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几代体育教研员的努力工作下,体育学科的教研工作同其它学科的教研工作一样,形成了民主、开放、多元的教研工作局面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教研工作机制。我们不仅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局面,更要对自身提出新的要求:学会运用教育理论、学会应用信息技术、学会评析教学案例、学会研究教学专题、学会总结教学经验、学会创造教学风格。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文字编写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指导能力、不断提高学科活动组织能力。使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体现在教学研究的工作形式和方法上,本文就体育学科教学研究工作的形式和方法表叙如下:
一、体育教研工作的形式
1.课堂研究、课例研究、案例研究
课堂研究的目的是指教研员从理论上阐释教学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学科的角度去说明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站在教育和课程的高度揭示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为提高对教学解释和指导的权威,教研员必须坚持“实践第一”和“理论结合实践”,以课堂作为教学研究的“田野”,建立一批以中小学校为研究基地的“实验田”。到学校课堂的实践中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从中归纳、提升、构建教学理论,再使理论作用于教学的实践。
案例研究是课例研究的特殊形式。课例是展示完整的一堂课,是一种真实、完整、具体的教学全景,是围绕一堂课的系列教学活动。案例的搜集和开发须源于课例的真实教学过程,但是,又必须是对课例的教育学加工成果,具有来源于教学的真实又超越于教学的研究价值。相对而言,课例研究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和提高,而案例研究则重在搜集和开发的研究性。课堂研究——课例研究——案例研究这三个环节是教学研究的基本形式。
2.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以文字的形式规划和设计一个年度、一个学期、一个单元、一个课时的教学过程,是实施教学的依据。教学设计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和创新”,如果按照老传统、老经验、老办法或照搬他人的“文本”而教学,那就不需要教学设计的程序了。
教学实录是指课堂教学的记录,是文字、数据、录像、照片等方面的回顾,是研究教学的素材和资料。教,学实录不同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态的,教学活动是动态的,前者,不是后者的翻版。如果说教学设计是“方案”,那么,教学实录则是“做法”,教学反思则是“评价”。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是从理论到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形式。
3.教学说课、教学听课、教学评课
教学说课是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和领导以口述表达课堂教学方案的形式,与听众共同研讨、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案的教学研究过程。体育学科的教学说课又分为“教案式说课”和“单元式说课”,如果说“备课”是教师个体独立进行�态的研究行为,那么,“说课”则是一种集体形式动态的研究行为。尤其是“单元式说课”其集体性、动态性的研究特点更为突出,从这个角度上说:“说课”是集体备课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教学改进和教学优化的研究活动。对于上课而言:“说课”是一种更为缜密、科学的教学准备行为。教学听课是教师与同行、领导、和专家一起对教学活动的调研和观摩,既是任课教师展现教学观念、教学个性、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学思路的平台,也是听课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流的平台,教学听课应是“听——看——记”的完整形式。
教学评课是继前两个环节之后,参与者表达研究和思考结果的一种评价形式,也是课堂教学效果反馈、交流、研讨的形式。这种形式要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三个因素值得注意:一是提出问题、二是分析问题、三是解决问题。在教学评课的活动中常常是提出问题比较多,分析问题却不透彻,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较少。因此,在活动中应邀请一些专家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参加,以提高教学研究的效果。使教学评课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水平提升的研究过程。
二、体育教研工作的方法
1.教学多轮课、教学循环课、教学异构课
教学多轮课是同一教师多轮次同上一个内容的课,教学行为却不断改进。这种教学研究的方法是:首轮课由教师独立备课和上课,由同行组成教学研究集体,在听取了独立课之后,针对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修改建议之后,再形成新的教学方案;第二轮课由执教者和同伴对第一轮课和第二轮课进行对比性研究,进一步修改方案后再进行第三轮课。如此循环,使执教者反思整个教学研究过程再形成教学课例。教学多轮课的研究方法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的提高,解决他们在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是行之有效的。
教学循环课是指教研组或备课组内的教师同上一节课,这种教学研究的方法关键在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问题跟进,每次上课的教案都是集体研究的,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第一位教师上完课后,第二位教师针对第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上第二次课,第三位教师针对第二位教师出现的问题上第三次课。如此多人循环的教学研究活动,能让教师切实感受到同伴互助式教学课例的意义和价值,能激发教师对课堂教学境界的不断追求。
教学异构课是指同一个教材由不同的教师以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在比较中进行教学,以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为目的。具体方法是:在教研组或备课组内商定教学主题的前提下,由两位以上的教师分别备课、上课,教学研究过程是集体听课和评课。这种教学研究的方法有两个关键之处:一是教师的文化背景、教学经验、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的不同,对教学设计就会有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观点。二是教学主题的公开性易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对教学工作的创造性。
2.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
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文本”和教学实录的形式进行观察,其工作流程是:将教学课例和教学案例不加任何修饰的情况下进行录制,然后再由教师本人反复观看,实事求是地剖析自己的成功和不足,促使教师直面自我、反思自我、审视自我,正确评价自己的研究成果,“文本”的设计应以实用为主,内容可简明、直观。
同伴互助是指教师之间横向互助式的指导活动,既不是考核和考查,也不是指导和培训,只是同伴之间的教学研究活动,无须展示自己的长处和隐藏自己的短处,由于教学研究的真实和自然,参与者能真实的发现和研究问题,针对性的解决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专家引领是指教学研究活动的组织者邀请专家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如果说同伴互助侧重于“诊断”,那么,专家引领则侧重于成果鉴定和问题咨询,是指研究者在某个领域取得了研究成果之后,为了能在多层面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权威性评价,能在理论上予以升华和认可而采取的行动。其方法是:教学研究活动的组织者将研究成果的“文本”分发给同行专家审阅,邀请他们观摩成果展示之后,对教学研究的主题进行相对权威和规范的评价。因此,这种“文本”要比普通教案的信息量、文字量多,设计也更加规范和讲究。
3.研究性听课、指导性听课、观摩性听课、检查性听课、总结性听课
研究性听课既可是参与者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本着要提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研究什么问题,进行研究性听课;也可是执教者在设计的课堂教学中遇到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而请专业人士参与研究性听课。
指导性听课是指教研员、专家以及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参与青年教师的考核课、评优课、展示课、公开课等教学研究活动的指导,这种指导既可是专题式的指导,也可是综合性指导;既可是一对一的指导、也可是多对一的指导。
观摩性听课是教研员自身发展和学习的需要,参与者要根据主办单位对教学研究活动的导向和主题而听课,这种听课既可是对区域性活动的集中听课、集体听课,也可是对学校中某位教师一节课的专题性听课、一次性听课。
检查性听课是指听课者代表学校教导系统或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相关的评价标准、要求、规定、条例听课,这种听课既可是对一个集体的检查、也可是对个体的检查;检查之后的评价既可是向被检查的学校和有关单位的反馈、也可是向被检查的集体和个体反馈评价意见。
总结性听课是指对一项活动、一个教材、一个群体、一个阶段进行归纳和总结性的听课行为,从中找出教学的规律、发展的趋势、存在的问题、努力的方向、主要的成绩,然后再形成书面材料和总结报告,以达到帮助任课教师、听课教师在教学研究的活动中学习到知识、经验、方法、理论等。
4.视频教研、网络教研、文本教研
视频教研是研究人员将教学课例、教学案例等素材制作的各种视频教材,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这种学习既可是集体的教研形式,也可是个体的研究性学习;既可是系统的视频教材,也可是特色性的视频教材。
网络教研指的是运用新课程理念,依托网络资源进行信息共享、信息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深入的教研活动,最终达到经验共享、教研共鉴、共同创新的一种新型教研形式。这个巨大的研究平台,也为实现校本研究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提供了条件。
文本教研是指研究者将教案、教材、论文、案例、专题文集、科研专集等素材,以文字的形式出现的教研主题,以个人进行研究性学习或集体进行研讨性学习的教学研究。这种教研形式,改变了过去以课堂为中心的单一教学研究的方法,形成了国际学术界一种公认的科研、教研秩序和文化。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校本研究的实践形式[J].教育研究,2005.12.
2.马云鹏.中国教育科研方法基础[M].长春:东北大学出版社.
3.钟以俊,龙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4.杨九俊.说课、听课与评课[M].北京:教育科学出�社,2004.
5.毛放.浅论中小学教师素养——自我提高的第三条道路[J].全球教育展望,2003.1.
6.郭光雄.读和写——我的两个翅膀[N].中国教育报,2004.12.9.
7.夏正江.从“案例教学”到“案例研究”转换机制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5.2.
8.邵先华,董涛.教师教育校本培训与同事互助观课浅论[J].课程、教材、教法,2005.
(湖北省教学研究室4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