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掘金的美国仔

2007-12-29 00:00:00
今日文摘 2007年14期


  以前,人们把出国打工看成一种时尚,认为像纽约、巴黎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简直黄金遍地。为挣大把美元法郎,想方设法往外跑,有人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出国。而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抢滩入驻,外籍打工者更是蜂涌而至。“洋打工”在中国的掘金生活到底怎样?老外们是如何融入中国人的工作和生活圈子的呢?
  
  “酒鬼”汤姆的外教生活
  
  高个子蓝眼睛的汤姆是位帅小伙儿,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他父亲是正宗的美国人,母亲却是中国南京人,所以汤姆有着一半的中国血统。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在读大学时,他就特意学了两年中文,而且还在网上结识了一位广州美眉。
  那位在IBM供职的中国女孩告诉他,美国《财富》杂志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92%以上的跨国公司,都考虑将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入驻广州。汤姆还从官方网站上了解到,随着广州经济的迅猛发展,这里已能为外国人提供大量的就职机会。除了国外总部派驻之外,200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日本人、美国人、德国人从世界各地潮水般涌进羊城,直接参加各类企业的招聘,与当地人“抢美金”!
  见广州竟有如此魅力,2003年汤姆刚走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迫不及待地登上了飞往广州的飞机。在网友帮助下,汤姆很快在位于广州天河区的一家英语培训中心,找了份做外教的工作。这是一家很有名气的培训机构,收费情况更是让汤姆“大开眼界”:一个级别(学半年)费用9980元,学一年可以打折到1.5万元,5个级别全部学完2.6万元!天呐,这种标准即使在美国也属“天价”,可不知为何,广州人丝毫不在乎,教室里天天爆满!后来他才知道,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广州的英语培训市场便急剧膨胀。
  汤姆负责教高级口语。在授课时,他很注重“实用化”。
  
  “沙特外甥”苦中求乐
  
  29岁的迈克虽出生在美国,但因母亲是神秘的沙特阿拉伯人,自父亲不幸病逝后,他就随母亲回到沙特的外婆家生活,可以说是半个阿拉伯人。
  迈克毕业于美国一家商学院,原准备留在纽约发展,可是找了几份工作都不太满意。于是,经父亲生前的一位好友帮忙,他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广州。
  迈克最初在广州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做事,薪水丰厚,工作却很轻闲。一天,他听朋友说体育场路开了家很有特色的阿拉伯餐馆,便好奇地前去参观。走进一看,果然比沙特还要沙特:那些古朴的石雕,壮观的壁画,角落里的阿拉伯神灯,每一处都匠心独具,不仅会使前来就餐的顾客于不知不觉中进入阿拉伯的神话世界,也会使远离家乡在广州淘金的中东人找到“家”的感觉。这天,迈克不仅尝到了地道的沙特美食和正宗的阿拉伯咖啡,最过瘾的是,他还见到了外婆家那个地区特有的果味水烟!
  迈克正琢磨着如何能常来这里过过“家乡瘾”时,却意外发现这儿正在招聘一名餐厅经理。于是他赶忙过去面试。老板一眼就看中了这位干练的小伙儿:有纽约商学院的硕士学位,不仅精通英语,还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虽然从来没干过餐饮,不过有这么多知识垫底,想必也难不倒他!
  自从当上餐厅经理,迈克说他的时间就不是自己的了。一人打两份工,还不能误了公司的事,的确够忙的。但老板挺照顾他,他每天晚上6点能来餐馆准时上班就行。从公司到体育场路的这家餐厅有好几公里,他每天就骑着自行车去上班,悠哉游哉地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上游刃自如。如果不是长着一张典型的“西方脸”,他还真像是一个普通的广州市民呢。
  店里有阿拉伯歌舞表演,就是所谓“肚皮舞”,有时候会有当地的文化稽查部门来检查。脑筋活络的迈克很了解中国“国情”,他总是很配合,将那些参加表演的女孩的身份证明、工作许可证准备得一清二楚。他说,人家来检查工作,是帮助我们搞好经营,我当然应该配合。时间长了,那几个文化稽查大队的年轻人自然就成了小迈的哥们儿。每次他们带朋友来玩,钱虽然总是照付的,但这位年轻经理总是适当地行使一下他的职权:打折优惠。得意的时候,迈克还会来上一句地道的中国俗语:在外靠朋友嘛!
  
  爱情之花盛开在羊城
  
  苏珊和詹姆斯都是美国人。他们在广州结识、相爱,这对情侣说:“广州是我们的心,是我们的家。”
  2004年,当苏珊在广州新亚大酒店遇见詹姆斯时,她的整个生活都改变了。即使是两年后的今天,坐在两人精心修筑的爱巢里,回忆起那个夜晚,她还是那么兴奋,充满柔情蜜意:“那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令我终身难忘的夜晚。那天我在珠江边走累了,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个中国老人指点了我,说不远处有家新亚大酒店。于是我就去了。我记得当时我躺在酒店里一张红椅子上就睡着了。醒来后,我见到了詹姆斯。我记得那天他穿着件紫色的T恤,我想,他就是我的紫衣王子。”
  后来,为了爱情,苏珊选择在广州发展。
  詹姆斯比苏珊早一年来广州,他说:“在广州的这几年,虽然工作非常忙,但我们时时刻刻地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变化。论事业,广州的发展机会比西方国家的一些大城市更多更好;论环境,中国的经济和社会越来越国际化,人们的教育程度在不断地提高。”
  在两人宽敞且收拾得一尘不染的家中,随处可见的是一件件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珍藏品。饭厅里,挂着一幅中国领导人毛泽东的画像,远远看去,毛泽东慈祥地微笑着。还有一幅古色古香的中国书法——“宜其遐福”,不知道是哪位中国大家的墨宝。我们问詹姆斯和苏珊,他们是否知道其中的含义?两人的理解却各有不同,她认为这四个字寄托着“快乐和成功”,而他则认为是追求“轻松和安逸”。
  此外,他俩都喜欢运动,除了跑步、旅游之外,他们居然还打中国的太极拳。两人还专门买了学习太极拳的教材和光盘,有空时放上一盘碟看看,揣摩一下其中的奥妙,然后“像模像样”地打上一套所谓的简式太极拳,也是趣味横生。最近他们还开始了一项很好的娱乐活动,就是去公园唱歌。早就听说广州公园里有业余的老人合唱团,詹姆斯告诉我们:“那些老人真让我们惊讶,有的老人年纪已经有七八十岁了,但是英语还是那么流利,从30年代到现在的英文歌他们都会唱!”
  (乔红荐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