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用人与企业人才招募和培养

2007-12-29 00:00:00赵连军
人力资源 2007年3期


  胤 ,康熙的第四个儿子,继位后年号雍正。史称其聪明好学、文思敏捷、性格刚毅。雍正帝对官吏的选拔、任用非常重视,曾对诸王公大臣说:“从古帝王之治天下,皆言理财、用人,朕思用人之关系,更在理财之上,果任用得人,又何患财之不理,事之不办乎?”他始终把用人看作行政的第一大事。正如他在鄂尔泰奏折上批写的:“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支叶耳。”古为今用,笔者觉得雍正帝在用人的原则、方法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当今企业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现将其归纳为以下四点,以资人力资源工作者借鉴。
  
  首重人才招募的政策与标准
  
  雍正以不惜破坏清朝定制的精神贯彻自己“去庸人用才干”的原则。他表示:“朕用人原只论才技,从不拘限成例。”
  反观我们的企业,合理的原则、标准亦是选拔合适人才的关键。一个企业在特定阶段的人才招募政策是企业发展水平、成长阶段、人才结构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标准过高,企业选拔人才的门槛就会很高,一线服务型和技能型人才就会缺乏,导致企业出现虚空;标准过低,人才建设就缺乏层次,也为激励带来了后遗症,从而可能延缓企业的发展速度。所以,企业招聘环节的硬标准和软标准必须灵活科学而且富有弹性。然而,我们现今有的企业在招聘时,对学历的期望和信任已经远远超越了对能力的期望和信任。这已经成为企业人才亏空和人才外流的关键症结。大量的高学历人才不一定能给企业带来发展的高智能化。所以在看待人才的资历方面,我们对低资历或不符合资历的人要重新审视,或许适合硕士学历的岗位用本科学历的人员就够了。当然这个要依据企业的特点、行业、背景和发展目标等因素综合考虑。无论如何,关键是要找到适合企业的人才。这一环节做得好,企业的效率就会提高,否则只会增加企业管理的难度,延缓运营的步伐。
  
  其次,关注人才成长的环境
  
  雍正作为封建帝王,对一些持有不同政策见解的人,只要不同政治斗争相联系,不但不迫害,还照旧予以使用和信任。正如他曾向大臣们表示的:“君臣之间惟以推诚为贵,朕与卿等,期共勉之。”
  封建时代的雍正能认识到信任对人才成长的重大意义是难能可贵的。现在人才的发展和成长环境正在逐步改善,注重信任往往是企业推进人本化管理的起点。这种信任来自于企业的价值观、发展观和领导观。讲求诚信是企业对人才的期望;诚信同样也是人才对企业的呼唤。没有诚信就会影响和破坏企业的文化氛围,也会给管理和授权带来危机。所以企业出现的管理、执行、团队建设、成本、战略等弊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归结为“诚信危机”,为此,企业需要构建一种诚信的环境以规避“诚信危机”。
  
  再次,要关注员工再教育工程
  
  雍正在给鄂尔泰的朱批中写道:“凡有才具之员,当惜之,教之……但用才情之人,要费心力,方可操纵。”
  这是说人才难得,对已经涌现出来的干才,尽管他们有缺陷,也要爱惜。爱惜的方法之一,是对他们加强教育,帮助他们改正过失,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企业也是这样。笔者把再教育工程分解为三个层面:员工成长层面、企业成长层面、关系建设层面。即员工在企业未来成长中的收获和回报,企业在未来竞争中的地位,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契约的建立和稳定。这些都与员工的再教育密切相关。而且,现在的大部分企业比较重视培训和教育,不再仅仅把它作为企业留住人才的手段。这种背景下,在企业再教育实践中,领导者与员工工作关系的建立和保持就更为重要,这也是队伍建设的根本。在雍正看来,中高层管理者不是“木偶”,更要显示其才能,所以日常的工作关系教育要远远超越企业所有服务型教育模式。
  
  最后,人才的素质结构要和企业的阶段性战略目标相匹配
  
  据冯绍康所著《雍正传》记载,雍正为贯彻革新政治的总目标,希望有一个振作有为的管理队伍去执行他的政策,要求官员振奋向上,并以此决定官员的取舍,摒弃庸懦老病的官员,重用有才能的人,为此而不顾清朝某些传统的规章制度。
  同样,企业的目标也应该由拥有特定素质的人员队伍去实现。如高技术型的企业对高智能型人才的需求必然要大;在企业的转型阶段需要的就是领导型人才;在企业的快速成长阶段就需要全面的人才。企业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人才的招募政策和使用策略也不能一成不变。所以,要立足企业的实际和企业现实阶段,用发展的眼光去实现企业的人才战略,否则不是庙小就是请的佛太大。
  当然,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和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水平,除了以上谈到的一些主要制约和瓶颈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最高决策者的背景、习性、喜好、领导水平、用人模式。雍正在登基之前一直被作为康熙中晚年培养的重要智囊人物。雍正自幼接受贵族化的系统教育,并参与康熙长达几十年的治国平乱实践,而且多次被派遣到全国各地视察民情,处理一些大案、要案,充分体验了官场的腥风血雨。再加上其内敛、不善张扬的性格特征,都给雍正治理满清王朝和大胆推行吏治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把清王朝看作一个公司组织的话,雍正可谓是具备高学识、高学历,集管理和经营才干于一身的高级管理人才。雍正本人在把他和康熙比较时,也说他事事不及乃父,“惟有洞悉下情之处”比乃父高明。他认为康熙八岁即位,深居宫中,很难了解真实情况。而他自己则有藩邸四十余年的亲身阅历,了解官场和政治实施情况:“凡臣下之结党怀奸,夤缘请托,欺罔蒙蔽,阳奉阴违,假公济私,面从背非,种种恶劣之习,皆朕所深知灼见,可以屈指而数者。”他又因在藩邸时间长,阅历深,自认为“较之古来以藩王而入承大统,如汉文帝辈,朕之见闻,更远过之”。一个懂管理并善管理的高级人才,再投身于战略决策与运用层面,往往能够规避很多弊端,也能够权衡企业管理中的各种利害关系。雍正就是这样的人物。从多年的官场体验得到的实践和教训,让他深刻知晓其中的各种微妙。
  现代企业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韩国三星就是一个代表。三星第二代领导人也即李秉哲的儿子李健熙,从小就被父亲送到国外读书,并于毕业之后在索尼等国际一流的企业长期从事一线工作。他这样的阅历为三星迈步世界名企夯实了根基。虽然中国的雍正皇帝和韩国的李健熙分处不同的地域和时代,但两者的相似之处更验证了现今企业最高决策者对企业运营和管理前沿的影响力,这在人才招聘和人才培养上也毫不例外。
  
  (作者:赵连军,河南省鑫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首席培训师、台湾丽华集团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