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1日,49岁的张茵,凭借旗下的玖龙纸业(东莞)2006年3月在香港的成功上市,以270亿元身价摘得本年度的胡润富豪榜头名。
10月11日,受到张茵成为中国女首富消息的“鼓励”,玖龙股价一度攀升至9.30港元,创下该公司上市以来的新高价。随着股价攀升,第二天,张茵身价又多出了10亿元。
教育孩子就像经营一家公司
1957年,张茵出生于广东韶关的一个山东籍军人家庭,后在黑龙江长大。家中兄弟姐妹8人,相互照顾,尽管生活清贫,却对张茵的一生影响深远。
我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使我养成了后来爽直独立的性格。他们总教育我们兄弟姐妹不能占人家小便宜,对人要有礼貌,要学会推己及人,理解别人。如果我们在外面和别的孩子打了架,他们从不去骂别人,只回来教育我们。虽然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却能让我们8个兄弟姐妹都非常孝顺,我觉得这是我父母最成功的地方。
这也影响了我后来对自己两个儿子的教育。我的两个儿子,大的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今年准备读硕士;小的还在读高中。我觉得教育孩子就像经营一家公司,要考虑怎么让孩子接受家长的威严,并达成相互尊重。同时,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地启发孩子的思维,试图和他们达成理解,这样才能和孩子沟通。
张茵记得有一次,她的小儿子初中毕业,要在家里办一个庆祝派对。他班里有个同学老是欺负他,他就不想请那个同学来。张茵当时在外地出差,连给儿子打了三天电话,跟他说,“你一定要请那个同学,必须通过这种方式感动他,化敌为友。人不能记仇。”儿子考虑了两天以后,终于还是请了那个同学。结果现在他们还真成了朋友。
所以我总跟孩子们说,做人不能自私,要大方,这样你才会舒服。
这是一片森林
1982年大学毕业之后,张茵先在工厂做会计,后在深圳信托下属的一个合资企业里做财务工作,直到去一家香港贸易公司做包装纸的业务。
1985年,张茵怀揣3万元只身到香港创业,投身于当时并不为人所重视的废纸回收行业。
我在内地就是做纸制品的,对这行业比较熟悉。80年代初,内地的造纸主要是用麦草浆,这种纸不能用于包装产品出口。所以内地的包装纸大量依靠进口。我那时就看到了未来原材料市场的广阔。
到香港的目的,就是经营造纸原料。那时和内地的一些造纸厂已有了联系,他们委托我为他们收集好的废纸。我其实初期还是不太愿意做废纸回收的,总觉得听起来不好听。其中一位厂长就跟我说,希望我能在废纸回收行业做大,因为这是一片森林啊。
我最初只能从低做起,慢慢建立我的废纸回收网络。带去的3万元肯定是不够,通过香港的银行贷了款,一步一步地做起来。
自从在香港入了行,张茵就坚持品质第一,改变香港过去往纸浆里面掺水的做法。结果触犯了同行的利益,被认为是违反了“行规”,并因此接到黑社会的恐吓电话,但“特立独行”的张茵并没有退缩也没有害怕。最后因为她的公道和诚实经营,张茵迅速在香港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收废纸的那些人都愿意跟她做生意,愿意把收来的废纸卖给她。
在此期间,张茵先后在辽宁营口、湖北武汉、河北唐山参与投资当地的造纸厂。似乎从一开始,张茵就将“废纸”与“造纸”放到了通盘考虑之中。
那几个厂是与别人合资的,不能完全按照我的想法去发展,所以都不太成功。直到1995年玖龙纸业成立的时候,那完全是我个人的企业,我才能全部贯彻我的做法。
在香港创业的六年里,张茵完成了资本积累和经验累积。她判断,香港的市场已无法满足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对造纸原材料的需求。1990年,她决定到美国开拓更广阔的战场,创立了造纸原料公司中南控股。这一决定让张茵至今仍欣慰不已。
如果不是去了美国,即使在香港已是龙头,也不可能成就今天的张茵。
夫妻“拍档”
张茵是和丈夫刘名中一起到美国的。这位台湾籍医科毕业生精通多国语言,在张茵说服下,投身商界,做了中南控股的CEO,成为张茵最得力的助手。
女人在挑选另外一半的时候,必须看重对方是否和你一样专注事业,否则相互不能理解,日子久了就会累。我老公就完全能做到这一点。在负责公司的发展,处理公司的事务方面,他比我还厉害。
有人说,他是男人,却屈居在女人之下。我老公根本没在意这个,他不在乎这些虚荣的东西,也尊重我是公司的创始人。
我一直主张,女人必须有自己的事业。如果一味想着在家里相夫教子,未必就能幸福。很多不工作的女人,日子久了就会和社会脱节,对丈夫产生误会,感情就要出问题。你想想,如果我天天在家,跟老公说的都是生活语言,譬如“你吃好了没有”,“给你喝个什么什么汤啊”,时间长了,他肯定觉得我和他没有共同语言,嫌我烦。
当然,我是女人,所以在家里的事情上,尤其是教育孩子的事上,我比他要付出得多。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美国“称王”
在香港从事纸业原材料收集加工的经验,为张茵在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不会说英文的她,和丈夫一起,一家一家寻找客户。
初时很困难。有人后来跟我说,你怎么这么几年就做大了,很容易啊?其实从开始到现在,到处都充满了困难,没有什么时候不辛苦。我老公,作为公司的CEO,亲自开着车,来不及吃饭,把一个汉堡包叼在嘴上,就这样一家一家地去拜访工厂,请人家接受我们,成为我们的客户。我不懂英文,就带着翻译,也是到处跑。有的人相信我们的经验,有的拒绝了。
在美国创业,最主要就是靠信誉好。谁都想做废纸,但不是谁都能做的。我们必须知道国际化的企业怎么经营,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是什么,不能什么都围绕自己来出发。中南控股的信誉是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慢慢地,我们就进入美国市场了。
张茵认为,自己的性格也促成了今日的成就。
我是个急性子,所以做决定很快。这可能也是我的优势,就是果断。谈判也是,我能当机立断做出决定,一旦决定了,就去做。不会半夜想想,又后悔起来,这多没意思。我对下属的要求也是这样。当你的部下向你提要求时,必须尽快给他们答复,不能拖着。
但我最讨厌的是因为偷懒而没把事情做好的,那我就不能放过。
张茵的产业链日趋完善:将在美国以低价回收的废纸,以低廉的运费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内地的造纸厂进行加工,然后再将加工后的牛卡纸销往世界各地。
1996年,在国内绝大部分的造纸厂还处于5万吨左右的年产规模的时候,张茵就极具魄力地在东莞投资兴建了20万吨年产规模的玖龙纸业,主要生产当时供不应求的高档牛卡纸。而且,从一开始张茵就已经为其“造纸大王”的目标建立了长远的规划:在东莞和江苏太仓的征地足以年产900万吨包装纸。超前的眼光、大量的预投资使得玖龙很快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第一”效应
2006年3月3日,玖龙纸业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此次IPO为玖龙集团筹得的34亿元当中,55%将作为资本开支,35%用以偿还债务。很明显,玖龙纸业在香港的成功上市解决了玖龙公司寻求急剧发展的资金难题,玖龙纸业的资本负债率从187%降至33%,这成为张茵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有人误会了,以为我是靠废纸回收做到这么大的公司。其实我靠的是造纸业和IPO上市公司,否则资产不可能达到这么大。
在张茵旗下的玖龙纸业香港上市之后,很多久负盛名的富豪纷纷买入张茵的股票,这成为张茵财富能够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单看大量认购张茵股票的富豪名单,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豪华阵容”:嘉里建设主席郭鹤年,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新世界主席郑裕彤。
做了第一,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众矢之的。过去几任首富先后被查出各类问题的教训,让大家对张茵也产生了各种猜测。面对巨大的公众压力,张茵说她无所谓。
排行榜这个东西,其实不过是数字统计,在发达国家,存在很久了。中国过去是计划经济,所以没有。现在改革开放了,有了排行榜,排名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正常的。刚起步的东西,都有这样的阶段。
我们是上市公司,资产报表是透明的,排到了,很正常。明年再排,第一不是我,也没关系。我现在考虑得最多的,反倒是怎么向投资者交出成绩单,怎么把企业继续做大,持续保持龙头地位,成就百年基业。
那个当年曾对废纸回收充满犹豫的年轻女子,今日已深爱这一行,并踌躇满志。
造纸业和原材料业,就像人类一样,不断循环,不断再生,不可分割。我现在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
(陈果荐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