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
他也擅长骂人,爱骂人,但是他骂的许多人,要么懒,要么笨,要么人品不端。敢这样骂人的人,今天已经没有了。
“洋鬼子”对辜鸿铭又敬又怕。他毫无顾忌地称呼他们“洋鬼子”“夷狄”。没有一个人敢嘲笑这个戴瓜皮帽、穿长袍、拖着小辫子的干瘦老头。如果你说中国不文明、不开化,那就糟糕了。他会拿出贵国文化中最阴暗最不光彩的一面,用熟练的贵国语言来消遣你。对于本国的一些人来说,辜鸿铭则是一个笑话。辜鸿铭在北大任教期间,有人看他孤僻古怪、行事出人意表,称他为“辜疯子”。他也不介意,借这个称号遮着脸,继续进行着他的骂人事业。
辜鸿铭反对男女平等,号称效忠前清,却又骂过慈禧太后、袁世凯、徐世昌这样的权势者。慈禧太后过生日,官员们都要搭台唱戏庆祝。这位人称“老佛爷”的老女人为了生日连海军军费都敢挪用,还号称“谁让我今天不高兴,我就让他一辈子不高兴”。但辜鸿铭就敢损她。
张之洞在慈禧生日那天举行了一个庆祝活动,新式铜管乐队齐奏新编的“爱国歌”助兴。辜当时感叹:“满街都唱‘爱国歌,未闻有唱‘爱民歌者。”于是当场作歌道:“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满座面如土色,他却言笑自若。
袁世凯称帝之后,辜鸿铭怒骂:“袁世凯之行为,尚不如盗跖贼徒。其寡廉鲜耻无气义乃尔耳。”后来又直接称呼袁世凯“贱种”。袁世凯很生气,但是辜鸿铭名声太大,不敢迫害,只能收买,老辜又不肯接受。
袁世凯一死,辜鸿铭在北京家中大宴宾客,庆祝袁氏归天。冯国璋、张作霖都曾希望把辜鸿铭拉拢过来,“狗肉将军”张宗昌也以山东大学校长委任,他都没有答应。
1917年,辜鸿铭接受了蔡元培的邀请,来到北京大学教英国文学和拉丁文。
当时的北大有不少外国教授,一次在休息室辜鸿铭遇到一个英国人,辜鸿铭用英语问他教什么的,英国人说教文学的。辜鸿铭立刻改说拉丁文,英国人当场语无伦次,辜鸿铭批评说:“教西洋文学的人怎么能不会拉丁文!”转身就走了。
辜鸿铭曾经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内的六国饭店(今天的华风宾馆)用英文讲演“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Peop”(自译为《春秋大义》),说让外国人买票听挨骂,而且票价高过梅兰芳。听梅兰芳唱戏只要一元二角大洋,听辜的讲演却要两元。外国人却把会场坐满了。
和辜鸿铭自己译的《春秋大义》一样,他骂人并不是胡骂,除了理念不同外,多数是因为正义感。
一次参加大型宴会时外国记者问:“怎么稳定中国政局?”他回答:“办法很简单,把在座中的这些政客和官僚,统统拉出去枪毙掉,中国的政局就会安定些。”官员们听了敢怒而不敢言,因为没人能驾过他。
安福国会选出的大总统徐世昌获得了法国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辜鸿铭见到法国的公使、名流就挖苦:“我一向瞧得起你们美丽的法兰西(他倾慕于法国文化,曾经说‘法国面包也比别国的俊些),如今居然给徐世昌发博士学位!”
辜鸿铭活着就已经是一个传奇,死后则变成了一段神话,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他对女性的观点,却忘记了他曾经怒骂猥琐政客的酣畅淋漓和早早看到西方文明中需要批判的某些特性。他的骂声和批评都是出于义理(虽然有些已经太旧)和公心。他是贯彻了“忧道不忧贫”的人。
张中行先生曾经说:“我想,如果说这位怪人还有些贡献,他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在举世都奔向力和利的时候,他肯站在旁边喊:危险!危险!”
今世再无辜鸿铭,今天的教授、学者有时候也会骂人,忧道的少,忧贫的多。
(请作者速与本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