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体育课的核心是好教材

2007-12-29 00:00:00毛振明
体育教学 2007年3期


  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关于“对优秀中小学体育课基本要求”之第三条:
  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教材处理得当,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的因素。
  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关于中小学体育课基本标准第三条实际上在告诉我们:要上好体育课,在教材方面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选好教材,选好的标准是“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两方面的需要;二是要能准确地把握体育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三是要把教材处理得当;四是要使主要的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学因素。本文就从上述四个方面对“中小学体育课基本标准的第三条”作一个分析和解读。
  
  一、要选好体育教材,选好的标准是“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
  
  这句话明确地告诉广大体育教师:上体育课重要的是要选好体育教材,而所谓最好的体育教材就是既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那一类教材。
  1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教材”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去学练”的教材
  体育教材的本质是传授给学生或用来锻炼学生的教学材料。因此对它的第一要求就是“要能为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而服务”,简而言之就是对学生要有用处。在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就出现了一些对学生发展无益处的所谓新体育教材,如多米�骨牌、扁担南瓜的情景教材、“扫把当马骑的教材”、大变活鱼教材,电子游戏等教材也走进了课堂。这些教材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很不明确,而且搞乱了人们对体育学科性质的认识,扰乱了人们对体育教材的清醒认识,是很有害的倾向,应当予以坚决的纠正。
  
  2.“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材”主要是指“学生想学练”“适合学生学练”的教材
  如果一个教材再好,但学生想学,不想练或者不适合学生学习与练习的教材,那么它也不是最佳的教材。如传统教材中的太极拳、队列练习、长跑以及某些器械体操等教材一直受到来自理论的质疑,在教学实践中也是困难重重。对待这些教材就必须进行教材化的改造。例如长跑在被改造成“校园定向越野”后、器械体操被改造成“器械体操游戏”、队列被改造成“团体操”和“集体行动游戏”后就倍受学生的喜欢。
  当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