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丹
摘 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质量与信息资源的质量关系密切。因此,对社会科学信息源的分析十分重要。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和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决定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和跨学科性。社会科学信息源经过知识整序和知识积累,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巨大的创新空间。因此,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对各类资源的充分了解、收集和对资源的综合利用,是每一个研究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同时也给资源提供部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关键词:社会科学研究;信息源;分析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8)01—0254—05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质量与信息资源的质量关系密切。因此,对社会科学信息源的分析则显得十分重要。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和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决定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和跨学科性。目前,社会科学发展的特点是学科间的交叉现象越来越明显。因为,每一门学科,经过多年的、众多人的研究,其深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从另外的角度看,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是彼此相互关联的,社会科学是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因此,社会科学各领域之间也必然具有一定的联系。这些都决定了社会科学信息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社会科学信息源经过知识整序和知识积累,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巨大的创新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活动领域是一个为研究资源的垄断而竞争的场所。因此,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对各类资源的充分了解、收集和对资源的综合利用,是每一个研究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同时也给资源提供部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社会科学研究信息源的分类
随着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的种类不断增多,信息量也呈现出几何级数增长趋势。对于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来说,既要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科学研究内容,又要面对海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分析。因此,对社会科学研究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是决定社会科学研究创新的重要的信息保障。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比信息更重要。社会科学文献是丰富的社会科学研究资源。由文献信息转化而来的知识不是大脑存储的知识或者是隐性知识,也不是零碎的知识,而是经过整序、 整理的知识或组合的有效的知识资源。这些信息和知识资源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传统的纸本资源、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和数据库资源。
二、社会科学研究资源的种类及特点
社会科学文献中的主观因素较多,定性分析的文章多,而定量分析的很少,文章内容的综合性强。社会科学中的交叉学科和跨学科很多。社会科学信息比自然科学信息更加分散,同一专题的信息可能存在于各个相关学科中,甚至在一些非学术性的书刊中。文献中的冗余信息多,在同样篇幅中,有价值的新内容一般比自然学科少。社会科学研究的积累性与时效性决定了历史文献的内容并不一定被新的文献所取代。
由于社会科学研究资源是对社会生活研究中产生的,因此,门类众多,内容丰富,品种多样。在信息量剧增的社会,社会科学研究资源的增长速度更加惊人。各种存储方式的信息资源有不同的特点。只有充分了解这些资源的特点,才能更好地组织资源,利用资源,生产出创新知识产品。
社会科学研究资源有如下种类。
(一)纸本资源
纸本资源是历史悠久的资源。研究人员对纸本资源的利用驾轻就熟。在研究中也往往利用的更多些,虽然网络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个人技术、搜索能力、技术设备等的限制,纸本资源仍然是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社会科学的学科不同,在研究中所使用资源的种类会有所不同。但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图书、期刊、学位论文、工具书、统计资料等是最常用的研究资源,使用量最大。
图书的内容比较成熟,可信度高,对问题的论述详尽、全面,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具有重要的可参考性;但是由于出版周期较长,往往内容的时效性不强。学位论文和学术会议论文具有更多的探索性,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内容更新,但是观点的成熟度不够,需要进一步论证和检验。百科、年鉴、辞典等工具书一般由专家团队编撰,词条经过严格筛选,资料详实,内容准确。统计资料是社会科学量化研究的重要资源,资料比较准确,门类众多。期刊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参考资源,期刊的出版周期比图书短,期刊论文的内容比图书内容新颖,论文能够快速地反映学科研究的热点,因此,期刊是社科研究者了解学科进展、水平、新学科动态的重要信息资源。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其他类型的资源使用的相对较少。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和查找困难是其中原因之一。
(二)多媒体资源
多媒体资源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印刷型文献的数量将会逐渐增加。随着知识生产方式的变化,社会科学研究中对新型媒体文献的利用也会越来越多。
(三)网络资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因特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使网上的社会科学学术性信息资源大量增加。在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知识创新中,网络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纸本信息资源以外的重要参考资源。在任何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中,离开网络资源而仅仅依靠纸本资源,其研究质量和水平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将成为今后资源建设的主要任务。
1.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资源的差异
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资源的相同点是内容一样。其内容都是人类知识的结晶,反映了人类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的信息和研究成果。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状态不同。网络信息是一种动态信息,它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始终在变化,许多服务器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网站数量和网页数量随时都在增减;因此,信息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信息的时效性强;网络文献特有的网址虽然看似稳定,但其实也在不断变化。网络改变了文献处理和获取信息的方式,由于网页更新周期缩短,使有关的内容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而传统文献的信息是固定的物质载体;同一版本的出版物内容不会再有变化。
(2)开放程度不同。网络信息是以超链接方式提供,网上的任何一条信息都与互联网上的其他网页和网站连接。网络用户也是开放性的,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与其他用户相连,产生互动。任何人都可以利用互联网随时发布自己的有关研究成果,也可以建立个人网站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存放在网络服务器中,供其他用户随时使用。在网络环境中,信息的发布具有较高的自由度和开放度。而传统文献有自己的知识系统,它不会与其他知识系统交换信息。传统文献的用户也不会与其他用户同时使用同一信息。传统文献的出版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不仅要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如载体容量、信息质量等,还要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如编辑水平、编辑的主观偏好等。
(3)排列方法不同。网络信息的超链接方式决定了信息的非线性特征。而传统文献固定的物质载体决定了传统信息的线性存储方式和阅读方式。
(4)关联度不同。网络的链接方式构成了信息之间的立体结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网页的不同文献通过超链接方式组成了立体网状结构。传统文献与其他文献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参考文献、引用注释等方面。
(5)规范程度不同。网络文献的提供者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一,因此信息内容有很大差异;网络信息的数据描述没有统一的标准,使信息的外部特征不统一;网络信息一般是未经过正规编辑的文献,信息质量没有保证。传统文献是正式出版物,文献出版经过严格的审核;作者一般是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人员;文献经过编辑人员的精心编辑。
(6)载体不同。网络信息的载体是虚拟化的,网络信息大多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它包括音频、视频、动画、文本等多种形式,几乎囊括所有可以储存信息的现代介质。传统文献大多是印刷型载体,是实物载体。虽然网络信息其载体与传统信息不同,但内容相同,因此,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是传统图书馆业务的拓展。传统信息资源的组织理论和组织方法可以有效地运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中。
2.网络资源种类
网络信息可以分为两部分:稳定信息资源和不稳定信息资源。大学、科研机构、政府和图书馆等提供的网络信息一般来说是稳定信息;电子出版物也属于稳定信息,它们具有内容相对稳定的特点,易查找,在网上保留的时间也相对较长,数据寿命长。而天气信息、航班信息和股票信息等多属于不稳定信息,它们在网上保留的时间相对较短,内容的稳定性差,数据寿命短。稳定性信息大多可以称其为网络信息资源,是网络信息的主要来源。
(1)网络化纸本资源。网络社科资源的一部分是网络化的纸本资源,包括:电子期刊资源、图书信息、报纸资源、学位论文资源等。网络化纸本资源对数字化纸本资源的网络提供。这部分资源与数字化的纸本资源是相同的,只是提供的形式不同。网上提供的图书信息主要包括书目信息和电子图书,主要包括出版商提供的书目信息;图书馆、文献情报中心提供的联机图书馆馆藏目录;数字图书馆提供的电子图书;研究机构提供的电子图书;个人或团体网站提供的电子图书。网上电子期刊具有时效性强、内容丰富、检索途径多样等优势,利用率非常高。网上电子期刊包括与印刷版同时发行和仅在网上发行两种。其主要来源渠道是出版商和文摘索引服务商提供的期刊检索服务;网络数据库信息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文献情报部门或学术性机构提供的服务;网络版期刊提供的服务。网上电子报纸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提供大量经济、政治、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信息,正逐渐成为新的重要的社科信息源。网上学位论文资源包括全国性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提供的信息;商业出版机构或信息中介者提供的信息;利用联机检索系统中的学位论文数据库;学术教育单位自建的学位论文数据库。①
(2)开放获取资源。开放获取资源目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学术研究中的重要资源。开放获取(Open Access)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和图书情报界为了推动科研成果的网络传播与利用而采取的行动。其目的是促进学术信息的广泛和自由交流,促进科研成果的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开放存取具有下列基本特征:在内容方面,开放存取对具体交流的信息只有质量上的控制,而没有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严格限制;在存取途径方面,强调开放传播,同一文献可以以多种途径检索与阅览,交流范围覆盖整个互联网,各系统间需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以免费或收取少量费用方式减少获取障碍;在使用权限方面,读者对学术文献的使用权限大大扩充;在交流方式与交流效率方面,重视提高信源直接性和交互性,可以实现作者、读者、编辑之间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交互模式,重视提高学术交流的时效性,增进文献处理自动化程度,缩短出版周期。②开放存取资源的出版周期短,出版费用低,检索方便,便于科研成果的传播,读者受众面广。资源的开放获取形式具有如下优点:增加研究人员文章的引文率,加快科研成果的传播速度;可以提高科学研究机构的知名度;降低了获取科研成果的成本,利于不发达国家的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开放获取资源的公开性,可以减少学术腐败现象。
(3)网络论坛。网络论坛是利用网络发表个人观点、思想、体会、心得的地方。它是研究人员及时了解跟踪学科动态与前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可消除印刷出版物时间滞后的缺点。网络论坛具有很多特点。网络在进行学术交流时具有即时互动性。学者之间的理论探讨可以通过一人对一人、一人对多人或多人对多人的意见传播方式,既包括同步的传播,也包括异步的传播。这种交流方式扩大了对学术问题的讨论范围,便于学者个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网络论坛的互动性还表现为思想的“接力式”传播,论坛中“楼上”、“楼下”各个“帖子”的相互碰撞,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模式和学术灵感的碰撞和交流。交流双方的观点可以是针锋相对,也可以互相认同,彼此启发,互为借鉴。这些都使网络论坛具有多维的、个性化的特点。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运用网络论坛,可以快速获得蕴藏在论坛中的、关于某一热点问题的众多人的观点,这是一种相当丰富的网络隐性资源。
(4)博客。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博客也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博客源于英文的Blog,是利用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一种方式。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往往利用博客针对某一感兴趣的问题在网上展开讨论,这些议题经常是某一学科领域的热点或疑难问题。个人博客上链接着全球最有价值、最相关、最有意思的信息与资源。博客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个性化内容的表达,频繁更新的日记形式,充分利用链接(拓展文章内容、知识范围以及与其他博客的联系)。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博客是简单快捷的知识管理工具。博客是很好的隐性知识的获取地。它可以将个人的隐性知识资源有序化、程序化。一篇论文从构思到发表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一部著作从选题到材料组织,再到出版需要几年时间;博客则不同,博客是随想,有思路就写,写了就可以发表,如果找到知音,则很快能产生交流,时间快。博客与论坛相比,其个性化更强,更具思想深度,写作也更具随意性。在学者的博客中可以发现其个人研究兴趣、目前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等,甚至可以从作者自己对某个问题的朦胧意识中分析出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和学术动态。网络链接也是很重要的学术资源。学者的链接会将本专业的网络资源做系统化的收集和梳理,并不断地补充链接。这是很好的从读者的实际需求整理出的网络学术资源。博客的互动性也可以使同行和对同一问题感兴趣的学者之间产生交流与协作,从而又丰富了博客内容,使博客的学术资源涉及面更广。博客是一种连锁式的学术资源收集和利用过程,比传统学术资源更具实用性、专指性、动态性、前瞻性。博客与网络论坛一样,都是具有开发潜力的重要学术资源。
(5)网络会议。网络会议也是一种新型的学术交流形式。与传统的学术会议一样,网络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和学术讨论也是重要的学术资源。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利用网络召开的学术会议,二是利用网络发布的学术会议信息。一些学术团体与组织已成功举办了多次专业性的国际网络学术会议。参加这些会议,能够使更多的学者有机会进行学术交流,而不受地理位置和学术地位的限制。与传统学术会议相比,网络会议的受众面更大,学术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不用受出版周期的限制,因而学者能更快地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发展动态,并可以及时获取网上提供的完整的会议论文与资料。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是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资料来源。
(6)网络数据库。学术论文散布于数万种期刊中,给检索者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数据库为期刊文献的检索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按照传统的调查方法,收集分散于各期刊中的相关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数据库的出现使这种状况有了很大改观。网络数据库的出现更是方便了在不同地区、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的需求。光盘数据库的利用只能满足于到图书馆检索资源的研究人员。而网络数据库可以利用不同的镜像站点,为不同地区的研究人员提供远程检索服务。丰富的网络数据库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可以利用个人计算机桌面平台的研究资源。
(7)专业网站。专业网站是获取学术信息的一个捷径,它是针对某个学科领域或与学科有关的某个主题来搜集和组织网络上的相关资源,并建立学术资源指南系统。专业网站的建设已受到各研究单位的关注与重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的49个社会科学院(不含港澳台)中已有36个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除中国社科院外,还包括省级社科院27个、副省级城市社科院4个、地级城市社科院4个)。各专业也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这些网站虽然质量和形式各不相同,但是都集中了大量的专业信息和资源。③
(四)数据库资源
学术研究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为,单纯从公共网上获取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些更专业的数据库资源。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建立专业数据库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方便了我们的学术研究。数据库资源是现代信息资源中信息量大、内容价值高的重要资源,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它能够将分散于各种载体的有价值的信息,予以收集、整理、加工,达到信息资源重组、资源结构优化等目的。数据库包括有特色的、高质量的书目数据库、文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及各种面向市场的专题数据库,数据库为科研人员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经过知识整合后可以加快知识创新进程。数据库在调查学术论文方面大大拓展了研究人员的视野。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为内容的重点学科、重点课题数据库是科研人员知识创新的重要参考资源。
(五)工具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有很多工具可以利用。如网络搜索引擎、数字化工具书、网络导航、专业门户网站、软件工具等。
1.搜索引擎
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学会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是很重要的研究技能,是寻找网络资源的最基本手段。搜索引擎是一种具有自动索引的智能软件工具,它通过逻辑组配方式实现网络信息自动检索目标。
网络搜索引擎分为公共搜索引擎和专业搜索引擎。公共搜索引擎如Google和中英文雅虎、百度等,这些搜索引擎可以检索到相当多的网络研究资源,是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在科研工作中必须要应用到的研究工具。Ask网站(http://www.ask.com/)也是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研究工具,它真正的实现了“智慧的搜索结果”,会为用户的信息搜索需求提供上千条咨询,包括事实、图像以及相关目标连接,将有根据的事实、垂直的搜索结果与专家团队相结合,提供智能信息服务。④专业搜索引擎对于社会科学的各专业研究的资源检索具有很好的专指性,比公共搜索引擎检索的信息结果质量更高、重复率相对较少。如我国引进的高等教育文献保证系统(CALIS),就集合了强大的信息检索和信息提供的功能,在学术研究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网络导航
专业导航库比搜索引擎更具专指性。相对覆盖的学科网址较全,学术价值很高,信息可靠性很强,通过有效链接可直接进入各学科专业网,既节省查询时间,又提高了查询的准确性。社科信息资源导航就是利用网络搜索技术引导用户进入专业网站或学科门户的服务方式,其目的就是运用网络搜索技术对专业学科资源进行标示和指点。如果研究人员既懂技术又懂专业,就可以首先利用专业知识为导航目标制定学科方向,划分学科服务的大致范围,然后利用搜索技术广泛查找与本领域相关的信息资源线索,经过全面收集、评估和选择之后,再对资源网址进行整理和分类,建成社科导航网站或导航数据库,以此展现社科信息资源的基本内容和所在的准确位置。⑤
3.专业门户
学科信息门户(Subject information portal)又称主题网关,它是网络用户查询主题内容与学科信息资源的入口或通道。“从技术上说,学科信息门户就是指采用多种信息技术,诸如跨系统检索、元数据采集技术等,对分散的分布式的学科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和合并,将整合后的内容集成到一个可定制的个性化的界面中呈现给用户。这个界面可以是Web浏览器,也可以是其他可能的方式。”⑥学科信息门户是将该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集成到一个平台,用户可以利用这一信息入口方便地检索信息。使用户对网络中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更有针对性、更深入的揭示,并实现一站式检索。
利用网络从事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是学术研究方法的一大进步。学术研究所要经历的重要步骤几乎都可以在一台机器上、一个互联网接口上简单完成,这大大节省了时间与体力,而且其检索功能的完备、方法的先进是学术研究的巨大推动力量和创新力量。
总之,社会科学研究创新的本质特征和内涵使社会科学研究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科学知识创新需要有效的信息保障。对本学科、相关学科、跨学科、交叉学科等学术资源的充分占有,对不同存储方式、不同存储地点的研究资源的广泛了解,是社会科学创新的基本保障。可以说,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资源优势决定着其学术优势,决定着社会科学研究创新的力度。
注释
①此部分参考王云娣:《基于网络的社科信息资源分布及检索策略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年第3期。②乔冬梅:《国外学术交流开放存取发展综述》,《图书情报工作》2004年第11期。③石玉华、邓汝邦:《社会科学核心网站的评价标准与方法》,《情报资料工作》2005年第6期。④有根据的事实指智慧搜索结果将包含那些有可能从百科全书、字典或是权威大众来源获取的信息资料;垂直的搜索结果和有根据的事实搜索结果相类似,只是将过去那些普及的百科全书资料拓展为更为专业的数据库信息像是互联网电影库、食谱大全等等。参见王蓓蕾:《近距离看ASK的智慧搜索结果!》,http://www.marketingman.net/blog/wangbeilei/2845.html.⑤陈洪澜:《网络环境下社科信息服务的实现方式》,《情报资料工作》2006年第4期。⑥孔敬、李广建:《学科信息门户:概念、结构与关键技术》,《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郭武斌.关于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管理工作的思考[J].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4).
[2]刘海霞等.国内外开放存取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6,(1).
[3]刘作奎,高春玲.网络工具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悖论[J].欧洲研究,2006,(2).
[4]任胜利.开放存取: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2).
[5]石玉华.社科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构想[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5).
[6]仲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文献利用与需求[J].情报资料工作,2001,(2).
[7]朱虹.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网络的构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3).
责任编辑:沐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