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答题。
不论富饶还是贫瘠,不论鲜亮还是灰暗,故乡就是故乡,它只能永远让人们交付情感纺织深刻卷恋。这样,我们才有勇气抚尉心灵的种种创伤和人生的种种痛苦。
(1)请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瘠____________,创____________。
(2)请改正文中的两个错别字。______改为______,______改为______。
2.填在每个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1)谁如果要______我国的山水,桂林山水就不该错过。
(2)美丽______的西沙群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3)走进丽江古城,你会发现这里的建筑古香古色、______,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A.鉴赏 富庶 独树一帜
B.鉴赏 富饶 别具一格
C.欣赏 富裕 自出心裁
D.欣赏 富饶 标新立异
3.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______)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B.校际联欢会上,几所学校的几十名同学携手同欢,共话未来,同享天伦之乐。
C.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关心,以诚相待,如果只想坑害别人,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D.刚刚在第49届世乒赛上全部囊括5项金牌的男女国手们胜利凯旋,回到北京。
4.古诗文名句默写。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与“思”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口语交际。
班上一同学患重病住院,病痛的折磨和经济的贫困让他很悲观。班上同学为此开展了爱心捐助活动,现推选你为代表到医院看望并送去捐款,面对病床上的同学你应当怎样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的很多情节脍炙人口。请从以下的情节中,任选两个按要求填表。
(1)大闹黑风山
(2)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3)倒拔垂杨柳
(4)孤独勇士绝望岛遇“星期五”
7.语文综合实践。
编写手机短信。短信的编写,要求语言简练、精美,如下面这条教师节短信:“您是一把伞,为我遮风蔽雨;您是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衷心祝福您,我永远敬爱的老师!”这条短信不仅符合短信编写的要求,而且很能表达学生的心意。请你仿用这条短信的句式及修辞,给你的妈妈拟写一条母亲节短信。
拟写短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 读
(一)文言文阅读
捕蛇者说(节选)
柳宗元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谨食之(______)
(2)以尽吾齿(______)
(3)又安敢毒耶(______)
(4)吾尝疑乎是(______)
9.用“/”标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音停顿。
(1)虽鸡狗不得宁焉。
(2)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为了证明“赋税之毒有甚是蛇”这一观点,用了哪四重对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从文中的哪句话中可以看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3.这首诗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 ____________ 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14.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的浑然融合。
(三)现代文阅读。
半导体
佚名
我给您说个故事。
这故事发生在大约四十多前电力工业区的一个村子里。
这个村子里住着这样一对夫妇:丈夫“铜丝大伯”,出身导体世家,是良好的导电物质;妻子“磁碍子伯母”出身非导体世家,是不导电的物质。他们一个比谁都能导电,一个比谁都不能导电,夫妻俩都有出色才能,电力工业区的一切事情都仰仗于他们夫妇的作用,于是电力工业区的领导非常看重他们,把他们作为该区的核心力量,给予很高评价,其他物质都非常羡慕他们。
更令人羡慕的是这对老夫妇有一个小宝贝儿,他们非常疼爱这“孩子”。他们经常争吵,说这孩子更像自己。“铜丝大伯”要给孩子取名“良导体”。“磁碍子伯母”要给孩子取名“不导体”。谁也不让谁,最后决定把孩子送到“医院”去诊断。
医生认真听取了两人的述说,把那孩子带到一号诊室。室内温暖靠冷气装置骤然下降,温度计指着零下273℃。冷得真叫人受不了。这时医生把“孩子”连接在电流计上,电流计的指针指向0的位置。医生说“电流不通”。“磁碍子伯母”拍着手高兴地说:“果然很像我,电流不通。”医生用透视镜检查“孩子”身体后说:“没有自由电子和空洞。”
然后到二号诊室去了。室内非常闷热,温度计指着150℃。医生又把孩子连接在电流计上,电流计指针一直转到底。医生说“导电良好”。这时原本有些难过的“铜丝大伯”,哈哈大笑地说:“真不愧是我的孩子!”医生像刚才一样用透视镜检查后说:“自由电子和空洞多起来了。”
最后到三号诊室去了。室内温度令人感到舒适。医生再把“孩子”连接到电流计上,电流计指针只移动了一点儿,表示电流通过比导体少得多。医生一边看着透视机一边说:“自由电子和空洞大量减少。”
老夫妇哭丧着脸,异口同声地问道:“那么这孩子更像谁呢?”医生也从没见过这样的“孩子”,于是一、二、三号诊室的医生决定会诊,还请来其他高明医生慎重讨论。直到深夜,一位负责医生满面笑容地递给老夫妇一张健康诊断书,说道:“衷心祝贺你们!”
健康诊断书上写着:①特点:突出低温时像非导体,高温时像导体,普通温度时虽然没有输送电流的自由电子和空洞,但随着温度的升高自由电子和空洞增多。②发展前途:前程远大,不可言喻。③建议:最好取名“半导体”。
这对老夫妇知道“孩子”的特点像父母的各一半,非常高兴地同意医生的建议,叫孩子“半导体”,又知孩子前程远大,于是大喜而归。
15.半导体在低温、高温、常温下各有怎样的性质和特点?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其性质和特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铜丝大伯”和“磁碍子伯母”为什么经常争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取名为“半导体”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树与小草
胡美凤
①一棵老树,树叶被北风全部扯光,身躯佝偻,树干遍布疤痕,密匝交错的枝枝杈杈间安着的一只鸟巢,使这棵老树显得宁静、从容、刚健。然而,真正使我怦然心动的是老树下石缝间钻出的一棵小草。
②老树下面的地里露出几块形状大小不一的低矮石头,其中两块石头之间有一块两巴掌大小的空隙地,小草就长在其中。它有一尺来高,高度由一粗一细叶片一层层恰到好处地递次组合而成,根部叶片略多,调和了它原来可能存在的小家子气的单调瘦弱布局,老树、怪石不仅衬托出它亭亭玉立的美,还显示出它的君子风度。它茎细如丝如线,但尽显韧质;叶的色彩并不亮丽,但绿得单纯;草姿绰约,但不妖娆。仔细打量,有几片草叶伤痕斑驳,斑驳伤痕呈条状丝状是褐色,看情形它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
③我正在打量时,突然起风了,风像无数细小的冷刀子钻进衣裳切割皮肤,冰冷彻骨寒,不由得打个寒噤,赶紧靠上老树干避风。风呼号着先将老树上一根细枝折断,粗暴地扔在小草旁,仿佛是在威胁一下给它点颜色!老树在风中颤抖着发出沙沙声,守护着的鸟巢剧烈摇晃着,不断有树枝被风折断,风猛烈越刮越狂,老树沙沙的颤抖声更大了,它极力想保护的鸟巢被风穷凶极恶地扯破了一个口子,鸟巢上的枝条不断地被扔下来;风猛烈地扒着小草赖以生存的泥土,有一小截根已裸露在外,小草东倒西弯,前俯后仰以柔克刚拼命抵抗着,由于它是在石缝间,为抵抗风的打击,它不可避免地跟石头磨擦,每一次磨擦必定是鲜血淋漓的伤害!但它依然是不屈不挠地顽强抵抗着,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任何力量也无法匹敌的震撼力!
④没等我回过神来,风已败下阵,挟带着鸟巢掉下的细小材料和断枝逃走了。大风过后,老树守着破损的鸟巢伤心无语,而小草守护着它的绿色依然挺立着,只是草叶上新增了几道风摧残、石磨砺的伤痕。这是怎样的一棵小草啊,当凛冽的北风将老树叶扯光,将草坪上的草变枯变黄,唯有它守着绿色,独自摇曳着每一个寒冷的清晨和黄昏。它知道自己是一棵微不足道自生自灭跟老树和谐共生的野草,生命就是如此,它没有锋芒毕露的张扬,却有厚重的深沉底蕴,沉默中折射出绿色光芒,散发着独特气质!看着它,心里有那么一点激动,情不自禁俯身伸出手,抚摸伤痕累累的小草,这棵不知经历了怎样的艰险才先于其他小草钻出来的野草,摸上去的感觉不一样,叶片糙糙的柔柔的,用心用力闻闻,居然透着丝丝清香,仿佛是春天的味道!欣赏着小草,心思纯净起来,恍惚中仿佛听到它这样对我诉说,我,一棵小草,细茎儿挂玉,嫩叶儿滴翠,大自然给了我无私的哺育,我不能开花结果,只能给大地增一点绿!
⑤站起身来,不远处的高速公路上一辆辆大客车满载着打工回家的人们疾速奔驰着;近处,路这边,一只穿红棉袄的小狗正在方便,它的主人红衣少妇拿着塑料袋、卫生纸候着;路那边,一个戴小黄帽的男孩将被人遗弃在地上的废纸盒捡起放进垃圾箱;路中央,一对老夫妻正互相搀扶着过马路……
19. 第①段破题写作时有什么显著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文中,老树与小草是怎样一种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③段主要写风对小草的肆虐和摧残,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从本文中分别找出运用了对比和对偶修辞手法的两个例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④段“生命就是如此”一语中的“如此”,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你读了本文的结末一段联想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从总体上看,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技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峡橘乡红叶时
佚名
在三峡明珠宜昌市,璀璨的江城坐落在悠悠长江以北,一江之隔的江南,则是城区的制高点磨基山。每天从清晨一直到黄昏之际,前来登山的人络绎不绝。我们身处上班一族,只能在每一个周末到江南登山远眺,舒展情怀。
星期六的下午,是一个秋高气爽风和日丽的好天气。深秋的阳光,给人暖融融的感觉。我和妻子从镇江阁附近的住处出发,一路疾走,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已经上了美丽的夷陵长江大桥了。站在桥上,看秋日的长江水,碧绿清澈,好想掬一捧尝一下!清澈的江水中,几位爱好冬泳的男女在展臂遨游长江。细细再看我再熟悉不过的家乡宜昌城,一天一个模样。29层的均瑶城市广场在一片片楼层密林中独领风骚。气势恢弘。再看大桥前方的磨基山,在清澈的苍穹下,显得是那么郁郁葱葱,那么俊俏秀美!像是在招手让我们快去攀爬。于是我们一鼓作气,又快步走过大桥。然后,开始向山顶冲刺。
我们一边爬山一边领略山上的风景。只见沿上山的石阶两旁,密密的橘子树被厚厚的金橘压弯了腰。蓝天白云之下,碧水青山之间,金灿灿的蜜橘,就像是孩子顽皮的笑靥,在树枝中闪动着身影。拨开树丛,我们缓慢地穿行在橘子树下,想起了著名的古代诗人屈原的《橘颂》,更是一番感触涌上心头。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把高贵的人生品质比喻为金橘,我想真是再贴切不过了。此情此景,让人真有一种久违的感动。大自然那种与生俱来的素朴、纯洁,实在让人触景生情。岁月如梭,生命如歌。每个人都是在岁月的河流中旋起的一朵朵美丽的浪花。此时能够做到人与自然的对话,让自己的心境旷达和平静,那是一种诗化了的人与自然的深情凝眸与和谐守望。身边有一些不知名的小鸟在欢快地跳跃。我的心底涌现出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此时我深深地体会到:在这个特殊的位置,感受诗人的诗词的意境,是最佳的地段和时间。杜牧诗句的那种凝练、灵动、清丽、还有蕴藉,那种回环往复的节奏中强烈的音乐感,是对大自然意象的巧妙攫取,使诗行充盛着一种温婉素约之美。真真叫人惊羡不已!
爬了一截,已到了半山腰。一个小巧玲珑的亭子在树林中现出了影子。我们便来到亭子里歇息。我在细想:能够时常远离世俗的喧嚣,更多地亲近绿水青山,亲近大自然,去倾听大自然的述说,以一种独特的交谈的姿势,一种萧散澹然的神情,一种气定神闲的悠然品性,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生活的甜蜜与忧伤,去领悟人世间的痛楚与苍凉,去体验自己情感生活里的梦幻与激情,前世与今生。就在这不经意间,感受大自然的快乐与幸福已如水漫坡地,浮躁的心也在这满山的橘林和遍山的红叶中慢慢地湿润,轻灵,盈盈欲飞。听着一路登山的年轻人在欢歌笑语,感受到三峡明珠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我们自己的心情也一如秋日,是暖融融的滋味。我慢慢踱到亭子不远处,看到隔不多远,在一些树的小枝上,挂着一些五颜六色的小牌。走近一看,方知是宜昌市小星星幼儿园的小朋友写的“加油!”“爱护环境,就是爱护自己的生命。”“你真棒!”这类有趣的童言童语。实在叫人开心,给我们一路登山增添了不少的乐趣!
歇息片刻之后,我们又开始向山顶进发。经过了半个小时的攀登,终于到了宜昌城区的最高峰。在山顶看江北的宜昌城,又是不同的感受。西边的长江枢纽葛州坝,像是一条蜿蜒的卧龙,锁住了奔腾的长江。近处的夷陵长江大桥和再稍远处的宜昌铁路大桥,给美丽的宜昌城增加了两条硕大的彩虹,让江城显示出更加妖娆的姿态。
每一次登临磨基山,都有不同的感受。城市的美丽,生活的美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无穷的启迪。珍惜生活,珍爱环境,为社会增添美,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心灵的企盼。其实,对于这个貌似熟悉的世界我们已经麻木了许久。我们熟视无睹,我们无闲他顾。只有经常来到大自然的怀抱,才能融入那种特殊的生命体验与感悟之中。天地的无限风光使我们的心境豁然开朗,使我们在发现世界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着自身的精神世界。多希望每天都感受着这灿烂的秋日,使之经常带给自己一份心灵的喜悦与温暖的感动!
在习习的山风中,我们开始下山了。晚霞密布,暮云四合,看着我们美丽的家乡,古老的宜昌城在我们的注目下不断长高变美,不由得赞叹这颗长江三峡璀璨无比的明珠。此时此刻,心里充满了对家乡的自豪感,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阳光!
26.从本文首段中找出总提全文内容的一句话(限8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观察景物时,角度有哪些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请结合画线句中“实在让人触景生情”8个字,谈谈文中的“我”触景生情的具体情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我”在亭子里歇息时产生了怎样的深刻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作者认为他的责任和企盼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这篇游记采用了怎样的行文线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 文
人生就像一程旅途,你会遇到很多人。或许就在那一刹那,他们身上的某一处打动了你,你们握手、交谈,成了心心相印的好朋友。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为了心中的目标,你们还是要分手,因为各自都要前行,因为前方有更多的朋友在等着你去牵手。
请你以“同学,你我都要前行”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1.(1)jí chuāng (2)“卷”改为“眷”;“尉”改为“慰”。
2.B3.C4.(1)直挂云帆济沧海。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病树前头万木春。(4)赢得生前身后名。(5)断肠人在天涯。(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交代此行目的(代表老师同学看望并送去捐款);交代款项来源(班上老师与同学爱心捐助);送上安慰和祝福(安心养病,尽快康复等);鼓励其树立信心,战胜困难。(意思对,语句通顺即可。)
6.(1)《西游记》孙悟空;(2)《红楼梦》贾雨村;(3)《水浒传》鲁智深;(4)《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
7.示例:“您是春风,为我吹散心头愁云;您是大树,为我送来夏日清凉;您是港湾,让我停泊心灵之船。妈妈,衷心地祝福您:母亲节快乐!”
8.(1)喂养;(2)年龄、岁月;(3)怨恨;(4)这句话
9.(1)……狗/不得……(2)……之死/则已。
10.(1)回来就可以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生产出来的东西。(2)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官员看到这篇文章。
11.其一,交租税与捕蛇生活的对比;其二,交赋者与捕蛇心态的对比;其三,悍吏的凶恶与百姓悲苦的对比;其四,捕蛇者不同心态(担心蛇走失,与蛇尚在而放心;冒死捕蛇的痛苦与暂得偷生的苦中寻乐)的对比等。
1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3.“心远地自偏”恬适
14.情、景、理
二、15.它们在低温下“电流不通”,“没有自由电子和空洞”;在高温下“自由电子良好”,“自由电子和空洞多起来了”;在常温下电流通过比导体少得多,“自由电子和空洞大量减少”。运用了比较说明法。
16.因给孩子取名的意见不相同而经常争吵。
17.因为它们在低温时像非导体,高温时像导体,普通温度时虽没有输送电流的自由电子和空洞,但随着温度的升高自由电子和空洞增多,所以取名“半导体”。
18.本文采用了讲故事的形式,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将比较抽象的半导体知识介绍得生动有趣,明白易懂。
19.在概括描述了老树的总体形象后,很自然地引出小草。
20.衬托与被衬托的关系。一旦失去这种关系,小草就显示不出它亭亭玉立的美和它的君子风度。
21.能够突出表现小草不屈不挠的,任何力量也无法匹敌的顽强抵抗精神。
22.①对比:大风过后,老树守着破损的鸟巢伤心无语,小草却守护着它的绿色依然挺立。②对偶:细茎儿挂玉,绿叶儿滴翠。
23.没有锋芒毕露的张扬,却有厚重的深沉底蕴,沉默中折射出绿色光芒,散发着独特气质。
24.文中的红衣少妇,小男孩和老年夫妇有着与小草一样的品性和气质。
25.将物人格化进行托物抒情。
26.登山远眺,舒展情怀。
27.先是俯视,之后是仰视。
28.穿行于橘林,想起了《橘颂》,引起对屈原的敬仰之情。看见小鸟,想起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这首绝句,使“我”对杜诗之美惊羡不已。
29.感受到身处大自然的快乐和幸福,浮躁的心变得轻灵,盈盈欲飞。感受到三峡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心情一如秋日,是暖融融的滋味。
30.珍爱生活,珍爱环境,为社会添美。
31.按照从低处往高处的登山先后次序来行文的。
三、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