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外合治急性乳腺炎38例疗效观察

2007-12-29 00:00:00李加泽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7年2期


  关键词:中药;内外合治;急性乳腺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7.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2-0025-02
  急性乳腺炎是一种常见于哺乳期妇女,尤其初产妇为多见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笔者近年来应用自拟通乳消痈汤内服配合鲜仙人掌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3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8例均为初产妇,年龄22岁~34岁,发病时间于产后7~60d,病程3~7d。临床表现:乳汁排泄不畅或不通,乳房红肿疼痛,可扪及肿块,触痛明显,伴发热疲乏,痈脓未形成者。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淋巴细胞增高。
  1.2治疗方法 内服自拟通乳消痈汤,处方:柴胡15g,王不留行20g,夏枯草15g,野菊花15g,金银花15g,蒲公英15g,丹皮15g,玄参20g,白芍20g,当归15g,紫花地丁15g,通草5g,皂角刺15g,青皮15g,甲珠粉10g(分6次兑服)。2日1剂煎服,直到症状消失后停药。
  外敷:鲜仙人掌300g,冰片5g。用法:将老嫩适中鲜仙人掌去皮刺捣烂,加人冰片末拌匀装于沙布袋内,敷于患处,12~24h换药1次,直至肿块消失。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 治愈:红肿完全消退,局部硬结消散无痛,体温、血象正常;显效:红肿明显减轻,局部硬结变软,轻度压痛,体温正常,血象基本正常;有效:红肿范围减小,红色变浅,硬结变小,体温下降接近正常;无效:红肿部位无变化或进一步加重,范围扩大,形成脓肿。
  2.2治疗结果 本组38例治疗7~14d。治愈35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100%。
  
  3典型病例
  
  张某,女,24岁,2005年11月20日初诊。产后20天乳汁排泄通畅,于3天前因情绪不畅,逐致左侧乳房肿痛,痛引腋部,乳汁不通,逐日加重,恶寒发热,舌质红,苔黄,脉滑数,体温38.5℃,左乳外上象限局部皮肤潮红,扪及肿块,质硬,触痛明显,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1×109/L,中性粒细胞0.82。经用通乳消痈汤内服,鲜仙人掌外敷。嘱调节情志,清淡饮食。用上法治疗4天后,左侧乳房红肿疼痛减轻,肿块缩小,乳汁通而不畅,体温降至37.8℃,继续治疗6天后。左侧乳房疼痛及肿块消失,局部无压痛,乳汁通畅,体温正常,血常规:白细胞总数5.6×109/L,中性粒细胞0.69,随访2月,病未复发。
  
  4讨论
  
  本病属祖国医学“乳痈”范畴,多因产后情绪不畅,肝气不疏;产后饮食不节,胃中积热;乳头破损、内陷,哺乳时疼痛,影响充分哺乳以致乳汁郁积。其中以情绪不畅,肝气不疏为主因,因肝主疏泄,能调节乳汁的正常分泌与排泄,若肝气不疏,厥阴之气不行而失于疏泄则致乳汁瘀血互结形成痈脓之病机关键。自拟通乳消痈汤以清热解毒消痈,行气化瘀通乳。方中柴胡、白芍、青皮疏肝行气通乳;蒲公英、夏枯草、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丹皮、玄参清热凉血;皂角刺消痈排脓;甲珠粉、王不留行、当归化瘀通乳;通草通气下乳。诸药合用能使气血疏通,痈肿消散,乳汁通畅而疾病自愈。
  在内服中药的同时,外敷鲜仙人掌、冰片,对尽快控制炎症的发展,防止痈脓的形成比单服中药疗效高。因仙人掌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据现代药理研究,对多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冰片能散热结、消痈肿,两药合用敷于患处,其渗透力强,直达病所,能使炎症迅速消散吸收,达到消肿止痛通乳之目的。笔者采用上述中药内外合治法治疗乳痈,疗效高,病程短,既能免除手术之苦,又能保证母乳喂养,加之其方药源丰富价廉,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