邮漫画欣赏
王九成集邮漫画欣赏
集邮
今古无端入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