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2008,将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除了北京奥运会之外,还有一件你或许没有想到但意义十分深远的事:“90后”一代将开始踏入成人世界。
是啊,当许多媒体还在热衷于讨论“80后”的时候,最早的一批“90后”,也就是出生于1990年的人马上就要年满18周岁了。而更多的“90后”正在中学里读书,一股强大的青春势力正在悄悄地然而强劲地成长起来。正在读此文的你,也正是“90后”的一员。
每一代人的青春总有相似的地方,激情、困惑、叛逆……然而,作为上个世纪末最后出生的一批人,“90后”们生长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文化空前多元化的时代,你们,赶上了这个时代,而时代也在你们身上烙下了鲜明的印记。
最近,国内颇有影响力的新浪博客推出了一个讨论专题——“90后,即将成年”,吸引了一大批网友的热情参与,里面既有“90后”的直抒胸臆,也有许多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乃至80年代的“老人家”的热评热议。有人总结出了“90后”的“27个文化符号”:QQ、大头贴、周杰伦、YO-YO球、火影忍者、宠物小精灵、GAMEBOY、暴走鞋、火星文、COSPLAY、艾薇儿、招笔仙,等等。
而新浪博客的编辑总结出的“90后”崛起的标志性事件是“火星文”的风行以及由此引发的一场“90后”和“80后”之间的PK。
所谓“火星文”,是指“90后”在网络上使用的一种夹杂着简体中文、繁体中文、日文、韩文及符号的“语言”,比如“3Q得orz”(感谢得五体投地)、“1切斗4幻j,↓b倒挖d”(一切都是幻觉,吓不倒我的)等。今年8月,发明了第一代网络语言的“80后”在网上率先发难,将“火星文”贬斥为“脑残体”,并称“90后=小P孩”。之后,众多“90后”小将发文反击,历数“80后”的种种缺点。由此,一场PK就此展开。人们更关注的已经不是谁是谁非,而是惊奇地发现,一代新人在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和你们不一样!
外国的媒体也注意到这一点。今年早些时候,美国的一份大报在一篇报道中说,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中国的“90后”一代正在打破传统,敢于在课堂上挑战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
报道引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的话说:“互联网给了中国孩子翅膀。”借助这双“隐形的翅膀”,“90后”大大扩展了自己的视野。北京中学生托尼·胡表示:“我们有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而我们上一辈的人除了学习啥也不知道。”
这话说得也许有点武断,但老师们已经感受到了压力。一位年轻的中学教师说:“现在的学生会反问‘为什么’,如果你不能给出满意的回答,他们就不认可你说的话。而在我们那个年代,老师说的总是对的。”另一位教师也说:“我从书本上学习知识,这些孩子却从整个世界汲取知识……当老师的不得不拓宽自己的眼界。”
文章进一步说,中国的“90后”和美国的同龄人同样关注NBA,听同样的音乐,看同样的电影,他们是全球性和国际化的一代。报道中还引用了几位“大人”对“90后”一代的评价:“他们参与意识强,民主意识更强。”“他们更富创造性,会更好地独立解决问题,不会对别人言听计从。”
听到这些赞美之词,作为“90后”一员的你,会有什么感想呢?
但不能忽视的是,同样是一家美国媒体,却对中国的“90后”充满了担忧:“漂亮的衣服、昂贵的玩具以及最新款的电子游戏,他们是家里的‘小皇帝’。他们并不觉得该为父母做点什么,他们认为从父母那儿得到这些是理所当然的。”这不禁让人想起人们总结出的“90后”的诸多缺点:娇气、狂妄、自私、肤浅、缺乏信仰……
其实,我并不十分担心。每一代人最终都会成熟起来,都会担负起他们的责任。我只想说:加油,“90后”!你看,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在看着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