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伟大实践

2008-03-12 05:39焦锦淼
中州学刊 2008年1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焦锦淼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内在统一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贯穿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主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科学态度。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正确处理现阶段中国的一切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党提升执政理念提供了科学指导。我们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之中。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D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8)01—0008—0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坚持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坚持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践,全面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广阔的前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内在统一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指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实践的所有理论的有机统一。这些理论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时代课题,但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条件和时代特点下形成的具体理论形态,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之间紧密联系、内在统一、各有侧重、层层递进,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推进到新境界。

这一理论体系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随时代变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基本品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具有彻底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它始终围绕现实社会的不断变动,随着时代而前进和发展,不断产生新的理论形态。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江泽民同志曾强调,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之所以能不断取得新胜利和新成就,首先就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勇于进行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这些重大理论成果,继承前人而不墨守成规,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生动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无限生机与活力。正是依靠这个基本品质,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丢掉“老祖宗”的东西,同时又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深刻反映出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理解、运用的不断深化。

这一理论体系全部贯穿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主题。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每一个理论体系,都产生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都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来展开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既对具体实践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提炼和概括,又从总体上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地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有力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行。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我们党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使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促进社会和谐的各项工作显著加强,我国经济社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通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战略布局、根本目的、外交战略、奋斗目标、发展保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理论成果。

这一理论体系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是继承和吸收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在实践中产生、为实践而创立的科学体系。社会发展是一个随环境不断变化而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所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必须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顺应时代的挑战,把握时代的主题,并随实践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创新发展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恢复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国生产力不发达、物质财富不丰富的实际,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面对的根本任务,使中国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改革开放之路;面对跨世纪的历史任务,我们党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规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主动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带来的挑战,适应国内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利益关系深刻变化的形势,顶住一切风险和压力,使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面向未来,我国面临着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面临着如何使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与深化改革开放相结合,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相结合,更好地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和合作,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等重大问题。为此,我们党牢牢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及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理论,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创造性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主义建设新局面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为我们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方面的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重要思路和现实途径,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正确处理现阶段中国的一切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经济社会进入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日益明显。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时期,是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时期。从国外发展历史看,类似这个阶段,既有因为举措得当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因为应对失误从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的失败教训。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迫切需要作出理论上的回答。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就在于为我们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方面的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重要思路和现实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我们要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途径就在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与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地区与地区之间平衡发展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处理好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才能做到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真正做到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必将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党提升执政理念提供了科学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面对时代提出的新挑战,解决好发展中的新课题,就是要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紧紧把握住这个问题,就从根本上把握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质,就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科学发展观既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经验的总结,又为我们党更好地执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执政使命、执政原则、执政任务、执政要求等重大问题,赋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新的内涵。它表明我们党对执政使命的认识更加自觉,对执政任务的理解更加完整,对执政方法的运用更加科学,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科学发展观必将对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和执政实践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实现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不仅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而且面临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带来的新的矛盾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其一,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近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近几年,国民经济保持着较快的增长,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日益增强,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存在,当前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关系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和谐的现象还大量存在。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就有可能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危及社会的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坚持科学的发展思路,坚决克服单纯以经济收入或GDP增长来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观念,着力建立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方面,要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社会发展方面,要做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东部与中西部、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与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协调,从而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其二,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中国社会更加和谐。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既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要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方法论意义,更深刻地认识科学发展的目标和社会和谐的要求,更有效地运用科学发展的方法,努力促进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要按照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要求和方法去实践,谋划工作的正确思路,制定做好工作的政策措施,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突出位置;坚持在结构优化中促进总体平衡;坚持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坚持不断强化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科学发展落实到为广大人民创造和谐、安逸、稳定环境的各项工作中去,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其三,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是一个集宏观与微观、城市与乡村、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态环境等方面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引领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化,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就更要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社会和谐建设。不仅要重视GDP的增长,而且要重视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善;不仅要推进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而且要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不仅要注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要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的提高、民主权利的实现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只有这样,才能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能取得新胜利。

责任编辑:浩 淼

第六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在安阳召开

由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政协河南省委员会、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主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承办的第六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于2007年10月22—25日在安阳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顾问罗豪才、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会长郭东坡,美国、韩国、日本的学者以及来自国内21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香港地区的专家学者共260多人出席了研讨会。

专家学者围绕“河洛文化与殷商文明”这一中心议题,就河洛文化的内涵与传承、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河洛文化与闽台文化、殷商文明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元典文化——《周易》的精义、《周易》与现代化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学者们认为,历史上的河洛文化不是一般意义的地域文化,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文化和主体文化。学者们强调,河洛文化博大精深,在重视研究其学术性和理论价值的同时,尤其要重视研究其现实意义,因此,必须坚持古为今用和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从而促进传统文化更新和文化自觉。专家们建议,目前,河洛文化研究应集中精力确定一些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加以研究,如河洛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原汉人的南迁与客家文化的形成、河洛文化与闽台文化之关系等。同时,要注意加强研究力量的整合,尤其豫、闽、赣、粤四省有关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开展不同地域文化的比较研究,从而推动河洛文化研究的深入与提高。

(杨海中)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