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戏的生活

2008-01-17 05:28
大学 2008年12期
关键词:训练课戏剧教室

饶 俊

我是一名大学生了!

兴奋抑或是激动,都不足以表达那份心情。我选择的学校当初几乎全家人都极力反对。我学的是戏剧影视文学,在家人看来,不够安分。家人要的是安分、稳妥,最好是毕业了就能到学校当个教师。用家人的话来说,我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却选择了冒险。

是的,我选择了冒险。从遥远的小山村只身来到上海,进入一所十分精致的艺术院校,上海戏剧学院。

大学生活如期而至,一切都是新奇的。课不多,却令人期待。中国话剧史、戏剧元素训练、专家讲座、戏曲选读云云。讲座也列入了课程表,成了必修,其他课也都是与戏有关的。戏,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如此,带着一颗好奇的心,开始了我缤纷的大学生活。

大学上课倒有几分当年毛主席的战略思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这里上完戏剧元素训练课,待会儿又得匆匆赶到另外一间教室上大学英语。

我想每个大学都有新生找不到教室的情况。那是一个周五,原本以为下午第一堂课是大学英语,吃过中饭立马冲到教室占位置。教室里面一个人都没有,我理所当然地占到了最好的位置。看看手机,离上课时间还早,便趴在桌子上见周公去了。等我睡醒的时候,老师已经在点名了。平时按学号点名我排在第三个,可是这次老师点了好几个都没有点到我,我觉得有点诧异。结果老师念到“蒲巴甲”(上戏表2007级学生)三个字时,我险些跌倒,不对啊,我和他不是一个班上英语的。我带着疑惑走上台去问老师是不是我们的课,老师看了看我:“你们的课在他们完了以后。”我顿时傻眼了,冲回座位拿了包赶快逃,回头发现很多人朝我刚刚坐的那个位置冲去……

我最不能适应的就是具有大学特色的连堂课,一门课通常都要一个半小时以上。课上到一半,众同学大都像斗败的公鸡,最后的结局就是把头沉沉地垂到课桌上。大学老师大都是睁只眼闭只眼,点完名上完课也算了了责。

戏剧元素训练课,是我们学校的一大特色。每个老师带8个学生上小组课。小组课都干些什么呢?聊天!没错,就是聊天。讲故事。一个一个地讲自己将要创作的构思,然后老师和同学一起来推敲这个构思的合理性和缺陷,最后是老师的一票否决制,决定你能不能把这个构思写出来。第一次上小组课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想用自己的构思征服大家。我自然也不例外,为保万全,我在前一天晚上把构思写了出来。当我在课堂念完,小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问大家觉得怎么样,同学们都说好。老师喝了口水,深深吸了口气,我以为他要说他的意见了,他却问我:“你自己觉得怎么样?”我想到的是一定要谦虚啊,于是摇摇头没有作声。老师开腔了:“这是一篇很好的小说,不错。但是,这却不是一个戏剧故事,所以你再想想吧。”课后那叫个郁闷,思考了良久,终不知道什么是戏剧故事,甚至开始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我是不是应该去中文系?

回到宿舍,哀声一片,其他三个兄弟也遭遇了同样的打击,一个称自己的构思被老师逼得“自杀”,一个称自己的构思被老师直接“枪毙”,而最后一位更是一脸苦相,说自己的构思是被“暗杀”的。大家面面相觑,决定召开上戏公寓608室构思讨论大会。历经无数的打击和无数的狗尾续貂,我们的构思得以成长,直至上交让老师满意的作品。

都道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英语不好,坚持每天到学校红楼后面的草坪上晨读,到的时候发现戏文专业的同学没有几个,倒是表导演专业的一大片。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表导演系的出晨功。演员在台上、银幕上风光的每一分钟,都是靠这些美丽的早晨换来的。那边有练发声的,这边有练形体的,还有早早就起来练长笛的。而我置身其中,真切地体会到了这就是大学生活。

当然,大学里面最有魅力的地方莫过于图书馆了。没课时,带一瓶水、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头扎进书海里,是一件幸福而充实的事情。上戏图书馆有亚洲最齐全的戏剧书籍。每每捧着那些剧本,散发着丝丝的霉味,便有了一份厚重感。像是在品一瓶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

身在艺术院校,最大的好处在于你可以频繁地免费观看各种各样的演出。上海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国际艺术节之类的活动,这样一来,戏校的学生就成为最热心的观众了。因为老师说了,从今以后我们就是从事艺术的人了,要多看。所以这也使得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在看电影、话剧,娱乐的成分少了,看它的故事技巧、表达技巧的东西多了。如此生活,倒也别有一番趣味。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阳台,纯粹又回味无穷的生活便开始了,而我也在为我的选择而庆幸!

猜你喜欢
训练课戏剧教室
不要在教室打闹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被偷听的训练课
思维策略训练课与语文学科教学课的结合
让训练课独好
构建完整作文教学体系,走出作文教学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