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飞
某些时候,一个人苦苦追求的目标其实简单得不可思议,就像16岁时的姚明,打球不是为了当明星,不是为了去NBA,他玩命地训练只是为了能有一双合脚的鞋子。
“我一定要努力,进了一队,就不愁没鞋穿了。”姚明常跟同居一室的青年队好友刘炜诉说自己的“远大志向”。
他有一双跟身材一样“疯长”的大脚。先是穿妈妈方凤娣的鞋,后来穿爸爸姚志源的鞋,没过多久,他的脚超过了姚志源,只能上街去买鞋穿了。姚志源穿46码的鞋,市面上能买到的最大的鞋是48码。后来,48码的鞋也容不下姚明的脚了,方凤娣就到八一队过去的老队友那里去要人家穿剩下的鞋。在上海,姚明所在的青年队每人每年可以领两双回力牌球鞋。“那时,我们每年穿坏两双鞋后,就得自己买鞋了。”刘炜回忆道。他记得姚明的鞋子缀满补丁,烂得不成样子还不舍得丢。
上海东方男篮领队俞小苗至今说起姚明的鞋还大发感慨:“方凤娣为了儿子能有一双合脚的鞋,真是绞尽脑汁。”1996年,方凤娣托了在美国的亲戚章明基买回一双53码的白色耐克牌球鞋,花了92美元。而俞小苗记得方凤娣当年穿的衣服都是打着补丁的。
在上海青年队的那段时间可以说是姚明最困难的时期:第一年是试训,没有任何收入;第二年开始领工资,也就是100元钱,而开销却很大——住宿、吃饭,还有鞋子。姚志源回忆说,那时一双回力鞋要30多元钱。幸亏姚明无与伦比的身高引起了上海体委的重视,训练基地开始给予姚明政策倾斜,重点扶持。当方凤娣又给姚明从美国买了一双耐克鞋时,训练基地把购鞋费用给姚明报销了。后来上海东方男篮俱乐部队获得了耐克公司的赞助,但只限于一线队员。俞小苗找到耐克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给姚明“索要”鞋子,人家翻箱倒柜总算找到一双蓝色的大鞋。对姚明而言,这双鞋并不合脚,穿上去太紧,但姚明还是很开心,把一双大脚硬撑进这双“公家鞋”后,快乐得不得了。
关于姚明的鞋子,还有个戏剧性很强的版本。说的是1996年秋天,CBA赞助商之一的耐克公司宴请东方男篮全体将士,当时主管耐克在中国各项赞助业务的特里·鲁茨注意到,年仅16岁的姚明身高已接近2米20,而这个高大的男孩子脚上竟穿着阿迪达斯运动鞋!他很快给耐克总部去了电话。没过几天,一双崭新的耐克鞋被送到姚明手中。
事实上,1996年的姚明已经办好转正手续——他不必再为找不到合适的鞋而发愁了,从此耐克公司开始为他特制球鞋。
也是从这时开始,姚志源、方凤娣的苦日子接近尾声。为了姚明,这对夫妻含辛茹苦,他们坐在饭桌前看着儿子风卷残云,而自己饿着肚子。方凤娣常常发愁:一只肘子一顿就被姚明吃光了,下一顿怎么办?他的牛奶总是不够喝,他的裤子永远不够长,他的鞋子总是嫌小……
幸而,这么多年走过来,儿子没有让他们失望——姚明用一双双大鞋走出了一条只属于他的路。
(摘自《姚明之路》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