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勒手”提起一桶金

2007-12-29 00:00:00
今日文摘 2007年1期


   胡振远是北京市顺义区人,有一次,他去超市买东西,看到母女两人各自提着几塑料袋食品朝他走来,走几步就放下来歇一歇,母亲还一直埋怨女儿:“叫你拿包来你偏偏忘记了,这塑料袋多勒手啊!你看,我的手都快勒出血了。”他想:如果能生产出用来提袋子不勒手的工具,一定很畅销。这时正好有一名顾客拿着刚买的晒衣架从他身边经过,触发了他的灵感:要是能发明一种类似晒衣服架子这样的工具,像挂衣服那样来提着塑料袋,那一定轻松多了。回到家里,他就找来晒衣架仔细琢磨,还查阅了有关资料。2000年秋天,他终于根据压力原理,设计出了一根平平的把子、带两个钩子为最终样式的提手。
  样品出来了,胡振远便开始做负重试验,最初用作试验的是砖块,刚开始放4块,后来放5块、6块,最多时放10块,一块砖2.5公斤重,10块砖就是25公斤重,提手开始抖,有的就开始裂了,或是断了,只有再上模具进行加固、修复,就这样经过一系列破坏性试验,提手的耐用、坚固性能达到了满意的程度。胡振远说:“其实提手最多可承受30公斤,但对外只说15公斤,主要是为了保险起见。”2000年12月份,胡振远到国家专利局申请了专利。
  2000年冬天,第一批产品生产出来了。胡振远来到了北京市区,在超市门前,见提着东西的顾客就发一个,还边做示范边讲解,就这样渐渐地就有顾客买了。这一次不到2个小时,200多个袋用提手全部卖完,净赚100多元。
  2003年初夏,北京市昌平区举行采摘节,胡振远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了,在出口处,他看见几个人正和老板理论,原来那几个人每人摘了十几斤杏,同伴说太沉,不能都拿走,要一袋吧,老板说:“不行,既然摘下了就得带走,要不坏了我要遭受损失。”胡振远一看乐了,走到跟前,急忙拿出提手:“大家别为难了,用这个再提提看还勒手不?”几位游客半信半疑地接过提手,试了试,果然轻松多了,显得很高兴,当即每个人买了好几个,其中一个挺和蔼的老头让胡振远留下了电话,但胡振远并不知道,那老头是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姓童。不久,童教授通知胡振远参加一个研讨会,研讨会上童教授说,袋用提手真正体现了人性化,它使用价值高、价位低、市场潜力大,是一个难得的好产品,是小商品大市场最好的例子。
  正在这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个信息栏目找到胡振远,愿意为他做广告,并愿代理销售袋用提手。消息一经播出,订货商蜂拥而至,有近百家愿意做代理销售商,销售了仅一个星期,投入的钱就挣回来了。2004年,胡振远给袋用提手注册了商标,名字叫“不勒手”。
  经过一番努力,袋用提手也经过韩国商人经营到了韩国,在一些超市和便利店都能看到,卖25美分一个。2006年年初,一位美国代理商找到胡振远,愿意代理在美国的经营权,主要是在一元店销售,一个卖一美元。还有香港、新加坡的一些商人也纷纷来函来电,要求以不同的方式经营袋用提手。
  胡振远说:“其实我并不是很聪明的那种人,只是我的观察能力比较强,经常能发现一些问题,想多了再加上勇于实践,就成功了。有一点一定要注意,就是做生意要贴近生活,贴近市场。”
  (丁晓荐自《深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