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自2002年试行以来,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进行组织推广,在试行中取得了很好的经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认真总结各地试行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正式定名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并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
《标准》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它是国家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个体在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标准》的实施将对促进和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不断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这次修订《标准》,继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继承《劳卫制》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成功经验,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体质状况的实际,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锻炼效果好、实效性强、简便易行的锻炼项目和少数运动技能项目,目的z/KzriyAL/56EN9xwdpSEA==在于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掌握至少两项运动技能。《标准》设置了必测类和选测类项目,通过测试反馈,可强化学生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保证体育课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今后要把“达标”的锻炼过程和测试结果与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升学体育考试结合,并使体育课教学和“达标”活动既各有侧重,又恰当结合,探索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激励学生主动、积极锻炼的新机制。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我国学生身体状况总体是好的,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改善,低血红蛋白等常见病检出率继续下降,握力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水平呈进一步下降趋势,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等问题令人担忧,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是各级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把《标准》的实施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列入工作议程,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具体方案和措施,细化各部门职责,分解工作任务,一级抓一级,把实施《标准》的工作层层落实。要通过举办学习班、培训班,使学校校长、班主任和体育教师深刻领会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精神实质,做到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方法落实,达到“先学习后实践、先培训后上岗”的基本要求。要建立经常性的督导检查制度,对实施《标准》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及时表彰,对发现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加以扭转。
各级各类学校是实施《标准》的基本单位,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要制订出具体的实施办法,狠抓落实。要结合“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创新工作方法,使广大学生动起来,在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和“达标争优”的锻炼中不断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宣传和教育,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增强个人的体质不仅是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也是健康、文明生活的基础,把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要求转化成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不断增强体质、健康发展。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实施《标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使贯彻落实《标准》的过程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切实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