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银河中,闪耀着许多光彩熠熠的星辰。一颗明星,就是一座照亮后人前进的灯塔。于是我穿过时间的隧道,在历史的太空,去寻找那一颗星。
我四处寻找着,忽然,我看见一位穿黑色长袍的先生正在桌上埋头写作。我走过去,他似乎被我惊觉了,慢慢地抬起头来。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一头不屈的硬发,根根显示着与恶势力的不调和。没错,就是他——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也看见了我,微笑着让我走近他,我此刻感觉到他真的是那样慈祥、和蔼。
“鲁迅先生,您知道吗?我是21世纪的青少年,与您是相隔一个世纪的人啊,但我也很爱好文学。”他放下右手中的笔打量着我,笑着说:“啊,那么我和你是同路人啦!”
“先生,”我又问,“我最喜欢看您的书,除了在教材中认真学习了从您的书中选来的文章外,还课外阅读了您的一些著作,如《朝花夕拾》、《呐喊》等。您仅仅是以写小说、杂文见长,却为何能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放出夺目的异彩?”
“这个原因很简单”,鲁迅先生慈爱地看着我说:“我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我看到了苟延残喘、阴险狡诈的“落水狗”,我看到了奴颜婢膝、貌似中庸的伪君子,我也看到了国民众生的劣根本性,我想要抨击他们,让那些反动的御用文人捉襟见肘、心惊肉跳,让病态社会的千疮百孔暴露无遗。”
“可是您对待传统文化是否太偏激了呢?”
“我承认,我是有点偏激了,可是我疾恶如仇,我只是想通过某种必要的偏激,来打破禁锢、激活思想、引导解放。我时时解剖别人,更多地却在解剖我自己。”
“您的坦率无所不在,无论对人对己。在热情勇敢的农村孩子中间,您看到了一个无知无能的“我”;在衣衫褴褛的人力车夫面前,您感受到了体面外袍下的自私自利的“我”;从学医到从文,从迷信“进化论”到辨证地看问题,您就是这样不断地自我督促,自我更新。”
“您是位伟大的作家,因为您的笔锋幽默辛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却不是自命清高的冷嘲热讽,您的幽默中闪烁出睿智与深刻,内中包含的却是一颗忧愤深沉的爱国之心啊!”
“您是伟大的战士,异常地清醒与敏锐,您不屈地战斗着、抗争着,以思想做剑、以寸笔为枪,划破漫漫长夜,挑出些许亮色。”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您在那黑暗荒芜的年代里,从心底里发出的感叹啊 !”
“我很高兴,你能读懂我的文字,也能清楚地了解我,正确地看待我。我希望,当你醉心享乐、虚度光阴时,‘浪费时间无异于慢性自杀’的警告,能让你幡然悔悟;当你无法把握自我,却又自欺欺人、逃避现实时,阿Q的形象能让你窥见自己的影子,猛然惊醒;当你钻入‘虚无主义’的圈子里不能自拔,对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产生怀疑甚至自卑时,那一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么’的反问,又能让你重新挺起胸膛……”
“鲁迅先生……”
隐约地,那张瘦削的脸庞模糊了;渐渐地,那黑色长袍的背影也消失了。我与鲁迅先生的对话也随之结束了。但我想,一个真正的思想家,他思想的光芒是不会受时间与空间阻隔的。即便是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鲁迅那深邃的目光依然会让你胆战心惊。
这,就是鲁迅。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属于历史,又属于现实。他严厉,却又慈祥。他消失了,却又永远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