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小村,上百个姓50种方言

2007-12-29 00:00:00
今日文摘 2007年14期


  渠村,坐落在福建省建宁县溪口镇,一个170O余口人、400来户的小村庄,傍晚时分,炊烟袅袅。从外来看并无任何特异之处。
  可和当地人一熟悉,讨口水喝,聊上几句,就惊异地发现:这个千人小村竟有118个姓,更为惊奇的是它有50多种方言。
  这个奇异的“百姓村”是怎么形成的呢?值得探究一番。
  
  村民交流靠普通话
  
  在“百姓村”渠村的街头巷口,乡亲邻里们主要用普通话交流,“连年纪最大的老人家,也能用普通话交流,这在方言区是很少见的。”老支书邹志元说,“没办法,村里不到两千人,却平均每15个人一姓氏,还有着50多种方言,方言只在家里交流使用。”比如,他和妻子之间就是用龙岩的连城方言,儿孙们也会说连城话。
  据村中老人说,这种现象的形成和当年日军侵华有关。现在的村民,是从全国11个省中的57个县来此定居的,其中以浙江省最多,有17个县,其次是江西省的14个县,而这两处,正是日军当年大举进犯的浙江中南部和江西中北部地区。
  
  小村形成缘于国难
  
  在村里问起村民,当年他们的父亲或爷爷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得到的答案大都是:“走日本”。也就是逃难。
  1935年出生的张太根,祖籍江西临川,对于当年的“走日本”还保留着些许回忆,“那年我也就七八岁,记得母亲带着我和弟弟3人一起‘走日本’。”张太根说,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他们母子3人路遇到日本兵,“当时我们是躲在一排捆好的柴火后面,日本兵还用刀往柴火里刺,我看到了刀尖,母亲因为怕弟弟哭出声,就用手使劲捂住他的嘴巴。”后来就走到了这里。
  老支书介绍,“百姓村”在上个世纪40年代末由各方逃难的人最终形成。
  
  生活美满没有忘根
  
  “这里是个四周是山的小盆地,交通很不便,但有平整的土地,而且有两条河流可供灌溉和生活,所以等后来日本投降了,大家都没回老家。”老支书说,现在一千多人口,但人均还能有两亩地左右。村民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和睦相处。
  多年来,渠村的百姓村民们家家户户都贴着“天地国亲师”,旁边的小字还注明着姓氏的郡望,一见汾阳郡,便知姓“郭”,看来虽然离家日久,但那一丝丝对根的眷恋,谁也无法潇洒抛却。
  (郝启成荐自《东南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