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里看电影

2007-12-29 00:00:00
今日文摘 2007年1期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视听娱乐的主要节目就是看电影。所以每当中南海放映电影的时候,来看的人还是不少,通常是住在西楼附近的人家和在西楼工作的干部。不论什么片子,不论放几部,都是两毛钱一张票。
  放映厅是木质地板,只是在沙发前铺有地毯。多数男孩子看电影,从不老实地坐后面的椅子,因为他们觉得坐后面看效果不好。前面的大沙发都知道是为谁摆设的,即使没有首长来,也不会去坐。所以,孩子们通常都趴在沙发前的地毯上看。
  沙发前的这块地毯,是孩子们平等相处的见证。不论是谁家的孩子,只要想在这前面看电影,就都在这块地毯上打滚。刘少奇的孩子、朱德的孙子、李富春的外孙子,无不如此。放映苏联电影《攻克柏林》那晚,片子比较长,电影结束时,地毯上一片睡着了的孩子。
  常来看电影的有刘少奇一家、朱老总一家、董老一家、邓小平一家、李富春和蔡畅,杨尚昆也是西楼电影院的常客。
  田家英的女儿曾立和曾自说:“在西楼看电影老碰到杨尚昆,一碰到他,他就拍着沙发对我们说:‘快去叫你们的爸爸来看电影,别一天到晚老写啦。’”
  但是,田家英不爱看电影。偶尔去看时,他都是往后面的椅子上一靠。因为他是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电影院服务员看见他,就会请他到前面的沙发上去看。可他坚持不去,总是在后面随便找个地方坐。
  王稼祥夫妇是到西楼电影院看电影次数最多的首长之一。他们从来不坐第一排的沙发。
  如果电影中不打仗,不抓特务,也不逗乐,男孩子们就该环顾左右而自寻其乐了。那时,几乎每个男孩子都自制有崩弓枪,对电影没情绪的时候,就用崩弓枪制造情绪。
  他们崩放映机射出的光柱,黑色的小点儿在光柱间飞来飞去;或把画面上的某个人当假想敌,一起射击,于是在前排的人就会听到银幕发出噗噗的声响;放映厅墙上边有些排风通气孔,上面积了一层灰尘,在纸弹弹击下,灰尘会像雪花一样纷纷飘荡。
  偶尔他们也会恶作剧,向观众射击。一次,刘少奇来晚了,他弯腰向前排的沙发摸的时候,有的孩子就向他射击。那是冬季,刘少奇穿着呢子大衣,纸弹打在身上并没有感觉。可警卫人员听到了声音,四下搜寻起来。刘源这才发现被击中的是自己的父亲,连忙悄声传话:“别打啦,是我爸!”
  在西楼电影院里,还发生过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事情。田家英女儿曾立的小名叫小英;陈伯达的一个女儿,小名也叫小英;曾担任过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张际春,也有一个女儿小名叫小英。一次电影开映,因为孩子都没有老老实实地和家长坐在一起,一位妈妈找不到自己的女儿就“小英”、“小英”地喊了起来。这下可好,三个小英不约而同地从地毯上爬了起来,齐声答应:“哎!”把在场的人都给逗乐了。
  然而,也有让孩子们沮丧的时候,就是突然宣布放映内部电影。一些从东八所、南船坞跑来的孩子要“跋涉”个十几二十分钟呢,还有那些平时住校就盼着周末回家看电影的孩子,一块“内部电影,小孩勿入”的牌子就把他们挡在了外边。
  每逢这种时候,孩子们总会不甘心地磨一阵,甚至取闹一番,但多数情况下是没有用的。只好等电影开演,管理人员进放映厅后,孩子们再悄悄来到门厅,把双开门推开一条缝,扒在门缝那儿看一会儿。
  (马凤仙荐自《许昌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