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生死传奇神探卧底毒帮

2007-12-29 00:00:00贺鸿滨
今日文摘 2007年1期


  在昆明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有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幕后英雄——彭铮,他从警15年来500余次成功化装打入毒帮内部,个人缴获毒品100多千克,通过他化装卧底缴获的毒资达1500余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2000余名。他在生活中除了战友,就没其他朋友,甚至他的妻子也很少能看到他。所有的一切只因为他是卧底。
  
  靠憨厚木讷打入毒帮
  
  彭铮,37岁,昆明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三级警督,从警15年。
  彭铮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憨厚木讷”。正是他的木讷表象是每次打入敌人内部的法宝,毒贩对他的怀疑程度较小,加上彭铮“不善言辞”,毒贩很难从他的话语中发现漏洞。但到了贩毒团伙中再要行事就没那么容易了,彭铮经历了连自己都数不清的生死考验,每一次都能凭借着自己的大智大勇化险为夷。
  一个老缉毒民警感慨地对记者说:“15年的乔装卧底生涯,几乎耗尽了彭铮所有的青春。”彭铮从23岁起就过起了谨小慎微的日子,他不能像别人那样潇洒自由,15年的时间让一个年轻的警界新丁变成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毒贩”,从一个活泼外向的大男孩一点一点地被锻造成了一名沉默寡言的优秀公安禁毒侦查员,其中的苦涩又岂是常人所能了解的。
  据昆明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的战友介绍,为了打入贩毒团伙,彭铮苦练各地方言,用以掩饰身份,为了不漏破绽,爱说爱笑的彭铮把自己改变得越来越沉默。彭铮熟知每一种“行话”、“暗语”、“规矩”,彭铮可以仅凭肉眼就判断出毒品的真伪、成色、品级也正是因为彭铮越来越“专业”,卧底经验愈加丰富,使得他的卧底任务接连不断。公安部门的一位领导不无感慨地评价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回忆第一次成功卧底
  
  回忆第一次执行乔装卧底任务时的感受,彭铮憋了很长时间才从嘴巴里挤出三个字来形容“紧张、憨”。1991年5月,缉毒大队掌握了一条贩卖毒品的情报信息:有一伙毒贩欲出售一批海洛因,正在昆明寻找买家。
  要端掉这一贩毒团伙,必须人赃俱获。大队决定派人打入团伙内部,掌握情况。当时,领导考虑到彭铮是新人、生面孔,毒贩不易察觉;而且他头脑灵活、反应快,擒拿格斗功夫过人,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综合素质过硬,于是便派出彭铮单刀赴会。这是他第一次接受任务——化装成“买家”,与毒贩做生意。
  为了完成这次特殊任务,彭铮虚心求教谈话的技巧、毒品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毒帮“规矩”、“行话”、抓捕信号的发出等方面经验。最终该案件成功破获,犯罪嫌疑人落网。
  第一次乔装卧底侦查,就马到功成,令年轻的彭铮备受鼓舞。他开始有事没事都缠着老民警仔细学习“卧底”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应对的办法等等,并查阅了大量的刑事侦查资料、书籍,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他还跟人学习方言、俚语,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毒帮卧底生涯。
  
  毒贩曾用枪口顶着他
  
  年复一年,彭铮脱下了心爱的警服,整天混迹于大小毒贩之中,用他战友的话来说就是“在刀尖上混日子”一次次面对各种考验,彭铮总能机智过关,不露丝毫破绽。
  一次,彭铮受命打入一伙毒贩的内部,在初步赢得毒贩的信任后,自称“老大”的毒贩为了进一步试探、验证彭铮是不是“红线”,突然从腰间模出枪来,子弹上膛,枪口顶着彭铮,目露凶光地威胁道:“你这个卧底的警察,看我一枪崩了你。”彭铮从容不迫,机智应对,最终取得了毒贩的信任。还有一次,彭铮协助广东警方办案,卧底打进犯罪团伙,老奸巨滑的毒贩为了试探彭铮,竟找来了一群“三陪”女来“招呼”彭铮。但不管毒贩如何狡猾,采取什么方式试探,彭铮总有合情合理的理由搪塞过关,一次又一次地化解险情,经受住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和金钱、美女的诱惑。
  2002年3月23日,彭铮受命赴广东乔装卧底,由于毒品犯罪嫌疑人生性多疑,彭铮被迫经常处于单兵作战、安全无保障的危险境地。毒贩频频试探、威胁彭铮,数次变更毒品交易地点,使彭铮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选择,要么暴露自己与外围布控民警目标、身份,要么相互间难以及时沟通、策应抓捕。彭铮凭借过人的胆识从容应对,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果断决定单枪匹马与毒贩周旋到底。毒贩先后采取搜身、查验身份证件、进桑拿室洗澡等多种方式试探彭铮,在没发现任何可疑问题后,不得不信任了彭铮,并最终与彭铮交易,在彭铮的巧妙安排下,案件得以成功告破。该案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缴获海洛因27.81公斤,毒资人民币79.5万元。
  
  结婚8年不敢要孩子
  
  2003年3月,“125国际贩毒专案”的侦破工作在福建省福州市打响。公安部及云南省公安厅的领导亲点彭铮前往福州卧底。该案是由联合国禁毒署协调中国、美国、泰国、印度、缅甸、新加坡及中国香港等地警万联合侦查办理的专案,任何疏漏、不慎重都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彭铮化装打入毒贩内部后,及时地将获取的案件情报及信息传递给专案组指挥部。通过他深入毒帮与跨国毒袅斗智斗勇,巧妙周旋,为专案组及公安部领导正确指挥和决策在第一时间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情报信息和决策依据。2003年5月16日,该案告破,在国内缴获毒品海洛因36千克,毒资6万美元。
  印度警方根据中国警方提供的情况,在该国摧毁冰毒加工厂1个,缴获制毒原料35千克和大量制毒加工设备,抓获了多名涉及毒品的犯罪嫌疑人;美国警方依据中国警方情报,在纽约等地抓获涉及该案的毒品犯罪嫌疑人10名,缴获精制毒品海洛因4.2千克。该案的成功侦破,被视为中美两国禁毒执法合作的成功范例。
  长时间的卧底工作,使得彭铮一年有200天在外奔波,经常处于“神出鬼没”的生活状态。为了身份保密,彭铮不得不减少非工作的外出和露面。每当朋友、同学聚会,彭铮要么不接电话,要么就以各种借口推脱,几次以后,几乎所有的朋友和同学都认为彭铮架子太大,不愿与他交往,误会不断加深,朋友、同学渐渐不再与他联系,彭铮有苦难言。
  从1991年开始做卧底以来,彭铮先后接到数十个无法查证的威胁电话,有的恶毒谩骂、有的喊打喊杀,更有人出价要买他的项上人头。结婚8年了,彭铮一直不敢要孩子,怕犯罪分子打击报复到孩子身上,也怕心中有了太多的牵挂。
  (陈小军荐自《周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