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德国不久,我就参加了一次无偿献血活动。
一天晚上,一位德国朋友给我打电话说:“明天红十字会到我们这里采血,我要去,你去吗?”我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第二天下午,朋友来接我。当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我有些犹豫,问他还去不去,朋友诧异地看着我,反问道:“为什么不去呢?”
献血的地方是当地一个消防部门的大厅,下班后被用来作为献血点。周围没什么广告宣传,只是在路旁的树木间挂了红十字会的条幅,上面写着“今天在这里献血”。
我们进入大厅。我的朋友因为经常献血,所以只需要出示献血证就行了。我是唯一的外国人,待遇稍有不同,必须出示护照并填表。中国规定的献血年龄是18岁至55岁,而德国是18至65岁,宣传小册子上写着:“一般情况下,18岁至68岁的健康人都可以献血。”采血大厅被分成几个区域,其中一个是专门为儿童开辟的,是为了方便那些带小孩来的家长,孩子们有了自己的玩具,就不会嫌时间太久而吵闹了。当然也有孩子跟在父母身旁,和躺在采血床上的父母聊天。
每个人在献血前要填写一份志愿书,写明本人自愿将捐出的血液用在素不相识的病人身上。这份志愿书由献血者直接投进一个类似邮箱的盒子里,这样就保证了签名不被盗用。之后领取一次性的针管和血袋,就排队等着献血了。在大厅的最里面有10张行军床,采血时献血者躺在床上。我接过一个偌大的采血袋才想起问医生每个人的献血量,结果令我惊讶,竟是500毫升。采血的工作人员看出我的惊讶,便过来安慰我。整个采血过程一直有工作人员过来陪我说话。
献完血,我和朋友一起走进旁边的餐厅,这里提供免费的食品,有面包、点心、水果和咖啡等。我选择了茶,喝了一点橙汁,吃了一个香蕉。我的朋友边吃边跟邻桌的人聊天,大家好像只是坐在咖啡馆里小聚,根本没有献过血。
席间一位年轻人跟我讲了12世纪德国诗人哈特曼(Hartmann)在他的诗歌里描述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意大利的萨莱诺。一位纯情少女在知道只有用纯洁处女心脏的血液才能治好她心上人——一位骑士的麻风病后,她毅然走上了切开自己心脏取血的手术台。
一周后,我收到了德国红十字会的感谢信,里面有我的献血证。信里的一句话至今记忆深刻:请您将您献血的经历告诉周围的人,请您继续来献血,最好在您下次献血时带一个从未献过血的陌生人一起来,家人、朋友、同事或者熟人。您损失了一点血,却壮大了献血者的队伍。
文/刘海华牟大裕摘自《金色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