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秘书日常交往礼仪探析

2008-01-22 08:34
总裁 2008年8期
关键词:交往

王 舟

摘要:礼仪是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语言、仪表、仪容与举止等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交往礼仪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并被纳入道德文明建设的内容。礼仪是调节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讲求社交礼仪。有利于在社会中建立相互尊重友好合作的新型的人家关系,因此,我们就很有必要学习和研究必要的礼仪知识。

关键词:交往;着装;举止

1秘书礼仪的含义及重要性

秘书礼仪是指秘书在与人交往时所使用的表示友好和互敬的具体的行为举止,如握手、打招呼等。

它的主要作用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有助于人际交往:现代社会,人际交往非常重要。良好的礼仪修养表现的是自尊、对他人的尊敬以及对交往双方平等地位的强调。

另外一方面有助于事业发展:不论是个人还是组织,要想使事业得到发展,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适度的礼仪,能营造出良好的合作范围。

2秘书礼仪之着装的礼仪

首先着装有个TOP原则:TOP是三个英语单词的缩写,它们分别代表时间(Time)、场合(Occasion)和地点(Place),即着装应该与当时的时间、所处的场合和地点相协调。

Time一时间原则不同时段的着装规则对女士尤其重要。男士有一套质地上乘的深色西装或中山装足以包打天下,而女士的着装则要随时间而变换。白天工作时,女士应穿着正式套装,以体现专业性;晚上出席鸡尾酒会就须多加一些修饰,如换一双高跟鞋,戴上有光泽的佩饰,围一条漂亮的丝巾;服装的选择还要适合季节气候特点,保持与潮流大势同步。

Occasion--场合原则衣着要与场合协调。与顾客会谈、参加正式会议等,衣着应庄重考究;听音乐会或看芭蕾舞,则应按惯例着正装;出席正式宴会时,则应穿中国的传统旗袍或西方的长裙晚礼服;而在朋友聚会、郊游等场合,着装应轻便舒适。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穿便装,你却穿礼服就有欠轻松;同样的,如果以便装出席正式宴会,不但是对宴会主人的不尊重,也会令自己颇觉尴尬。

Place--地点原则在自己家里接待客人,可以穿着舒适但整洁的休闲服;如果是去公司或单位拜访,穿职业套装会显得专业,外出时要顾及当地的传统和风俗习惯,如去教堂或寺庙等场所,不能穿过露或过短的服装。

其中职业女性着装有四个讲究:

整洁平整。服装并非一定要高档华贵,但须保持清洁,并熨烫平整,穿起来就能大方得体,显得精神焕发。

色彩技巧。不同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如深色或冷色调的服装让人产生视觉上的收缩感,显得庄重严肃;而浅色或暖色调的服装会有扩张感,使人显得轻松活泼。

配套齐全。除了主体衣服之外,鞋袜手套等的搭配也要多加考究。

饰物点缀。巧妙地佩戴饰品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女士们增添色彩。

而职场男士着装礼仪具体表现应为朴素、大方、整洁、得体。

3秘书礼仪之秘书举止礼仪

要塑造良好的交际形象,必须讲究礼貌礼节,为此,就必须注意你的行为举止。举止礼仪是自我心诚的表现,一个人的外在举止行动可直接表明他的态度。做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进退礼节,尽量避免各种不礼貌、不文明习惯。到顾客办公室或家中访问,进门之前先按门铃或轻轻敲门,然后站在门口等候。按门铃或敲门的时间不要过长,无人或未经主人允许,不要擅自进入室内。

在顾客面前的行为举止,当看见顾客时,应该点头微笑致礼,如无事先预约应先向顾客表示歉意,然后再说明来意。同时要主动向在场人都表示问候或点头示意。在顾客家中,未经邀请,不能参观住房,即使较为熟悉的,也不要任意抚摸划玩弄顾客桌上的东西,更不能玩顾客名片,不要触动室内的书籍、花草及其它陈设物品。在别人(主人)未坐定之前,不易先坐下,坐姿要端正,身体微往前倾,不要跷“二郎腿”。要用积极的态度和温和的语气与顾客谈话,顾客谈话时,要认真听,回答时,以“是”为先。眼睛看着对方,不断注意对方的神情。

站立时,上身要稳定,双手安放两侧,不要背卑鄙,也不要双手抱在胸前,身子不要侧歪在一边。当主人起身或离席时,应同时起立示意,当与顾客初次见面或告辞时,要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举止得体,有礼有节。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克服各种不雅举止。不要当着顾客的面,擤鼻涕、掏耳朵、剔牙齿、修指甲、打哈欠、咳嗽、打喷嚏,实在忍不住,要用手拍捂住口鼻,面朝一旁,尽量不要发出在场,不要乱丢果皮纸屑等。这虽然是一些细节,但它们组合起来构成顾客对你的总印象。

一个人的素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得,一是教养,二是修养。所谓教养,是外界通过教育的方式给与影响的;所谓修养,是自己通过修炼的发式获得感悟。少不更事时,教养使唯一的有效的手段;长大成人后,修养是素质成熟的根本。

很显然,修身养性,在做到上面所说的显然不够,真正的气质修养和美好姿态必需通过所有的细节慢慢的积累。坚持不懈的长期做相同的事情必然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猜你喜欢
交往
素养·设计·交往
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的思考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交往框架的构建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多渠道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用异化理论分析现实中的人际关系
蓬莱与朝鲜半岛的海外交往
亲子依恋对孩子身心发展影响研究
自媒体场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