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目标的评价尝试

2007-12-29 00:00:00
体育教学 2007年3期


  教学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在各个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教学信息的处理,是对学生学习效果所作出的价值判断,是帮助学生调整、控制后续学习的一种行为。体育学习中的评价行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受到更多体育教师的关注。从1978年编写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实行草案)》首次规定了考核标准采用四级评分制,到1992年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体育教学大纲》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定制,再到2001年以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课程紧紧围绕五大领域目标展开,体育教学评价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笔者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对所教学生的“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学习评价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运动参与方面
  
  评价中注重学生的活动参与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评价应该特别注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和学习前后变化的评价。新课改以前,我对学生学习的评定往往以几次身体素质测试的成绩为依据,更甚至于用一次学期末的考试作为学生本学期的成绩评定。随着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感悟,我逐渐意识到“在活动参与中评价”的重要性。比如我在教“双手向前抛实心球”教材时,以前在进行完7-8个课时后,就会直接对学生进行一次检测,作为学生学习“双手向前抛实心球”教材的学习效果的评定。现在我意识到这样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动作技能掌握情况的分析,忽视了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态度意识的调动,更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向较深层次的学习发展。如今我在教学同样教材时既侧重于对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方面进行评价,又侧重于对学生动作技能掌握方面进行评价。在学生学习之前、之中、之后都不断的给予提示、鼓励,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勇于探索的好奇心调动起来,最后和测试成绩一起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终评价。实践证明在学生的学习参与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结合测试成绩,这样的方式显得更全面,也较为灵活。
  
  二、心理健康方面
  
  1.评价中注重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
  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忍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新课程心理健康领域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提高动作技能的难度、气候条件、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突发事件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在评价学生一节课的表现,评价学生一学期的体育进步水平时,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可以作为最终学习评定的一部分。
  有一年我带学生准备参加一个小篮球赛(由于比赛的日程已定,但比赛的气候不明,以往有过下着小雨还照常比赛的情况),为了培养学生雨中坚持比赛的坚强意志,我决定带领学生观看一场雨中足球比赛的碟片。只见,比赛中双方队员你追我抢,随着比赛进程,拼抢变得越来越激烈,由于雨下得越来越大,场地上也变得更加泥泞,队员们身上又是水、又是泥,但是队员们的比赛热情没有减退,拼抢的节奏没有减退,一直坚持到了比赛结束。看完了球赛,我组织学生对球赛进行了评价,大家一致认为:碟片上的情景充分说明了比赛双方队员们勇敢顽强的精神。这以后,同学们很受鼓舞,练球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意志,在一次天空飘着小雨的天气里,我特意留队员们在操场上练了一节课的篮球。尽管当时也有一部分同学心里犯嘀咕,但是在老师的鼓励下,其他同学的引领下,师生一起开展练习,学生们一节课的雨中练习,也能保持和往常一样,基本上完成了整个学习内容。课结束以后,我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了逐一评价,表扬了同学们在雨中坚持锻炼的可贵精神。此后,在日常教学中我时常有意的设置一些小困难用于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并经常对学生克服困难的现象给予评价,还将评价记入学生的成长卡中,作为学期结束学生体育成绩总体评价的一部分。
  
  2.评价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信水平
  体育活动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些及时的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水平。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这样评价学生:“××同学表现真棒,大家要向他学习;××同学的动作真标准,请他给大家做个示范。”××同学因为得到了表扬,心里十分高兴,自信心也得以加强。但是我们却往往忽视到,在表扬了个别人的同时,还有大部分同学的信心可能同时受到了打击。受到表扬的只是个别的“尖子”生,他们的表扬是建立在大”部分同学“陪衬”的基础上。那怎么样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提高大部分同学的自信心呢?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这样阐述:如果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反复得到的是成功的体验,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得到鼓舞,并会由此提高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冬季三项锻炼是最能够发展学生耐久力,提高学生自信水平的一类运动。比如三分钟双摇绳跳,从开始到第一分钟结束,大部分同学还能够处于一个层次;到了第二分钟结束,很多同学跳绳速度已经明显�慢了,出现了跳跳停停、停停跳跳的现象;到了第三分钟快结束,坚持到最后的大约也就剩下三分之一了。分析其原因:一是身体素质差,二是体质弱。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建立起对冬锻三项的兴趣,培养大部分同学的自信心,我和小骨干们商量,改变一下评价的标准。能够完成三分钟双摇跳绳的同学,评价标准以跳绳个数和失败次数为准;不能够完成三分钟双摇跳绳的同学,继续给这部分同学一段时间,评价标准以跳绳个数和进步幅度加上练习跳绳的积极性为准。心理学中有“学生的自信与他们的成功率成正比”的观点,学生的运动成绩提高了,参与活动的自信心也就随之提高了。
  
  三、社会适应方面
  
  1.评价中注重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大多以团队的形式进行,体育活动非常有益于团队合作意识的形成。就拿小篮球活动来说吧,上场比赛的队员分为前锋、中锋、后卫,场下还有裁判员、记分员、计时员等等。只有各个角色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体现出了同学们之间的合作精神,比赛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才能打得精彩、看得有味。而日常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和调动同学们的这种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并将其纳入到体育教学的评价当中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二,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但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并不是这样,很多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有自己喜欢的角色,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角色,常常是表现出不热情,甚至于不愿意参加到这个活动中来,有时会使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进行下去。于是我在集体活动开展之前会对全班同学宣布:“这个学期的体育成绩评定中将有合作竞争一项分,对于合作竞争意识强的学生将给予评优,对于在活动当中能够将本组同学紧紧团结在一起进行活动的学生,老师将选任他作为本组的小组长。”这样一来,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
  
  2.评价中注重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提高
  如今这个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技术也在以一定速度变化着。体育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所有的体育知识、运动技术、运动技能,但是体育教师却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学生自己获取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技术的一些方法。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就可以一定程度的发挥这方面的作用。如:在进行奥林匹克知识普及教育中,除了课堂上教师的讲授以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定量的课外作业,告诉学生可以到哪些书籍、哪些网站上去查询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在下一次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给予同学们搜集来的知识以一定的评价,对于搜集到奥林匹克方面知识全面的、图文并茂的、新颖的给予“优”的评价;对于搜集到的知识不够多的、但也有图文、新颖性欠佳的给予“良”的评价;对于搜集到的知识偏少的给予“需努力”的评价。学生们的探究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德拉克说过:“在知识社会,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生存。”。对于学生们通过自己努力搜集到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要求学生运用到体育实践活动当中去,教师通过组织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运用知识当中去体验搜集来的知识,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的,哪些是需要自己继续学习后才能进一步掌握的。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当中组织各种方式的评价,学生的这种自我学习,自我探究的能力会得到更快的提高和促进。
  
  四、评价的表格量化
  
  日常教学中我还运用了一些表格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量化,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本学期自己的进步程度及不足之处(见表1)。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