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北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现状及如何发展

2008-03-13 02:47李燕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3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西北起源

李燕来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对西北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步履维艰,一些项目生存困难,甚至有些项目已经衰亡。面对这一现状,我们提出传统体育应当借鉴现代体育的优秀成果,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便更好地融入世界体育这个大环境中去,以求得生存和发展,为整个人类的健康与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西北;起源;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3-0307-03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农业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在农牧生产、生活、娱乐、军事对峙与抗争中发明和创造了很多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有利于健身、娱乐及提高军事技术、保家卫国、发展农牧生产的体育项目。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民族传统体育在培养各民族的优良品质、强健体魄、规范社会行为和加强各民族团结的社会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今,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现代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新的困境,一些项目需要新的改进。由此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产生与历史变迁及将来如何生存与发展进行进一步探讨分析。有助于了解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起源、兴衰的历史缘由及规律,进而对其进行挖掘、整理,使其在当今社会中实现现代化改进、提升成新时代体育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将来的历史意义。

1西北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

1.1从农牧生产与军事征战中起源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体育,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最初是为了基本的生存,在农牧生产劳动中及民族斗争中逐渐产生。

西北少数民族生活在边远的山区、黄土高原或雪域草原,生活环境恶劣。为了生存和繁衍,不仅要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维持生存,还要战胜周边的敌对民族,因此,生活在其间的少数民族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以及过硬的搏斗技能,才能战胜自然和周边的敌对民族。为了适应当时的环境去健身和娱乐。如:西北蒙古族,最初由狩猎发展成为一个“追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历来以马为交通工具,且以擅长骑马而著称。他们的赛马、摔跤、射箭、赛骆驼、布鲁、马球、蒙古马术、挥杆套马、绳索套马、蒙古象棋、鹿棋、贵由赤、赛驴[1],就是在放牧、狩猎、迁移、军事斗争的过程中逐渐的产生。例如: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向西打到多瑙河流域[2],马起了很大的作用。人们称蒙古民族为马背民族。

生活在西北的回族,历史上为了求生存、图温饱、抗凌辱、与其他民族一起抗击外来侵略者。他们历来十分重视武术练习,养成了尚武、团结的精神。在习武过程中,把中华武术与伊斯兰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立的武术流派——昆仑派。在当时与少林、武当、峨眉并称为中华武术四大流派。其中比较有独特风格的有(回回四十八肘、弹腿、八板拳等) [3]。

唐中期以来在今天的豫、甘肃和陕西西北一带活跃的羌族。他们也与蒙古族有相同之处,在与北宋战争中也是擅长骑马、射箭,也善于习武,把勇武看成是“圣行”,借以用来征战,防身自卫。另外叼羊、训鹰是草原上开展比较广泛的体育活动,主要是为了狩猎的需要。还有掼牛、打木球(它是由回族青少年放牧时的“打篮子”“赶毛球”等活动演变而来的)、堆人山、皮条、杠字等项目。新疆的柯尔克孜族的赛马、飞马拾银,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摔跤、射箭、马上角力、叼羊。这些为了生存和放牧劳动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体育运动,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渐渐地从生产活动中脱离出来,经过一些规范逐渐形成了比赛规则,就成为人们劳动之余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活动。

1.2节日及休闲娱乐需要在各种喜庆节日中少数民族地区多数用体育运动来烘托节日气氛、增加节日愉快感,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马奶节、洗儿节和祭成陵的节日里举行摔跤、射箭、赛马、赛骆驼、布鲁、马球、挥杆套马、绳索套马、象棋、鹿棋(宝根吉日格)、贵由赤、赛驴……。近些年又增加了一些田径、球类、马术、射击、武术等项目在大会上举行。回族在每年的开斋节、莲花山转山会的喜庆节日中要进行掼牛、打木球、武术、堆人山、排打功、摔跤、皮条、扛子、石担、要中幡、爬山城、赶木球、滚灯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其中木球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项目。哈萨克、维吾尔、柯尔克孜族的摔跤、马上摔跤、马上拔河、马上拾银、二人秋、赛马、打皇宫、叼羊等民族体育活动,多在“古尔邦节”和“肉孜节”举行。

2西北民族传统体育受现代社会的影响

2.1现代奥运的影响现代奥运从诞生之日起就将自己定位为世界性文化。百余年来,在国际奥委会的积极推动下,已经与多种国际组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奥林匹克网络。在意识形态领域,奥林匹克体育文化,它力求使体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力因素”而努力着,并逐渐形成了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并使奥林匹克运动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与指导方针。奥林匹克运动终于在坚持友谊、团结、和平、公正的精神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后克服了种种困难,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现象[4]。目前,奥运会的参赛国家和地区己从1896年首届奥运会的13个国家发展到2004年第28届奥运会的201个国家[5]。这一功劳,应该归功于:奥运会的创始人顾拜旦与一代代工作的继承人从一开始都具有一种宏伟的计划,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将奥运会定为世界性的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又具有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社会实践奋斗精神。世界是强者的世界,越是科技、经济、军事先进的国家越能主导世界。西方发达国家先行一步,19世纪以来以西方为主体的国家主宰着世界,开始的奥运成员国正是由西方国家组成。不可否认,由于奥运的传播,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首当其冲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来广播、电影、电视、报纸、网络极大的普及,使奥运体育项目更是加速普及,国人无人不晓。而且热情的接受并积极的参与。2008年申奥成功举国欢欣鼓舞,而同时传统民族体育也更加快速的走向两极分化状态。

2.2现代工业文明的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国一些社科学者认为,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现代化进程包括两大阶段: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以工业经济为特征,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展以知识经济为基本特征。每一次现代化又分为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过渡期。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共同参与“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的科学家宣布,中国已经进入第一次现代发展期[6]。这就是说,中国正在由以农业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向以工业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社会转变。这种转变使得发生发展于农业文明的尚未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完全剥离出来而形成独立形态的民族传统体育失去了原有的社会文化背景。由于社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变化,从农业经济基础上创造产生的民族传统体育的特性,有相当一部分已经不适应现代工业文明社会的要求,逐渐的失去赖以生存的历史条件,因此不可避免地从人们生活中淡化,甚至消失。如:赛马、射箭、摔跤曾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但是随着蒙古族人民周围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改善,劳动之余又有其它的娱乐方式项目,在和平环境下又不受战争的威胁,交通多以机动车辆代替,所以使得参加这些项目的人数在逐渐减少。

2.3现代社会全球化的经济、文化对民族意识形态的影响整个世界成为地球村,它作为一个人类活动跨越民族国家界限,且形成互相依存、融合的态势的团结,它包含经济、社会、科技、文化、体育等多方面的内容。世界由物质所组成,人类改造了世界也就改造了自己。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的能动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它使人具有能动地反映世界,又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条件,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快之时,世界各种文化也呈现多元化、互相渗透、互相影响,随之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在逐渐的发生着变化。过去以农业为主的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从19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文化扩张以及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在诸多领域的快速渗透。中华民族的意识领域也在发生着转变,这一转变逐渐产生了农业与现代工业文明意识的融合,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重点成为西方化的意识形态。从而以农业为文化背景的传统体育意识也逐渐转化为以工业文化文明所需要的意识形态。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逐渐淡化,部分更是被遗忘了。与此同时,接受并同化了西方奥林匹克体育运动,并且也逐渐转变成为中国体育文化的主导。奥林匹克运动创立一百多年,正是以它所具备的文化特性及文化意识,力求使体育运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力因素”而努力着,并且成了以奥林匹克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在坚持友谊、团结和公平的精神上,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态势,也正是这种意识能动的改造了世界。世界各民族的体育文化都在向西方体育文化看齐,从此世界各民族的体育文化出现了发展危机,由此原因,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也意识到对自己的传统体育文化需要加以保护,也需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体育文化新体系。

3西北民族传统体育生存与发展

面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西方体育逐渐成为中国体育的主体,西北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生活尤其是在城市生活和教育领域中的影响急剧减弱。有些项目甚至是失去了存在的历史土壤,从人类生活中消失了。

西北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文化产物,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各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成果,它还包含和折射着各民族不同的社会时期的文化、政治、艺术、宗教、民族审美心理等。它是一个民族灵魂深处的精神所在。如何近一步的推广与发展也是宏扬民族精神的问题。所以继承与发展西北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

3.1国家强盛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前提在世界文化全球一体化过程中,文化传播、经济扩张似乎是顺应自然,无可非议。世界各民族都设法将本民族的文化推向世界,统一世界,这是自然的天经地义的心理愿望,但这并非能够实现,谁强盛谁就主宰世界,从人们的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总是先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而西方首先有着先进发达的科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及先进的装备。从而把他们的文化推向世界,影响世界,而落后的国家只能依附于、顺从于、跟随于强国,不顺从就要受到制约,发展就要受到限制。早年英国发达的航海业首先把自己的语言文化推向世界,既方便了自己,又节省了学习别国语言的时间和教育经费,又能使世界语言统一到与英语为中心的语言环境中去,一箭双雕,一举多得。1900年把现代的足球也推向奥运,使其成为当今世界最热门的体育竞赛项目。

3.2进化自己,适应未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它的特点是追求“健与寿”的民族内向性格,强调人体自身的统一性、与自然界的和谐及身心合一,深受儒道、佛家互相渗透发展的影响,强调“天人合一”,要求个人协调统一,达到阴阳平衡,希望通过身体锻炼实现人格的塑造。所以处处表现出“礼让”和“仁爱”的人格。并重视精神的修炼与娱乐性、观赏性[6]。奥林匹克体育文化运动侧重奋发、竞争、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观念,之所以能流传普及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也在于它一百多年来通过改造、整合逐渐适应世界各国的需求,从开始就定为国际化的未来发展是面向世界的,随后又制定出国际竞赛标准、法制等多项规则,并且提出宗旨和纲领性的口号,如:力求使体育运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力因素”而努力,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7]。重在参与,参与比获胜更重要等等进步理念为指导思想,由此受到世界的普遍欢迎与接受。

发展西北民族传统体育并不是意味着无目的的发展,对一些群众喜欢的、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项目应该大力发展,弘扬光大,对一些不相适应时代的传统体育项目,就该遗弃。同样,对待西北民族传统体育的态度,不必要也不可能人为地再去创造自然环境条件去刻意恢复一些不适应时代的传统体育项目,而只能是根据现实社会的发展条件来寻求民族传统的发展之路。

建国以来国家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挖掘、整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全国各省每四年举办一次民族运动会就足以说明国家对少数体育运动发展的重视程度。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中国传统体育是侧重休闲、娱乐、观赏、趣味性和礼让、仁爱。在竞技方面,技术、战术和裁判法及比赛规则方面有些项目还存在着不足,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现代体育着重体现出以奋斗、竞争为核心的精神价值及其科学合理的组织制度,而这些正是民族传统体育欠缺之处。因此要改进自己适应现代体育的要求,在保持民族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吸收现代体育的优秀成果,在技术、战术、规则与裁判法上进一步摒弃不规范的东西,强化科学性和竞技性,量化裁判指标,提高可操作性,使之逐步趋于完善,使之更合理更接近现代体育的要求,在组织管理方面吸取现代体育的先进管理经验,并向现代体育实践培养人的激烈拼搏竞争精神意识靠拢。逐渐改变自身不适应的部分,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之尽快的与现代体育接轨,与奥运精神、全民健身、体育科学等理念结合,适应全球一体化的发展。

3.3扩大发展、服务世界发展本民族体育项目的健身功能,使之服务、贡献于世界,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国家体委、体育室、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收集到少数民族体育活动项目676条,其中武术项目是各民族的共同项目,在全国普及面最广。早在“五四”运动前后,西方体育进入中国,引起了土洋体育之争之后,大致从1927年开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则在自我觉悟之后就开始力争走上借助奥林匹克文化而进行自我改造的近代化进程。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中央国术馆的成立,和在全国各地成立了国术馆系统。1936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柏林奥运会,中国武术代表队随同前往表演,经新加坡时,在新加坡进行了表演,7月23日到柏林休息,两天后在汉堡表演,8月11日在柏林进行了表演后又去法兰克福和慕尼黑进行表演,当时观众的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实现了柏林奥运会上首次亮相,它不仅带给西方人以体育声上的意外、惊喜,而且也为当时奥运会上增添了一朵含苞欲放的奇葩。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武术协会仍然大力向世人推广武术,力争尽早的使武术走向世界。比如成立了亚洲武术联合会,增加国际武术竞赛,派遣武术队出访表演,以此促使国际武术组织成立,提出了入奥、设法申请入奥等等一系列的努力工作,就是为了扩大宣传中国武术的影响[8]。

4结束语

西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其它民族体育文化一样是中华民族文化文明进步的结晶,是使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健康发展的源泉,是富国强民的精神支柱之一。先进的文化也是在与世界文化融合、碰撞、磨合中锻炼出来的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与民族工业一样,加以封闭或保护只能使其衰退,充其量只能在国内一定时期内发挥一些作用,它必须到世界大环境中去融合、碰撞,去竞争、拼搏,从而闯出一条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模式。相信,西北民族体育文化在经过与现代社会体育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会逐步的走向成熟,走向光明,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并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 体育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2] 中国历史、中学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 张延庆,王玉斌,王晓芳.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生存的社会文化背景[J].山西体育科技,2006,26(2):1.

[4] 任海.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5] 沙滟.试析在奥林匹克运动冲击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6] 周纬良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23-124.

[8] 武术申奥大事记[J].中华武术,2001(9):5-9.第31卷第3期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体育西北起源
缠海鞭杆—西北棍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与跳跃投掷类游戏
赞美夕阳红
狭路相逢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