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之间,只隔了一枚硬币

2007-12-29 00:00:00宋小勇
今日文摘 2007年4期


  前不久,我到一位商人的办公室拜访。交谈之中,我注意到他不停地转动着一只小镇纸,里面有枚一角硬币。出于好奇,我询问起它的来历。
  
  投币电话的奇迹
  
  他说:“那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和室友的口袋里一度只剩下了最后一角钱了。他靠奖学金维持生活,而我的学费是在棉花地和杂货店里干活挣来的。作为家族里惟一的大学生,我们是父母最大的骄傲。每月家里都会给我们寄点伙食费。可是有一个月,支票没有来。捱到了当月的第5天,那是个星期天,我和室友总共只有一枚一角硬币了。我们用这最后一角钱给千里之外的父母挂了个对方付费电话。接电话的是我妈妈。她告诉我父亲生病了,丢了工作,这个月家里一点钱也挤不出来。我问室友的支票是否寄出来了,妈妈说问过他母亲,他们这个月也没有余钱。父母为此深感内疚,看样子我们不得不卷铺盖回家了。他们之所以一直瞒着我们,是希望还能想出法子。”
  “你很失望吧?”我问道。
  “我们都蒙了。只差一个月这个学年就结束了,然后就可以打工挣钱。我的成绩很优秀,已经获得了下学期的奖学金。”
  “那你们怎么办呢?”
  “我挂上电话时,只听到一声响动,紧接着硬币开始从投币电话里哗哗往外滚。我们赶忙伸手去接,兴奋得哈哈大笑。我们商量着把钱留下来,反正谁也不知道。但是后来,我们意识到这钱不能拿。你明白吗?”“明白。不过要还回去也不那么容易吧。”
  “是啊,我们试着打电话给接线员,告诉她发生了什么。”他笑着回忆道,“她说钱属于电话公司,所以把它放回投币机就行了。我们照办了,一遍又一遍,但是机器不接收。接线员说她也没办法,但是会向上司汇报。然后她回话说,我们只能把钱拿着了,因为公司不会专门派人来学校收那么几个钱。”
  
  我总记得那一刻
  
  他看着我,咯咯笑起来,声音里仍然难掩激动之情。“我们一路笑回了宿舍。把钱数了数,一共7元2角。我们决定用这些钱到附近小店买点吃的,然后去找工作。”
  “找到工作了吗?”
  “找到了。在杂货店,我们用那些硬币付账的时候,把事情讲给小店老板听。他当时就让我俩第二天去上班。就靠那点钱买来的食品,我们支撑到第一次发薪水。”
  “你们俩都读完了大学吗?”
  “对。直到毕业,我们都在那家小店干活。我的朋友后来当了律师。我学的是商务,毕业后就开了这家公司,现在资产已经有好几百万了。我的孩子都上大学了,那位室友的孩子也是。不过我们是家里第一个上大学的。”
  “这枚硬币是当初从话机里掉出来的吗?”
  他摇摇头,“不,那些硬币我们都花了。但是当我拿到第一份工资后就留下了一枚硬币,随身带着,直到上完大学。我保存它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从哪儿来的。一想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我就会记起在生命中曾经有那么一刻,在我和父母每天面对的贫富之间,只隔了一枚硬币。”
  “你后来见过那位接线员吗?告诉过她那些钱对你的重大意义吗?”
  “没有。但是毕业时,我和室友写了一封信给当地的电话公司,询问他们是否要我们归还那些钱。公司负责人给我们回信说,他从未感到公司的钱花得这么有价值。”
  “你觉得这件事纯属意外还是注定如此?”
  “这么多年,我也常常想这个问题。也许那位接线员听出了我声音里的恐惧,故意让投币机不接受硬币。或者这就是上天的安排。”
  “永远也无法肯定,是吗?”
  他一边摇头一边抚摸着镇纸,似乎要从中汲取力量。“我总是记得那一刻,记得那枚硬币。这些年来,我付出的回报已远远超过那一笔债务。我希望我给予他人的帮助和那枚硬币给予我的一样多。”
  (冯幽兰荐自《家庭主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