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认识和合理安排早操训练

2007-12-29 00:00:00
体育教学 2007年3期


  高中的体育竞技训练由于体育高考和各种形式的中学体育竞赛原因,训练已形成了独特的模式,体育特长生升入高中后,为了不耽误白天的文化课学习,而采用自习等“业余”�间进行训练,白天与普通学生一起上课,早晨和下午自习再安排训练。这种训练结构合不合理,早起空腹训练究竟好不好?如果需要在早晨安排训练,又应该练什么?这些�题已引起我们的重视。
  
  第一,人在一天中工作能�的生理曲线呈M型,其中,生理机能水平最高的时间是10~12点和16~18点之间。
  
  任何人在从熟睡中醒来之后,都不可能迅速进入高效率的运动状态,需要经历一个逐渐完全清醒的过程。因此,早晨起床后立即进行训练,就需要更长�间的准备活动。而20~30分钟的一般性活动,只不过帮助运动员更快地完全清醒过来而已。同时,人们通常从前一天的晚餐至次日早晨起床时,进餐已过10~12个小时,这时正处于空腹低血糖状态,既不宜进行过长时间的训练,也不宜承受过大的负荷。
  
  第二,应该把早晨的训练与其它时间单元中的训练等同看待,都看作是一次训练课,而不是简单地出出“操”,“活动活动”而已。
  
  早晨如果要训练,就应该像其它的训练课一样,有效地发展青少年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这样,除了耐力性项目的持续训练之外,早晨的训练课也应该延续一个小时以上。如果只是做20~40分钟的一般性活动,机体刚动员了起来,处于适宜的工作状态,却没有继续训练下去,这对于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得不到积极的效果,反而还会白白地消耗体内的能量物质。可以说,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考虑到高中学校的特殊情况,特别是大运动量训练后,青少年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使得上午的文化课学习变成了他们的休息课,导致本来就比较薄弱的文化基础更是雪上加霜,文化成绩很快下降。如确实有必要安排清晨的训练,也应对其文化学习�间做出相应的调整,真正做到重视他们,为国家和社会保护和培养出更多高级体育人才。
  
  第三,只有在较短时间内,负荷小,能够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练习,才适合在早晨进行。
  
  典型的训练内容是耐力性持续跑,半个小�的越野跑可在一定程度上有�于青少年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发展。在此条件下,体育特长生的休息时间一定要有充分的考虑和保证,并尽量做到在训练前的半小时适当补充必要的营养,使训练更符合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忌拔苗助长。
  我们应该首先改变“早操是绝对要出的”这一观念。正像可以在上午训练,也可以在下午训练一样,可以把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放在早晨,也可以安排在白天或晚上。但是,早晨只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时间,而且一般来说,并不是最适宜的训练时间。多从训练课上要成绩,运动量不增加的情况下,适当合理安排训练结构,保证体育特长生的体育和文化双丰收。
  (山东省章丘市第五中学 2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