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瘾疹;中医治疗;鱼腥草;食疗
中图分类号:R758.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2—0022-01
瘾疹是皮肤上出现风团,伴有瘙痒的过敏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荨麻疹。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发作。西药抗组胺药虽有效,但停药后复发率高,且长期用药可致耐药性增加。笔者自2003年来,采用鱼腥草鲜草捣汁外搽,配合食疗治疗瘾疹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35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7岁~50岁;病程最短者10d,最长2a;急性型6例,慢性型29例。采用本方法治疗前,30例患均者使用过一种或多种抗组胺药物,钙剂或中药治疗,但均未能有效控制病情,皮疹仍此起彼伏,反复发作;5例患者为初次接受治疗。
1.2 诊断标准 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1]及《中医外科学》[2]拟定:皮肤突然出现形态、大小不一的风团样损害,数目及部位不定,风团为白色或红色,常此起彼伏,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消退后不留痕迹;反复间断发作;病程在8周内属急性型,超过8周属慢性型。
2治疗方法
2.1 中药外搽 选新鲜鱼腥草50g~100g(以茎叶完整,鱼腥味浓者为佳),在容器中捣出鱼腥草汁,或洗净双手,在手中揉出汁,用力挤出鱼腥草汁,将鱼腥草汁直接搽于风团处。病程短者,搽后即愈,病程长者,可每日搽3次,2天为1疗程。
2.2食疗 用500ml清水煮干面条50g~80g,面条将煮熟时放入红糖20g~30g同煮,待面条煮熟后盛起,吃面条,喝汤。如患者不能接受这种红糖面条,煮时多放些水,多喝点红糖面条汤也可。每日2次,2天为1疗程。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疹块消退,瘙痒消失,急性者1周以上无发作,慢性者半年以上无反复;好转:疹块消退,瘙痒基本消失。急性者1周以上仍有少量疹块,慢性者发作次数减少,时间间隔延长,瘙痒明显减轻,半年后仍有小发作;无效:急性者1周内,慢性者3日内疹块与瘙痒无改善。
3.2治疗结果 35例患者中,治愈25例,占71.4%;好转10例,占28.6%,总有效率100%。疗程为l~10天。随访2例急性型1月无复发;6例慢性型1年无复发。
4典型病例
蔡某,男,15岁,2003年9月5日初诊。自诉荨麻疹反复发作1年余,每年至少发作6~10次。10天前无明显诱因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风团,瘙痒剧烈,发作可持续一小时或数小时,风团可自行消退,但过一段时间又重新发作,每次发作间隔时间不等。自服“息斯敏”,外搽皮炎平软膏后,风团可消退,瘙痒可缓解一时,但易复发,且止痒的效果越来越差。诊见四肢及躯干部散在大小不一的红色风团,皮肤上有明显抓痕。诊断:中医:瘾疹;西医:慢性荨麻疹。治疗:用新鲜鱼腥草,揉挤出汁,搽于风团处,搽后10min,风团开始消退,瘙痒减轻,嘱其回家后再搽。另要其回家立即煮红糖面条,吃面喝汤,每日2次,第2天复诊,风团已完全消退,皮肤无瘙痒,嘱其继续治疗2天,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无复发。
5讨论
瘾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俗称“风疹块”,相当于西医的荨麻疹。其发病主要是由于感染、吸人物、食物及药物等诱发的Ⅰ型变态反应所致,而气候变化、物理性、化学性刺激及情绪紧张,甚至某些全身性疾病等亦可诱发本病。中医认为其发病多因情至不遂,肝郁不疏或平素体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肌肤失养,血虚生风化燥,加之风邪外袭,或湿热内蕴,致营卫失和,外不得透达,内不得疏泄,郁于肌肤所致,为本虚标实之证。无论哪种病因,总离不开风邪为患。因瘾疹特点为皮肤上出现风团,发无定处,时发时退,消退后不留痕迹,符合风邪“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的致病特点。治疗关键在于益气固表、祛风止痒、补血活血。鱼腥草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之功。现代研究认为鱼腥草有抗过敏、抗病毒、抗菌作用,且能增强机体免疫力[3]。新鲜鱼腥草汁直接外搽于皮肤,使其抗过敏、抗病毒、抗菌、清热解毒作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增强了疗效。红糖面条治疗风疹块,是笔者所在地民间常用的一种方法。红糖[4]含蔗糖、磷、铁等,有补血活血之功,如民间常在妇女产后喝红糖水以养血排瘀。红糖补血活血,体现了中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面条由小麦制作而成,含淀粉、蛋白质、糖类、脂肪油等,有补虚之功[4]。内治、外治相结合,内治法补血活血、祛风止痒、益气固表,外治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又有抗过敏、抗病毒、抗菌、清热解毒作用,进一步加强疗效。红糖、面条、鱼腥草,取材容易,烹制简单,经济实惠,使用方便,见效快,体现了中医“药食同源”的思想。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