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物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度

2008-03-05 23:52张贵红
中学生物学 2008年1期
关键词:鸟类课题探究

张贵红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亮点教学方式,但教师需要加强有效探究方法的研究,避免让探究式教学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填鸭”式教学。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探究方法探究主题探究时空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究式教学是建立在尊重学生探究需求的基础上而开展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以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参与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为前提,以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为目的。它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适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而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亮点教学方式,从而备受推崇,成为时下公开课的新宠。笔者在自身积极尝试、认真研究、不断反思“探究式教学”的基础上,在多种场合听过多位不同教师的探究式公开课后,总结认为,时下的生物探究式教学,教师仍需重点加强对有效探究方法的研究,避免让探究式教学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填鸭”式教学。另外,教师需适时适当地进行探究,避免探究的多而滥,使学生听而生厌、望而生畏,扼杀学生积极的探究天性。

1关注探究方法有效度

1.1一堂真“填鸭”的假“探究”课

一位教师在上“探究鸟类适于飞翔生活特点”时,所用教学资源仅为课本上的资料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首先教师创设了一个简单的探究情境,让学生说出已知的会飞的动物,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了鸟类。接下来,教师马上提出探究课题一“探究鸟类适于飞翔生活的特点”,大多数学生接到任务以后一脸茫然,有的学生则提出了因为鸟类有翅膀,所以就适合飞翔这一观点,教师在听到这一观点后,马上跟着追问:还有没有别的特点呢?这时所有的学生都茫然了,没办法教师只有自说自画,将鸟类适于飞翔生活的特点分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2个方面来分别讲解,此时教师又提到了鸟类呼吸系统的气囊、血液循环系统心脏的特点,运动系统骨骼和肌肉的特点等。听完这样的一堂课,我认为这是一节冠名为探究的课,实际上是地地道道的填鸭式的课,教师根本没有想法利用有效的资源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究。

长期以来,不仅教师习惯了高高在上的讲授法教学,更可怕的是学生也习惯了这种传统式的教学,他们一时也很难改变学习方式,探究式的课堂要求学生要有广泛的概括化的背景知识,因为学生对某个话题一无所知,也就不能做相应的思考,学生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不具备,探究式教学也难于实施。教师往往以此为借口,堂而皇之地拒绝去研究去上好探究课。所以我认为,时下上好探究课,教师首先要研究好有效的探究方法,从而给学生以适当的引领,做平等中的首席,与学生平等对话,从而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2有效探究方法解读

1.2.1利用网络、图文资料拓展探究背景知识

在有些探究课中,学生并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因而他们无法利用已有的知识做出相应的思考,但这并不代表教师无法将这种课上成精彩的探究课。上好探究式的课,教师不能再仅仅依据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一本辅导练习就到课堂上去讲得天花乱缀,而是应该依托更丰富的课程资源,如网络资源、图文资料资源等,借助这些资源,教师才能给学生宽泛的知识背景,学生才能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探究。例如:“探究昆虫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一节,教师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寻众多的昆虫图片,让他们进行对比总结分析,找出昆虫的一般特点,然后再要求学生在自然界中捕捉一种昆虫,以活体昆虫为标本,研究昆虫的特点,分析他们适于陆地生活的原因(自然界中,昆虫家族最兴旺发达,已有记载的种类有100万种以上,占整个动物总数的2/3)。学生利用网络上的图文信息,再结合点滴的生活经验基本可以进行恰当的分析猜测,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1.2.2动手实验,体验探究

实验教学是生物学中最有效的探究方法,但许多高高在上者喜欢进行验证式的实验,在这种实验中学生纪律易掌控,但教师的设计不够用心,学生的实验也做得少有创意,起不到很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作用,所以笔者建议生物教师用心去设计探究性的实验。例如:观察单细胞生物一节,如果教师提前将培养好的草履虫标本分发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观察,这样的实验就显得波澜不惊,或许不会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笔者将实验流程做了如下设计:①捕捉单细胞生物(要求学生自己到河沟里取水);②寻找单细胞生物(利用显微镜);③判断单细胞生物(利用已有知识进行鉴别)。这样的流程几乎使每一位学生都热烈地参与了进来,而且,学生会针对发现的草履虫、水蚤等形成一个小小的争议,有些时候,还会采到变形虫、喇叭虫等,这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微观世界的兴趣。

什么样的实验才是好的实验,能够顺利验证先贤结论的实验是好的实验,但我更认为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发现的乐趣的实验才是最好的实验。只要教师认真地进行思考,理清实验的目的,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角度去考虑,我想,一定能设计出高效的实验来。

2关注探究主题的有效度

如上文所述的“探究鸟类适于飞翔生活的特点”这样的一个大课题提出之后,学生是茫然的,他们根本不知道应该去做什么,我想这种让学生不知所措的探究主题应该是无效的探究主题。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地将大课题细化,从而使探究主题有效起来。教师可以针对有的学生提出“因为鸟类有翅膀所以它就善于飞翔”这样的观点因势利导,“在西方神话中射出丘比特神箭的爱心天使是长有翅膀的,同学们想一下,如果真的给人类装上一对翅膀,人类就真的能飞吗?我们的古人为此也做过多次尝试,他们成功了吗?请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一抛出,自然将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式打破,将他们的思维引上了另一个高度,学生可能就会考虑到鸟类适于飞翔不仅与外部形态有关,还可能与内部结构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此时我们再以“纸片—纸飞机一电动飞机”这样的改变而带来的变化为引子,引导学生思考:飞行与形态、动力有关,动力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运动系统有很大的关系,从而将主-课题细化成可操作的若干个小课题。例如:鸟类善于飞翔与呼吸功能有关,然后将学生分组,每组利用网络查询,重点研究一个小课题,然后再进行全班的课题研究成果交流。这种引导学生将大课题细化成可操作的小课题才是真正有效的探究。

3关注探究时空的有效度

在生物教材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具有亲历活动的价值。也并非教材不安排探究的内容就没有探究价值,教师需要灵活使用教材,精心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安排有效的探究活动,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探究之火,使学生对探究永保兴趣。例如:探究人体的结构层次,学生只需结合以前的学习,进行理性的思考就可以达成,完全没有必要大动干戈进行探究。然而,藻类植物一节知识,教材并没有安排探究,许多教师会选择讲述法来告诉学生藻类植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我觉得这种教法学生的收获不是很多,我采用了探究法,我首先安排学生收集海带、紫菜标本,采集新鲜的水绵标本,在实验室内进行分组实验,让各小组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的标本,然后交流观察。学生在显微镜下看到单行排列的水绵细胞,也看到平均分布的呈褐色的紫菜细胞,观察到这些细胞以后,我要求他们与以前所看到叶肉细胞形成时比,想一下,藻类植物体内有没有多种多样的组织,学生均回答:没有。接下来,我请学生回答,藻类植物是由什么样的结构直接组成的,他们均能回答出是由细胞直接组成的,这种由学生探究得出的结论要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要好的多。再如,有的学生在观察水绵细胞的时候,突然发现水绵上有一种奇特的小动物存在,它有透明的类似吸盘样的结构,吸附在水绵体上,身体形似喇叭,遇到刺激会发生收缩反应,这一组的学生,一下子就放弃了对水绵的研究,而投入到对小动物的观察研究之中。此时,我只有对这一组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因为我认为这属于一个难得的探究单细胞动物对刺激发应的体验,对于探究课上这样巧妙的生成,教师应该保护和珍惜,应该利用有效的时空进行探究。

生物学科呼唤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但绝不是让教师把“探究”二字挂在嘴上,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转变理念,认真思考,精心设计,从而使探究式教学真正有效起来,但如果教师单纯为增加课堂的亮点,吸引观众的眼球,活动安排过多过滥,甚至不惜为活动而活动,追求表面上的热闹,其结果必然以牺牲课堂教学的质量、牺牲学生的探究热情为代价,使探究式教学沦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填鸭”。

猜你喜欢
鸟类课题探究
善于学习的鸟类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鸟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鸟类的叫声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