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练琴效率

2008-02-13 05:31
大舞台 2008年5期

栗 树

【摘要】 科学的练琴方法是钢琴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练琴效率,是钢琴学习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前提。因此,掌握科学的练琴方法,在学习钢琴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习琴者应从培养良好的读谱习惯,注重自身的听觉感受和运用科学的练琴步骤三个方面逐一进行阐述。

【关键词】练琴效率 读谱 自身听觉 科学步骤

练琴是钢琴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所有习琴者的每日必修课。每个学生在上完一节钢琴课后,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去练习,来完成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可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同样的起点,花同样多时间练习的学生,有的进步相当快,有的却很慢,甚至停滞不前。归其原因,是由于除了老师的正确指导外,学生大多数的时间是在自主的练琴。而这些进步慢的学生在练琴的过程中,存在着不良的习惯和不恰当的方法,从而影响了学习进程。因此,掌握行之有效的练琴方法,提高练琴效率,对我们的学习显得尤其得重要。笔者根据自己在练琴中的实际体会,认为若想提高练琴的效率,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良好的读谱习惯

1.各种记号标记

大部分钢琴都没有文字解释,谱面上除了音符和节奏之外,音乐术语常常是最恰当的指南了。

表示音色、表情、速度等的术语,如柔和的(dolce)、如歌的(cantabile)、小快板(Allegretto)、中板(Moderato)。 表示力度符号的有,强(f)、弱(p)、中强(mf)、中弱(mp)、特强(sf)。表示触键方法有连奏(legato)、断奏(staccato)等。不同风格的乐曲要使用相异的触键方法。如在处理巴赫的作品中的跳音与现代作品中的跳音时完全不一样的。[1]

以上这些符号看似简单,但它们在把握音乐情绪、表达乐曲情感、塑造音乐形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演奏时,一定要认真仔细的阅读原谱的各种标记,把谱面的要求都表现出来,使练琴的过程成为一种音乐的再现,使一首乐曲更富有生命,这样才能将练琴变为有意义且有趣的审美享受。

2.指法

所谓的指法就是哪个指头弹哪个音。这个问题乍一看,好像不是多么困难,因而有不少学生在练琴时不太重视指法的运用,不按谱面上标出的指法弹奏,只是顺着手上的习惯和感觉弹,往往到乐句句尾手指就不够用,或者是转不过来。比如在练习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时,指法的正确使用就显得尤为明显。因为巴赫的作品大都是多声部、多线条的,并且很少使用延音踏板,一只手往往需要同时弹奏2个以上的声部,这时就会有许多延留音出现,如果指法的使用不当,很可能会造成延留音的时值不够,从而造成声部的中断,破坏音乐形象。其实,指法运用的好坏,对我们的演奏是很重要的。谱面上标记的指法,都是作曲家有科学、有根据的制定的。好的指法符合正常的身理条件,能帮助我们顺利的弹奏各种乐句。[2]

3.风格

作曲家把音乐记在谱面上,我们通过谱把音乐表现出来。要想正确完整的表现音乐的意图,首先必须正确的阅读谱子。演奏一首新曲子时,不要打开书就马上弹,应该先从头到尾了解整个作品。首先应知道其作者、创作年代和创作背景,再全面分析作品的风格类型,最后考虑如何去演奏。在读谱时,除了正确的演奏音符和节奏外,还要从作品的调式调性、和声、旋律以及速度、节奏等方面仔细研究,挖掘作曲家乐思的丰富内涵,这样,才有可能把握住乐曲的情绪风格,准确地表达作者所要塑造的音乐形象。

正确读谱的演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再现原谱,能更好的阐释作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个过程完成的质量越好,演奏者内心的音乐就越生动,随之,练琴的效率也就会提高。

二、注重自身的听觉感受

钢琴音乐是听觉艺术,是以听觉为基础的。它不同于绘画、雕塑、诗歌、文学,没有看得见的形象,也不能通过文字来表达,必须通过声音来塑造音乐形象和进行情感抒发。无论演奏家还是听众,都需要通过听觉来欣赏音乐,鉴别其艺术成果的优劣[3]。因此,要想使演奏者获得良好的音质,必须要有敏锐地听觉以及对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

在练习音阶、琶音这类钢琴弹奏的基本功时,我们应注意声音是否连贯流畅,有无重音和断音;是否有颗粒感、灵活而富有弹性;是否用力均匀,一气呵成。例如,在弹奏F大调的音阶时,会出现用右手的4指演奏黑键的现象,由于无名指天生就没有其它几个指头灵活,所以大多数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黑键上演奏的音容易一带而过,缺乏颗粒性了。又如在弹奏琶音时,由于音程的跨度较大,大拇指容易弹成重音,这样就会出现每个音的力度不同,有些音过重而有些音过轻。此时,就需要学生通过听觉来仔细辨别每个音的音量、音色是不是达到协调统一,进而调整手指的触键面积、触键方法以及身体和心理的呼吸,反复实践,达到进一步的完善。

在弹奏乐曲时,要多注意旋律线条的灵魂。保证旋律线条的完整流畅,优美动听是弹好钢琴作品的基本要求。例如在弹奏默克尔的《蝴蝶》时,右手手指要轻抓琴键,用指头灵敏触键发出轻快精致的声音,左手的琶音要连贯、饱满。通过用耳朵倾听来辨别声音,刻画出栩栩如生、灵巧可爱的蝴蝶形象[4]。又如《夕阳箫鼓》的引子部分,用同音重复来模仿远处传来的江楼鼓声,用不同形式的琶音模拟流水波浪,这时就应该用慢—快—慢这种较为自由的节奏弹奏,同行注意双手的衔接处要紧密,保证声音的连贯。

三、科学的练琴步骤

在练琴时,有些学生总是喜欢把一首曲子从头到尾、一遍接着一边的反复弹奏。花了不少时间,可曲子中的难点、重点却一点也没有解决,造成一首曲子中简单的地方流畅熟练,而难的地方断断续续,没有丝毫的旋律性。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大都是因为没有使用科学的练琴方法,笔者认为练琴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分手练习

钢琴的弹奏是由双手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共同完成的。那么,在弹奏钢琴的时候,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以单手的良好弹奏作为保证。因此,分手练习就成为一种很重要的练习方法。

分手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大脑的负担,使精力更加集中,便于对每一只手的弹奏进行检查,从而提高练琴的质量。可是,有些学生在练琴的时候贪图省事,不进行分手练习,似乎认为这样可以节约练琴时间,加快进度。而事实上,事与愿违。错音、错拍子、错指法等问题,往往就是因为没有认真的进行分手练习而出现的,以至于双手的配合、乐句的呼吸以及音乐的表现就跟本无从谈起。

因此,分手练习应该贯穿在整个练习的全过程之中,做到有分有合,分练与合练相结合,这样才会使练琴更加细致,更加有效果。

2.分声部练习

有的钢琴曲声部不多,织体简单,一般为一个旋律声部,一个伴奏声部。即左手和右手各弹乐曲中的一个声部。可是,在许多声部较多、织体复杂的钢琴作品中,往往不只是一只手弹奏一个声部,很有可能是一只手弹奏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声部,对这类作品,在练习时仅仅采用分手练习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按照一种更为细致的分声部的练习方法练习。

所谓的分声部练习就是在练琴的时候,按照乐曲的不同织体层次,对各个声部进行逐一地练习,然后再进入声部的合练[5]。比如巴赫平均律中的d小调赋格曲,三个声部,其上声部是右手来完成,下声部是左手来完成,而中声部则是由左右两只手的相互交替来共同完成的。要将这个中声部弹好,就需要靠左右两只手的紧密配合。此时,要注意让两只手的交接处不能留有任何痕迹,不能突强或者突弱,以保证音色的流畅通顺,就好像是一只手在演奏一样。在合练时,还应该先练习其中的两个声部,如上声部和下声部,上声部和中声部,或者下声部和中声部。当两个声部配合好了之后,在进入三个声部的合练。

对于声部较多的作品,特别是复调作品,由于每个声部的独立性较强,分声部练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分难点练习

我们在练琴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首曲目练了很长时间,仍然不能完整地演奏,总是在几个相同的地方犯类似的错误。这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谱子的难点。把难点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对其进行反复的练习,是顺利的完成乐曲的演奏必不可少的。笔者总结了自己的练琴经验,认为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速度难点:在弹奏一些音符密集,手指要求快速跑动的乐曲或者段落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难,即速度达不到作者的要求,或者速度达到要求后,音准却很差,不是手指碰错琴键就是出现严重的吃音现象,导致音色不够清晰,缺乏颗粒性。对于这种情况,常采取放慢速度练习、变速练习、超速练习或改变节奏练习等方法来解决。有些学生不是很重视超速练习,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超速练习还有另外一个作用:人在考试和舞台上演奏时,容易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你自己感觉是在用平常的速度演奏,而实际上会比正常的速度要快一些。倘如,平时练习的极限只是谱面要求的速度,那么此时的演奏就会因为速度变快而容易产生失误。

技术难点,技术难点通常是指手的技能难以奏出作曲家所写的音符。包括颤音、双音、八度、大跳等等。这些技术难点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克服的,要有充分的耐心,一点一点由慢至快的练习。先用缓慢的动作找出音与音之间的距离所需要的弧线,逐步适应它,再通过慢速、分解、变速、逐步加快去练习。例如在做大跳这类音与音之间跨度较大的练习时,需要全身各个部位的协调。克服这类技术难点的方法是,先慢练,在弹响一个音之前用眼睛先找准音的位置,即眼睛的目光早于手的动作。通过大量的慢练,造成手的条件反射,最后达到的效果是不用看琴键,手就能准确找到音的正确位置。

当每一个难点都练好了之后,还应该以难点为中心,向前和向后扩大几个小节,在这个范围内再反复的练习。因为有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难点部分与前后部分的联接不是很紧密、连贯,我们只有把每一个接口都弹得连贯、流畅了,才是真正的克服了难点。

练琴是一个既辛苦、复杂,又漫长的综合学习的过程。除了苦练,更重要的是掌握一套科学、合理的练琴方法进行巧练。因为学生的练琴时间有限,只有掌握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提高练琴效率,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极大的进步。我认为上述的几个方面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始终贯穿在练琴当中,缺一不可。只有在平日的练琴中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会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效果。

注释:

[1]林华著:《我爱巴赫》,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

[2]赵晓生著:《钢琴演奏与教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

[3]魏廷格著:《钢琴学习指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

[4]李嘉禄著:《钢琴表演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

[5]童道锦 孙明珠著:《钢琴教学与演奏技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