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诺言
难得今夜还有这样的情怀。端一杯清茶,漫步走出阳台,倚栏而立,环顾四周远近高低不同一的楼房各自陪伴自己的影子,在初冬的月光下显得很是冷清。向前面望去,一片片鱼塘隐隐约约在星空下闪着粼粼波光;门前的小路和楼房像一条直线,把鱼塘切成前后两半,路旁的小树在黑夜里披上一层黛色。此情此景,我不合时宜地想起了周庄的夜色。
在宾馆呆到下午三点左右才乘车前去周庄。竟不曾想苏州的老城区离周庄的路有那么远,一直到四点多才到周庄。买好门票,急匆匆地看了沈厅、张厅几处景点,天就黑了,所有的景点都关了门。我不急于回宾馆,我的本意不是为了前来看前人的古迹,我来是为了寻找梦中的江南水乡。
夜风捋着我的长发。江南在我的臆想中一直透着浓浓的诗意,往往此刻就连这风仿佛也透着浓浓的书香味。我漫步在周庄的街道上,看着小桥流水,远处的房子隐没在夜色中,街上的游人正逐渐减少;沿河各家餐馆挂起了红红的灯笼,把河面映得通红;饭菜的香味四处飘溢,垂柳温柔地左摇右摆。不知何时,天空忽然下起了小雨,轻轻地飘洒着。我躲在屋檐下看着河面上坐船戏水的游人,撑船的妇人唱着橹歌,游人的欢笑声和轻柔的橹歌夹杂在一起,小河不再寂寞。过了一会,雨停了,我从避雨的屋檐下走出来,路面湿漉漉的。我拾级走上古老的小桥,俯下身去,想看看刻在桥墩上的字,无奈夜已黑透,什么都看不清了!
一个人的旅途有点寂寞,我随意地走着。忽然有歌声从水面飘至耳边,我踏歌寻声而去。走过双桥,在离桥不远的河面上看到有很多船只,船只上的人在表演杂耍;另有一条大船靠在岸边,有几个人扮成古代人物模样坐在船上观看。我急趋向前,坐在大船边上的石栏杆上跟着观看。这时正好表演杂耍的那条船刚刚荡开,立刻有另一条较小的船靠近。有一女子鼓着腮帮子吹着笛子,仔细一听,原来是《姑苏行》。激越的笛声响彻夜空,微风吹拂着她的衣裳,飘飘然如天降仙子,慢慢的,笛声渐渐停了。我以为节目表演完了,正想走开,此前坐在大船上的女子站了起来,向四周的人施了一个礼,接着便唱了起来。我听不懂是什么,向旁人寻问。有人告诉我是昆曲《牡丹亭》中的片段,听着咿咿呀呀的吴语,我在曲中如痴如醉。手攀着柳枝,嘴里喃喃地念着余秋雨的几句文章“这里的风太甜,这里的花太艳,这里的女子太妖娆”。
—选自“榕树下”中文原创作品网
●周围的建筑都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我且受用这无边的夜色好了。如此悠闲的心境,为下文的回忆营造氛围。
●一幅非常纯美的画卷。
●拟人,“切”字用得活灵活现,极为形象;“披”字则体现了小树的主动之态,这样的夜色,连小树都喜欢上了,我焉有不爱之理?
●情由景生。为下文叙写周庄的夜及因之而生的爱作好了铺垫。
●好戏在后头啦。
●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的周庄成了作者寻梦的地方。
●“捋”字传神。
●江南的山水是一块肥沃的“诗意栖居地”,它让无数具有隐逸情怀人的梦想得到实现,料想它亦能让“我”品尝到山水的味道。
●爱屋及乌,如此深沉地爱着江南,风也因此得到了我的垂恋。
●想必有“人家”吧,如此意境让人很自然就想到马致远的《秋思》了。
●红灯笼增添了喜庆的色彩,就连河流也来凑热闹。
●柳树仿佛也欲食人间烟火。
●应该是像牛毛,像花针吧,轻舞飞扬……
●人在画中游,由此而言,寂寞不应成为小河的性格。
●“无奈”二字尽得风流。
●一个人走得久了,想必是要歇歇脚了吧?
●“银瓶乍破水浆迸”,突来的歌声让本已歇顿的心又一次走入了周庄胜地,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心情非常迫切,杂耍可是百姓最为喜爱的娱乐方式哟,千万别错过啊!
●“荡”字写出了动作的轻盈。
●风景秀丽的姑苏大地,荡起了千百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绮丽悠扬的水乡民歌,怎叫人不爱呢?
●大有穿越历史时空之势。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被誉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而《牡丹亭》则是一出爱的悲喜剧。二者的结合相得益彰。
●这是一次心灵的渗透,同时揭示出周庄的文化底蕴,增添了文章的厚度。
●引用余秋雨的话印证了自己的感受,再一次从听觉美感方面为自己为何喜爱周庄的夜加了注解。
简 评
散文往往寄托着作者深厚的情感,如果情感缺乏依托,文章则会流于空洞。正如“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作者以朴实、深沉的文字道出了自己对周庄夜色的喜爱。但从全文看来,作者并不是直接的告白,而是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周庄具体的夜色和景物当中,寄托在自己的视听感观享受当中。文章本身的文字亦如“小桥”、“流水”般亲切自然。
本期选评:浙江省宁波第四中学曾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