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梅
那一次我有幸被奶奶选中,跟着她走亲戚。我家兄弟姐妹多,这样的机会很难得。所以,那天我特别乖巧、特别兴奋,抢着帮奶奶找梳子,抢着帮奶奶拎那小小的布包,布包里,有奶奶用手绢一层一层包裹起来的零碎钞票,
奶奶反复地告诫我:“见了人一定要叫,嘴巴要甜……”我爽快地答应了,路上一直念叨着伯伯、伯母——据说亲戚是远房的本家。阳光温暖,牛奶似的游动着,我蹦跳着搀着小脚奶奶的手,像一只欢快的雀。
亲戚是下放知青,穿着洗得很干净的白衬衫,皮肤苍白。这与我们乡间的农人大大不同。进门时奶奶小声警告我:“城里人的规矩多,你不要多嘴多舌,”
这样的警告让我心里充满敬畏,原先的快乐被一种说不清的惧怕替代了。我牵了奶奶的衣襟,把小小的身子藏到奶奶身后。我听到大人们热情的招呼声,但不敢伸出头来,只躲在奶奶背后,拿眼偷偷往四处扫。两边的墙壁连同屋上方,全用干净的白纸糊着,白纸上贴了年画,很亮。很好看。
“这孩子,就是见不得人。”我的手突然被奶奶用力一拽。小小的身子已到了奶奶跟前。我害羞极了,低着头,只看到一个人的裤脚,那裤脚真大。还有鞋子,那是我从没见过的鞋,不是布做的呢。长大后,我才知道,那是皮鞋。
那个奶奶让我称他为伯伯的人抱起我,把我仔细打量了两遍后,像预言家似的对我奶奶说:“这孩子长相不一般呢,将来准能出个人的。”奶奶赶忙说:“农村的小丫头,长大嫁人,能有什么出息?他伯伯你说笑了。”
我不懂他们说的什么意思,看到那个伯伯叫伯母拿糖给我吃,我就开心起来,忘了羞涩,忘了害怕,伸出小手,也不顾奶奶的白眼警告,一把接过来,
午饭更是让我充满欢喜,竟是白白的大米饭,一点儿杂粮也没有的纯粹的大米饭,在我们家,这是过年也吃不到的。饭后,大人们在聊家常,伯伯家的两个大哥哥就陪了我去后面的园子里捉鸟玩。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下来,歌唱的鸟就栖在园子里的桂花树上。我快乐得像个小公主。
太阳还高高挂着呢,奶奶就来叫我,要回家了。分别时,伯伯再次抱起我来,亲了一下我的小脸蛋,说:“下次再来啊,伯伯钓鱼给你吃。”
我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并不以为这是成人的客套。从伯伯家回来后,我小小的心里,就开始酝酿一个伟大的计划:我要只身一人去伯伯家!我把去伯伯家的路线反反复复在心里回忆了又回忆,记得途中有许多小木桥。我最怕过那样的木桥了,站在木桥上,从很大的空隙间,可以清晰地看见下面的河水流动。
但过木桥的恐惧终敌不过大米饭的诱惑,在一个飘着薄雾的清晨,我一个人偷偷出发了。忘了前行的经过,只记得所有的木桥我都是爬着过的。正午时分,我终于胜利抵达了伯伯家。伯伯一家人正在吃饭,吃的依然是白白的大米饭。他们见到倚门而立的我,都大吃一惊。伯伯抱起我来,把我放到他膝上,边叫伯母给我盛饭,边用大手抚我的小脸,问:“小丫头。你怎么一个人来了?”
我不答话,捧起碗就吃。那一顿饭真香啊,一粒一粒的白米,像圆溜溜的小珍珠,空气里氤氲着桂花的香气。我埋头大吃的当儿,听见伯伯和伯母在谈论我,我不知道他们说的什么,只记得他们用的是一种叹息的语气。饭后,伯伯又给了我两颗水果糖,我没舍得吃,我要带给妈妈。然后是两个哥哥陪我玩儿。太阳快下山时,我才想起必须要回家。
回家的路却不似去时的路那么好认,走着走着,我就迷了路。又不敢问人,只在路上转,眼看着太阳落山了。我很害怕,仰着脖子大哭起来。我的哭声引来了许多村民围观,他们议论纷纷。这是谁家的孩子?这孩子肯定迷路了。后来,过来一个女人,女人的样子我已无法记清了,只记得她很面善。她弯腰抚抚我的头,很温和地问:“小丫头。你是哪家的?”我抽泣着说出了爸爸的名字,并且又添加一句:“我家屋后,长着许多竹子。”村民们一听都乐了:“噢,原来是他家的小丫头啊。”女人也笑了,她把我抱起来,说:“你这小丫头,你家里人还以为你掉河里淹死了呢,你爸爸妈妈已央入在河里打捞一天了。”
我被女人送回家的时候,妈妈正坐在门槛上哭,邻居们围了一大堆,我紧紧拽着送我的女人的手,死活也不敢进去。妈妈一把抱过我,欢喜得忘了责备,泪糊了她满满一脸,她说:“我的乖乖,妈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至今妈妈还说,我命大且聪明,那么小不点的人儿,会跑那么远的路,且在迷路的时候,还晓得说,我家屋后长满了竹子。
全村人家屋后长着竹子的只有我家,一大片层层堆积起来的墨绿,很远就能
路子对你说
读作家古剑先生的博客,有一篇介绍龙应台女士新书《目送》的短文,说这本书“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与母亲的亲近与疏离、朋友的牵挂……每一篇散文都很感人。作者的文章都取片段的组合,简明干净而有跳跃感”。
辗转一个多月,终于买到这本在台湾出版的散文集,急切捧读,发现第二篇《雨儿》是我曾从报纸上看到并存储于电脑的,这次推荐给大家。作者的母亲因患病而失忆,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认得,叫“女儿”只能模糊发音为“雨儿”。按照传统的写法,许多人会写母亲患病的前因后果,回忆生活中的感人片段,或抒情,或白描,而在这里,作者几乎通篇都在描述母亲与自己的对话、母亲的动作,文字冷静得似乎不带感情色彩,不做任何解释,甚至“雨儿”系“女儿”的不准确发音也不说明。但读后回味,你会发现,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片段却是作者精心剪取的。失忆母亲的无助与本真,女儿对母亲的爱和体贴,都在其中了。这些简明干净的文字,仿佛可以触及人心灵最敏感的部分。感情的克制,比大喊大叫更打动人。
人心也许是最敏感最脆弱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能让人感动;但有时,人心也是最坚硬最冷酷的,我时常发现身边的冷漠,也往往为自己曾是冷漠人群中的一员而羞愧。
不过我想,怀揣的一颗心是柔软还是坚硬,是细腻还是粗粝,也是可以自己选择的吧。读书会让人变得善良,哪怕在“粗糙的时代”,也能拥有一颗“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