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注意返回抑制的初步研究

2008-03-13 02:47廖彦罡葛春林周建中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3期
关键词:运动员

廖彦罡 包 燕 葛春林 周建中

摘要:随着注意研究的深入,返回抑制(IOR)已经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探测大脑信息加工的抑制功能的重要途径,但运动心理学领域却很少有相关报道。采用2×3×3×2混合设计对运动员的返回抑制特点进行初步探讨,组间变量为被试组别(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组内变量依次为外周线索概率(20%,50%,80%)、SOA(线索化开始到靶子出现的时间间隔)(200,400,700毫秒)和靶子出现的位置(线索化位置,非线索化位置)。实验表明,运动员比普通大学生拥有更强的返回抑制能力,他们能在较短SOA里较快出现IOR特征,抑制效应非常显著。两组被试的反应均受线索概率的影响,线索概率越低,IOR越早出现,说明被试能形成较好的认知策略来调整自己的注意资源分配。

关键词:返回抑制;运动员;线索概率;SOA

中图分类号:G8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3-0368-03

注意一般被认为是心理活动对于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发端和起源;目前普遍认为,注意作为众多心理因素的基础和桥梁,它对比赛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Nougier等,1999)。

随着注意研究的深入,注意的抑制现象成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特别是返回性抑制(IOR)已经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探测大脑信息加工抑制功能的重要途径。已有的研究表明,认知加工能力较强的人们拥有较好的抑制特征,而运动员作为短时间要在多项信息中进行快速、有效决策的个体通常被认为是有着较好的分析处理能力,所以我们大胆设想,运动员的返回抑制现象会好于常人,可能会有较大的不同。

1实验对象和程序

1.1实验对象

普通大学本科生12人,以及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员12人(排球、篮球和乒乓球项目)——运动水平是一级或二级,年龄在17~24岁,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实验后获一定报酬。

1.2实验设计

实验分为2×3×3×2的混合设计,被试间变量(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是组间设计,其余三因素为组内设计,依次为不同外源性线索的概率(20%、50%、80%)、SOA(一般指线索化开始时到靶子出现的这段时间)(200 ms、400 ms、700 ms)和靶子出现的位置(线索化位置——指靶子刺激出现在线索过的位置或非线索化位置)。实验中记录被试的反应正确率和反应时(不告知被试线索的概率),我们根据有意注意加工和无意注意指向的特征将实验方式进行合理调整,采用改变SOA长短和线索概率的单线索模式,力求突出运动中注意灵活主动的特征,将自动注意加工和有意注意指向进行综合考虑,实验中表明取得一定的突破创新,有着较好的实验效果。

1.3实验程序实验中采用“线索-靶子”模式。每次实验开始前,屏幕上同时并排出现3个小框和注视点,要求被试在一次实验中始终盯着中间注视点,持续500 ms,接着外侧方框任一个会变亮,随后出现“*”。要求被试看见“*”出现后,迅速按空格健反应;按键正确后,屏幕上所有图面消失。间隔一定时间的黑屏空白后,进入第二次试验(图1)。

图1刺激呈现方式和基本过程

根据线索概率不同,实验分为三部分,每部分里共有360次试验,中间有6次小休息。根据研究目的分为6种条件,每种条件下有48次试验随机出现,另外有72次Catch Trial(线索化后无靶子出现,所有图片自动消失的情况)随机出现——防止被试提前做出反应。如果被试的反应低于200 ms或高于800 ms,则在被试按键后给出声音警告。前一次试验结束后1 500 ms后下一次试验自动开始。正式实验前有20次练习,每一部分约25 min左右,休息5~10 min以后进行后一部分实验,要求同上,整个实验持续约1.5 h。

2结果与分析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为了防止由于实验顺序造成的适应效应,我们采用拉丁方排序,避免前一实验对后边实验带来的影响,被试在一定时间里依次完成三部分实验,中间给于一定时间调整。因此,相对于每一被试来说,三部分相关实验既是组内变量却又可单独进行比较。根据线索概率的变化,我们分别进行讨论(表1)。

2.1外源性线索概率为80%时的对比分析(部分一)外源性线索概率为80%时,普通组数据中SOA主效应显著(F(1,11)= 23.36,P<0.01),表明SOA对被试的反应速度有着明显影响。SOA与靶子位置交互作用高度显著(F(2,22)=7.76,P<0.01);SOA为200 ms时,线索化位置反应时比非线索化位置短,出现易化效应,差异接近显著水平(p=0.06)。SOA为400 ms时,易化效应仍存在但减少;700 ms时,返回抑制出现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运动员的SOA和靶子位置的主效应显著(F(1,11)= 27.83,P<0.01);F(1,11)= 4.55,P=0.05);短SOA时,运动员对线索和非线索位置的反应速度接近一致,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开始加强,长SOA中,抑制现象已经达到了显著性的水平(P<0.01),线索位置的反应速度明显慢于非线索位置的反应。

我们发现,因为线索位置出现靶子的概率高,这种情况下外源线索产生的自动注意加工和被试有意加工是互相促进的,即使没有被告知线索概率,被试也能形成一定的认知策略来指导自己的注意指向。运动员的返回抑制能力明显快于常人,在短SOA 200ms时,他们的易化趋势就已消失;长SOA里IOR产生显著差异;而对照组在400ms时还存在易化特征,长SOA的抑制不显著。分析认为,这样的区别可能是运动员不太注重对线索的利用,能够迅速摆脱线索对它造成的激活效应,快速转移注意聚焦点、在较长时间里对已注意过的位置产生较强的抑制等有关。

2.2外源性线索概率为50%时的对比分析(部分二)普通组的数据中,不同SOA的主效应显著(F(1,11)= 87.39,P<0.01),SOA与靶子位置交互作用高度显著(F(2,22)= 12.79,P<0.01)。短SOA中,线索化位置和非线索化位置反应接近一致,没有出现易化和抑制效应。长SOA中,IOR有显著差异(P<0.01)。运动员的SOA和靶子位置的主效应都为显著;两者交互作用高度显著(F(2,22)=21.82,P<0.01)。SOA为200 ms时,出现抑制效应但不显著,在SOA 400 ms和700 ms时,返回性抑制已经达到高度显著差异(P<0.01)。

可以看出,高概率线索时出现的易化现象已消失,表明被试在没有被告知线索概率的情况下,已感知线索和靶子关系有了一定变化,不再将注意力有意指向线索位置,可能倾向于将注意集中点放到中间位置上,忽略线索的作用。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就已出现IOR,中SOA便达到显著差异,而普通组只是在长时间里出现差异,并且抑制量小于运动员。我们认为,这些说明运动员能较快感知线索位置信息的无效性,较短时间产生抑制。随着SOA的延长,抑制效应迅速达到显著。而普通人虽然也能感觉线索的无效,但在短时间里还摆脱不了线索对它造成的标签——激活效应,不能形成快速而强烈的对线索位置的抑制。

2.3外源性线索概率为20%时的对比分析(部分三)普通人数据中不同SOA和靶子位置的主效应都为高度显著,交互作用显著(F(2,22)= 13.59,P<0.01)。SOA在200 ms时,普通人也能产生IOR效应,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17),SOA为400、700 ms时,返回抑制效应都达到高度显著(P<0.01)。可以看出,高概率出现的易化现象完全消失,短时间里也能产生抑制,中长时间SOA里IOR效应也非常强烈。运动员的数据中,不同SOA和靶子位置的主效应显著,交互作用高度显著(F(2,22)= 15.70,P<0.01)。不同SOA里IOR效应都是高度显著差异(P<0.01)。

分析认为,被试在没有告知线索概率的情况下,都能够准确觉察出线索的无效信息,知道最可能出现靶子的地方是在非线索位置,因此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将大部分注意资源转移到非线索位置,对线索位置快速形成抑制,因此短时间里就出现IOR现象,中、长SOA里被试都产生高度显著的IOR。但是运动员产生抑制效应较快,短时间里就达到高度显著的差异,甚至在中SOA时候出现了65.03这样的高值。

3讨论和建议

3.1一般讨论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Posner认为,注意的变化可能涉及以下三个连续的过程:“解除原有注意->移动注意点->实施新注意”。首先,系统需要从视野中正在注意的地方解除注意,然后必须把“注意”点转向新的位置,最后在新地点实施注意。这种方式可能较好的解释了注意的转移变化——“投入、脱离和转移”,也能反映出返回抑制的特点,得到了大家的诸多肯定。本实验中采用了不同的SOA和外源性线索概率的变量设计,都产生了IOR效应,说明IOR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存在于这两组群体中。一般认为,IOR是人类基本认知活动能力的一种体现,反映了人心理活动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了注意选择的效率,我们的数据与已有结论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

总体看来,运动员和普通组的反应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进行变化,两组被试的变化趋势保持基本一致。随着线索概率和SOA的不同,被试反应速度都有明显变化;中SOA(400 ms)时,线索位置和非线索位置的反应速度都达到了自己的最快水平。两组被试都较明显感受到线索概率的变化,形成了较好的认知策略来调整自己的注意资源分配。在长时间SOA中,两组都形成IOR效应。随着线索概率的降低,IOR越来越早出现,抑制效应也越来越明显,这也说明线索概率和SOA对被试的反应速度有着极大的影响。

对比中可看出,短SOA中运动员在所有概率下都没有易化现象,更在低概率情境中出现了显著的返回抑制。而普通组在高概率、短SOA里还存在接近显著水平的易化,即使概率降低到20%,短时间出现抑制效应也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另外,在中长SOA里,普通组只在低概率时才达到显著差异,而运动员的抑制效应在中、低概率都是非常显著,这些都充分说明运动员具有较好的注意返回抑制能力,能够快速摆脱对先前位置的注意,解除原注意并形成较强的抑制效应,移动注意的焦点转移到其余物体的搜索中。

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运动员能够灵活的转换注意焦点,迅速觉察环境刺激中变化的有关信息,迅速摆脱线索位置对其造成的注意投入影响,较快形成对线索位置的抑制;即使是在高概率的线索诱惑下,也能较快摆脱线索造成注意资源的吸收,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新异目标的搜索上。诸多学者认为,运动员通过增加对有用信息的利用,降低和抑制干扰因素等来快速有效的完成任务,他们可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多信息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加工和决策。为了在复杂多变、注意加工负荷较高的场景中快速准确的判断反应,可能运动员对待线索的利用变得非常谨慎而保守,将更大的注意资源分散放到周围环境信息中,灵活调整自己的注意策略,对一定时间后的线索位置迅速形成较强的抑制效应,以便于新目标的搜索。

研究表明,那些经常在短时间内有大量信息加工的运动员在复杂情境中好像更胜一筹。相对而言,普通人快速转移注意焦点的能力较弱,不能迅速摆脱线索位置上的注意投入,形成有效而快速的抑制能力不强,因而他们的返回抑制现象出现的较晚,其抑制效应也没有运动员的强烈。

3.2建议我们采用改变SOA长短和线索概率的单线索模式,发现运动员和普通人在注意返回抑制能力的方面有着较明显的不同,基本上符合原有假设。作为认知负荷能力强、高效处理信息加工的运动特殊群体,运动员必须灵活有效的进行注意的转移和分配,将其注意资源迅速从关注位置摆脱转而投入对新异目标的选取,对已经注意过的物体保持较强的抑制效应,这样一种灵活而快速的选择才能保证运动员的反应优势。实验对于我们深入研究注意的内部机制、探索体育训练中对注意的特殊要求,对于运动训练心理选材、训练定向和监控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如果我们能够将不少注意灵活性和信息整合能力强的青少年选拔进行培养,必定会提高成才的效率。注意返回抑制能力也是评价运动员注意能力的一种有效补充手段,例如,我们选取的返回抑制实验模式类似于排球场上的拦网方法,队员应该对线索出现概率的特点进行分析,可能是对方的假象迷惑或是有利信息等,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综合判断,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达到最好的效果;另外,进一步提高实验的生态学效度,加强对于运动训练实践的指导作用,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重要方向之一。

事实上,由于实验时间和条件的有限,我们只是对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进行了简单横向的比较和分析,没有在运动中不同项目、项群之间进行深入比较,被试对象较少,分析的思路和角度有限,这些有待于进一步全面和深入的分析探讨。

4结论

1) 运动员拥有较强的注意返回抑制能力,能在较短SOA里较快出现IOR特征。和普通组比较,运动员能快速摆脱对先前位置的注意,解除原注意并形成较强的抑制效应。

2) 两组被试的反应均受到线索概率和SOA的影响,线索概率的降低,IOR越早出现,SOA延长也能导致IOR的增加。被试较明显感受到线索概率的变化,形成较好的认知策略来调整自己的注意资源分配。

参考文献:

[1] Nougier,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tise in the orienting of atten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J], 1999,30:246-260.

[2] Umilta.; Attention in sports: futher lines of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J].1991,22:328-333.

[3] Castiello&Umilta.Orienting; of attention in volleyball play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J].1992,23:301-310.

[4] Tenenbaum,et al,; Detection of targets and attentional flexibility; can computerized simulation account for developmental and skill-level differe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J].1999,30:261-282.

[5] Jeanette Lum, et al,; Visual Orienting in College Athletes; Explorations College Athletes Type And Gender.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J].2002,73(2):156-167.

[6] Nougier, et al. Evidence of strategic effects in the modulation of orienting of attention; Ergonomics[J].1996, 9, 1119-1133.

[7] Bao Y, Zhou J, Fu L. Aging and the time course of inhibition of return in a static environment. Acta Neurobiologiae Experimentalis, 2004, 64:403-414.

[8] 廖彦罡, 张学民,葛春林.运动员在多目标视觉追踪任务中表现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2):124-127.

[9] 李永瑞. 不同注意类型高水平运动员注意瞬脱及注意能力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1,4.

[10] 金志成,陈骐.空间选择性注意研究的新进展——返回抑制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23(6):710-714.

[11] 廖彦罡,葛春林.运动员注意力的研究——多层面模式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6):109-111.

[12] 李晓轩,王玉改.注意中的返回抑制[J].心理学动态,1999,7(3):7-12.

[13] 包燕,胡克松,肖小溪.返回抑制的容量研究;回顾和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204-209.

[14] 张学民,廖彦罡,葛春林,普通大学生与运动员视觉选择注意的对照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3):22-25.

[15] 廖彦罡, 张学民,葛春林,运动员选择注意优先效应的初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6):105-108.

[16] 王盨.选择性注意中的抑制过程;当代中国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0:9-13.

[17] 张力为,毛志雄,主编.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8] 王盨,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9] 朱滢. 实验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0] 张力为,任未多,编著.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1] 马启伟,张力为,编著.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运动员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马虎的运动员
运动员
思维擂台赛
最后剩下谁
Sports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