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类运动是学校体育教材的重点内容, 也是中小学生比较喜爱的项目。我国的运动训练理论一般把球类运动划分为隔网对抗与同场对抗两大类型。在日本学校体育教材中,同样把球类运动划分为隔网型与身体接触型两大类。相比“ 同场对抗” 的说法,“身体接触”显得更加形象,也更能反应出该类运动的特点。虽然都属于球类运动,而这两类教材内容在教学展开的方式上截然不同,关键问题在于两类运动的特性不同,体验的运动乐趣方式亦不同。因此,如何发掘教材的特性, 形成一系列学习课题, 这是进行教学时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即以篮球运动为例,说明日本学校体育中“身体接触型”球类运动的教学内容展开方式,以期对我国的球类运动教学带来一定的启示。
“身体接触型”运动是指“敌我”双方相互交织在一起,争夺球权、利用传球、运球等技术射门或投球得分的运动。因此, 侵入对方阵地、占据容易得分的阵地后得分是该类运动重要的任务。而为解决该任务,制定相应的战术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是通过手、脚、球拍、球棍的运用解决这些课题。此外,根据运动场地形状的差异,身体接触型运动可以进行多种分类(如表1)。
这里的终端指的是球门、球筐等得分处,如终端开放型运动指的是球只要通过终端的一定范围都可以得分,如橄榄球。这与球只通过特定区域才能有效得分的终端闭合型运动有很大的区别,如篮球运动中只有球入篮筐才能得分。
如上所述,身体接触型运动的重点是围绕容易得分的区域进行的攻防。而哪里是容易得分之处呢?
在篮球运动中,围绕篮球运动的篮板,在任意位置投篮,把得分处做出标记后得到图1所示的情形,这些标记处即为容易得分之处。而通过本方队员的协力,进入这些地方获得投篮机会正是身体接触型运动的快乐之处。
然而,容易得分之处与球筐的距离、方向等因人而异。因此,根据个人的能力,制定队伍的战术就非常重要。下面就以篮球运动为例,以“发现篮筐附近的投篮空间、围绕投篮空间的攻防、根据对手制定进攻战术”等一系列课题展开教学。身体接触型运动中其它运动可根据此例思考相应的教学方法。
如表2所示,这是一个共9课时的篮球教学单元,下面就分三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教学重点内容展开说明。
一、发现容易得分的究竟
(一)3对2中圈传接球游戏
1.游戏的条件
①本方队员在中圈内得到传球即得分。
②除了进攻接球者,无论是攻方还是防守方的任何人不得进入中圈。
③得分后、被�守方断球后在游戏开始处(图2中S处)重新开球。
④无法摆脱�守者到场外帮助计分并参与指示场上学生。
2.指导重点
接球者在跑动之前要向反方向作假动作。边摆脱对手边向传球者发出声音、高举双手等信号。
传球者要仔细观察� 守者的位置,掌握传球的最佳时机。不仅用胸前传球,而且要采用反弹传球和头上传球等多种传球方式。
(二)3对2半场切入练习
1.游戏条件
①攻方中经常有1人处于无人防守状态。
②投篮后、被防守方断球后重新在中圈位置开球。
③每3分钟攻守交换,以得分多少竞争胜负。
2.教学重点
移动的学生为了摆脱防守,尽量利用跑动快速抵达篮筐附近接球。切入分为V型切入(图3中的2的移动)与反向切入(图3中的3的移动)。移动者注意以下几点:
①跑动要迅速。
②向跑动目标方向的反侧的假动作。
③跑动到空位是最重要的。
④无法摆脱�守者到场外帮助计分并参与指示场上学生传递信号。
传球者与接球者之间的配合十分重要。如果接球者不发出声音或举起双手。即使适时地跑到空位也未必能得到传球。因此,接球者必须边跑到空位边传递要球的信号。
二、思考如何在容易得分的空间防守对方的进攻
(一)2对2传切游戏
1.游戏的条件
①人盯人防守。
②后卫(图4中G)将球传给中锋(图4中P)接球后的中锋首先要利用转身或者假动作进行投篮。如果投篮困难的情况发生则将球传给切入的同伴。
③得分后、被�守方断球后在游戏开始处(图4中S处)重新开球。
④每进攻3次后后卫与中锋位置交换。
⑤每3分钟攻守交换,以得分多少竞争胜负。
⑥由于在四分之一场地进行游戏,因此一侧游戏完成后另一侧进行。
2.指导重点
中锋要思考转身、假动作等摆脱�守投篮的方法。
中锋在无法完成投篮的情况下,要牵制防守队员并将球传给切入的同伴。
后卫将球传给中锋后要利用假动作迅速摆脱�守切入。
(二)中锋策应战术(图5右侧)
在罚球区附近,背向篮板接球后进攻者称为策应者(图5中P)。G1将球传给P3,P3迅速转身,把球传给侧面切入的2,2接球后完成投篮。
(三)人盯人防守(图5)
1名进攻队员对应1名防守队员称为人盯人防守。这种防守的优点是可以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决定防守的任务。
三、预测对方的战术、在比赛中提高投篮命中率
(一)采用区域联防的半场4对3进攻
1.游戏的条件
防守者固定自己的位置。
每3分钟攻守交换,以得分多少竞争胜负。
得分后、被防守方断球后在游戏开始处(图6中S处)重新开球。
无法摆脱防守者到场外帮助计分并参与指示场上学生。
2.指导重点
防守者形成三角阵型,不让球传到罚球区内,张开双手以威慑对手。
当有进攻队员侵入罚球区时,要大声呼喊,提醒同伴。
进攻方要通过跑动、传球制造出2打1的局面。
(二)5对5全场游戏
1.游戏的条件
每队5人全场游戏每次进行5分钟。得分与正式规则相同。
2.指导重点
区域联防,每人负责防守自己的阵地,全队协力配合形成2-1-2防守阵型。这种防守的优点是一人摆脱防守后立刻有人补位。此外,这种防守从防守转入快攻也比较迅速。
四、结语
通过上述对日本学校体育中“身体接触型”球类运动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篮球教学单元的内容主要以各种基本战术练习为主,与我国篮球教材相比并没有太多新的内容。但在教学内容的展开方式上与我国教学有一定的区别,而这种区别从理论上分析是源于我国与日本学校体育教学理念的差异。比如说我国中小学校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更多的是从运球、传球、投篮、三步上篮等基本技术学习开始,逐渐过渡到战术学习,最后进行教学比赛。而日本学校体育近年来十分重视挖掘每项运动的特性,继而根据该项运动的特性,让学生体验到运动中独有的快乐。这样一来教学的重点就从基本技能学习转移到如何体验该项目的特性上来,而基本技能是伴随各项体验性游戏、练习逐渐展开的,这样学生们为了能够体验到该项运动的乐趣自然会全身心投入学习技能过程中去。这里并没有否定球类运动基本技术的倾向,没有基本技术根本谈不上各项战术配合,这是公认的真理,问题的关键在于何时、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把基本技术传授给学生。试想学生从一开始就毫无目的的进行各种基本技术学习,直到单元的最后阶段才体验到一点该项目特有的乐趣,这种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值得我们深思呢?是不是应该从教学单元的开始阶段就尽早地让学生体验到该项目的乐趣呢?
参考文献:
1.[日]高乔健夫,等编著.体育科教育学入门[M].东京:大修馆书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