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龙
尽管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精神病尚处于研究试验阶段,但由于医院的大力宣传以及病人和家属的迫切需要,各地的医院纷纷上马这一技术。
“手术本身很简单,你会使电钻吗……”
一位脑外科主刀医生神情轻松地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形容“立体定向手术”。他已经做过了不下百例这样的手术。
所谓“市体定向手术”。即在病人的头部眉毛上方12厘米处钻两个孔,定好位后,再用电极将特定目标的脑组织摧毁。
早在2005年,类似的开颅戒毒手术曾在中国名噪一时,但因为可能对患者带来牛理伤害而被卫生部叫停。而目前,这种手术被用来治疗精神病,正在全国多家医院展开。
精神病人的新生?
42岁的冉玉(化名)和她的家人已经被精神分裂症困扰了20多年。
冉玉20多岁的时候,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冉玉的父母带着她四处求医,直没有效果。家人渐渐老了,女儿的病成了老两口最大的心病。
2004年,报纸上一则广告让她的家人又燃起了希望。这则广告称,南京一家医院能够通过外科手术有效治疗精神病,并承诺:手术后两天,患者即可下地活动,不会遗留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也不影响智力。
2004年的9月10日上午8点50分,冉玉住进了该医院。
25分钟后,9点15分,医院的医生为冉玉实施了“立体定向手术”。
冉玉的家人说,一切都太快,完全没有心理准备。手术之前,医生递过来满满一页的知情同意书:“快点看完签字,还有很多手术在等。”他们没来得及细看就签了字,并向医院交了3.5万元手术费。
手术之后的当天,冉玉的母亲便发现冉玉大小便失禁,并且右边的肢体没有感觉。医院告诉他们,这是临时现象,暂时的脑血管痉挛,过几天就好。
但是,冉玉并没有像广告中的说的那样,两天后可以下地活动。在病床上躺了43天之后,冉玉做CT颅脑检查,这时才发现其颅脑基底节区出血,手术明显不成功。
这次手术,没有让冉玉的精神分裂症好转,却导致了她终身偏瘫,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2007年5月17日,南京市白下区法院判决医院承担80%的责任,赔偿冉玉及其家人36万余元。
河南的“铁锁青年”刘海印,今年5月份也做过此类手术,显然,他比冉玉幸运些。
刘海印,20岁,河南省方城县独树镇刘营村人。
因为经常打人和损坏物品,从10岁那年起,父亲刘胜平就用一根铁链锁住刘海印的左腿,并将他关在牛棚内。刘海印也有被父亲放开的时候,但一放开就出事。
“刚开始,他人小力气也小,打人还伤不到人,10岁开始,他在外边祸越闯越大,只好把他锁了起来”。他的父亲刘胜平说。
2007年5月23日上午,位于河南省的153医院为其做了立体定向手术,切除导致兴奋的病灶。手术后,刘海印不再有打人的冲动。他的家人解开了拴住他的铁链,让他从牛棚搬回家了家中。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做完手术后,刘海印最大的变化就是不再动手打人了。他只是会经常发呆,精神行没有彻底恢复正常。
目前,有关对精神病人进行立体定向手术的新闻、广告开始出现在各地方报纸、电视台。153医院郑医生(化名)告诉记者,家里有这样的病人,家人一般都已经被折磨得筋疲力尽了。他们医院的很多病人都是看了电视的广告过来做这个手术的。该医院脑外科已经为220多例患者做过立体定向手术。“铁链怪人”刘海印,是该医院在各类报道和广告中引用最多的例子。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以患者身份打电话给开展此项手术的医院,得到的数字,显示这项手术,正在大规模使用中:
仅记者统计,宝鸡、沈阳、南京、长沙、广州、上海、郑州等地的医院所宣称的做过此类手术的患者人数,已不下4000例。
然而,记者从卫生部得到确认,该项手术并不属于临床医学服务务项目,目前尚在临床医学研究阶段。
全国精神外科协作组副组长、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颜文伟教授表示:精神外科治疗对于精深病究竟有多少疗效,至今国内还没有十分可靠的、科学的随访和分析在门诊时,他们往往可以看到有些病人头上留有于术疤痕,而仍在服用大量抗精神病药,精神症状并未缓解。他也认为,精神外科还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不可以用来大量从事正规治疗。
人脑内的探险
位于河南的153医院有一份关于立体定向手术的详细录像。
从录像中可看到:手术室内,病人躺在手术台上,6名医生在紧张工作。挂着CT光片的白光板上,主刀医生正在根据CT扫描出的患者脑部图像,用直尺和笔在图像上计算将要摧毁的目标的具体位置。其他的医生已经将脑立体定向仪戴在了病人头部。定位仪像一个布满刻度的帽子框架,头顶上有一根可供移动的针形电极。
医生在病人眉毛上方12厘米处,分别钻开两个一厘米的小洞。主刀医生算好目标位置,按照定位仪上的数字刻度,设定好坐标,开动定位仪。
加热到80摄氏度的针形电极通过小孔冲进病人颅内,大约一分钟时间,人脑中的预定目标被烧毁。
从病人进入手术室到手术完成,手术共需要3~4个小时。
多年来,不断有人尝试对大脑进行手术以治疗精神病,这对于医学界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课题。一种很普遍的观点认为,精神病的发病机理是由于脑内边缘系统某些神经核团故障,扰乱了整个大脑的功能。手术治疗精神病,就是以高温将人脑中的某些靶点进行摧毁,从而改善精神病人的冲动行为。
对精神病人实施手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记者在一份医学核心杂志上查到的一篇名为《精神外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的论文介绍了这种手术的发展历程。
1935年在葡萄牙的里斯本,莫尼兹医生对凶恶猩猩行双侧额叶切除术,手术后猩猩的行为发生改变,变得温顺驯服。根据动物实验,莫尼兹医生对一此严重的精神错乱病人实施了这种手术。他在病人的太阳穴上穿了个小洞,从脑前叶取出了一小片组织,手术后,病人的情况与行为有明显改观。他也因为脑外科手术获得了1949年诺贝尔医学奖。
然而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的一个被认为有了很大改观的病人,后来枪击了莫尼兹医生,使他长期瘫痪。这项手术也逐渐被淘汰。
后来的立体定向手术有所改进,通过对人脑内某些具体靶点进行烧毁,缓解精神症状的产生。
早期的精神外科手术,医生最初的报告都相当好,许多情况下能抑制暴力倾向,也能缓解病人的焦虑和紧张。但是不久就出现很明显的反面例子,一些病人在此类手术后出现一些永久性的后遗症,有些病例手术后出现了人格变态或痴呆。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姐姐因屡有冲动
行为而被实施此种当时称为“奇效”的手术,结果却终身住在精神病疗养院,根本无法正常生活。进行精神病外科治疗的医师因此被称为“痴呆制造者”。不少国家(如前苏联和美国的一些州)因此禁止了该手术,而在其他很多国家,脑外科手术也仅限于用在其他方法都无效的精神病患者。
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曾掀起一股精神外科热潮,为防止精神外科手术泛滥,多家进行精神外科手术的医院成立了全国精神外科协作小组,制定了手术病人的诊断标准,要求医院在精神和神经外科医师的密切合作下对病人进行严格选择。但是,武汉心理卫生中心汤炯医生表示,由于各医院对诊断标准的理解不同、精神检查水平不同、病人不同时间所表现的状态也有不同,标准在人为的情况下是很难把握的,有可能甲医院判定的精神分裂症到乙医院会被认定为躁狂发作,到了丙医院却只是人格障碍。因此,能否进行手术,一般需要教授级的精神科医生以及临床心理学家一起来做判断。
颜文伟教授表示,目前在医学上,对大脑许多的潜在功能还不确定,精神病的病因也不够明确,而精神外科的靶点又极多,所以在靶点上选择稍有不慎,轻则手术无效,重则发生严重的手术后遗症。而且,这种手术的长期疗效也很难确定,不少病人短期效果看似恢复正常,但时间一长,又会复发,所以迄今为止,对立体定向手术还存在较大争议。颜文伟说,这种手术具有不可逆性,人脑中的相关靶点一旦被烧毁,就不可能恢复,其副作用是不可挽回的,因此手术应当慎之又慎。
脑外科的经营模式
位于河南省的153医院是从2006年5月开始成立脑外科开展立体定向手术的。直到该年8月份,才有了第一例手术。时隔一年半,现在这个科室的工作人员已经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40多人,其中,有十多人专门负责网络宣传及营销的人员。
这家医院的郑医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全国大部分进行立体定向手术的医院科室,都是采用与医疗器械公司合作的模式,医院负责医疗,公司管理财务进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自主性,有些公司为了营利,往往会控制医院,收治不适合手术的病人。为了赚钱,病人来了就做,闹事了就关门,过段时间没事了,又开始做。手术的操作本身很简单。
153医院的脑外科也是与某私营公司合作经营。该公司同多家医院均有合作,业务涉及整形美容、男科、妇科等各个领域。除了主任、以及住院医生外,脑外科的大部分人员包括门诊医生,均为公司招聘。公司花100多万余元从德国引进了CT与核磁共振融合技术,并投资科室主要仪器脑立体定向仪、射频热凝仪等,价值近200余万元。
这家医院的立体定向手术,收费大约为2.6万儿。该院的李医生(化名)说,手术的成本并不高,每例手术可以有70%的利润。
记者注意到,福建一家医院脑外科的宣传网站与153医院脑外科中心的网站如出一辙。两家医院的网站上都随时提供在线医生服务,而列出的医院专家名单也惊人类似。郑医生告诉记者,两家医院的脑外科,均与同一个医疗公司合作,因此在宣传上,手段也相同。
郑医生认为自己所在的153医院并没有随意收治病人,“所有手术的病人都经过了医生的严格诊断。”郑医生所说的严格诊断,是病人住院之后,手术前一天,在主任办公室刘病人以及家属进行的“问病”。“问病”由精神科,和脑外利医生一起进行,了解病人的病史、症状的轻重,做出手术的疗效评定、靶点的选择。郑医生说,只有符合全国精神外科协作组的手术适应症标准的,才进行手术。
但据记者所了解,该医院精神利专家赵学鼎并非每次都参加“问病”。“问病”主要由脑外科主任、3名住院医生、以及公司招聘的神经利学博上后任廷文等5人,结合精神科医生的撤告进行。该院的网站上资料显示,5人均属于神经外科医生。此后病人的具体治疗过程,主要由3名住院医生承担。
“精神压力很大,手术并不费事,最费力气的地方却是沟通,”郑医生抱怨。经过一年多的回访,有七成病人的症状有明显改善,但并不能痊愈。为了避免病人家属手术之后与医院产生纠纷,他们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为家属解释手术后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有时候一个病人的问题要从上班谈到下班”。
但记者问及有没有谈及手术的性质问题时,郑医生表示不了解。作为脑外科的医生,他自己也不清楚脑立体定向手术是一项科研项目。记者在与该医院的几位病人家属进行交谈中,这些病人家属均不知道这项手术只是一个研究项目。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一位姓徐的院长告诉记者,如果手术属于临床科学研究的性质,医院必须清楚告知病人和家属,病人家属有稍许犹豫,则不能进行手术。而在临床医学研究的收费上,医院也只能收取手术的成本费用。如果利润达到70%,那么已经超出了科学研究的范畴。
颜文伟教授则表示,国外公认,这种立体定向手术有近期疗效的一般为30%,最好时达68%。而手术风险,据国外报道,手术后癫痫的发生率至少2.2%,人格障碍可能多达6.7%以上。这些手术都是30年前的产物,手术靶点的选择,是根据一些动物研究结果。国外神经外科和精神外科已经认识到毁损手术的严重缺陷,开始把研究兴趣转到不毁损脑组织的课题上。例如深层脑刺激DBS,已从治疗帕金森病,转到试治难治性抑郁症。但是即便是这种对人脑没有损毁、可以随叫撤消恢复原样的手术,目前也还仅限于研究当中,而不作为抑郁症或强迫症的正规治疗。
心力交瘁的精神病人家属们,在期待现代医疗手段带给他们希望。总有患者对医生说:“没关系,动手做吧,反正也不会更坏了。”然而冉玉的手术证明,他们错了,结果有可能比这个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