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21世纪,企业间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的竞争也不断地演化,市场竞争已不单单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表现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明白,自己的企业要成功,必须是上下游的合作伙伴都取得成功。因此,企业必须认真分析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关键词: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市场正在趋于一体化,全球经济和信息也在趋于一体化,企业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环境挑战,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竞争的关键已不是单纯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实力较量, 取而代之的是以协同商务、协同竞争和双赢原则为商业运作模式, 由消费者、供应商、研发中心、制造商、经销商和服务商等合作伙伴组成的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一、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的网链结构模式。它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中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供应链管理是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产品极其丰富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管理理念,它拆除了企业的围墙,将各个企业独立的信息化孤岛连接在一起,建立起一种跨企业的协作,并且企业之间作为贸易伙伴,为追求共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共同努力。
供应链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与供应商以及客户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联盟、实施电子商务,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使企业在最短时间里寻找到最好的合作伙伴,用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最好的质量赢得市场,受益的不只一家企业,而是一个企业群体。因此,供应链管理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
二、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供应链管理的各种技术和方法在我国的一些先进企业中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应用,但总体而言,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面临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1、信用体系不健全。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要求节点上各企业必须有诚信。诚信对企业所创造的价值是无形的。诚信度高的企业在融资、维系客户等方面具有优势;良好的信誉还可以使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竞争力。西方发达国家由于有比较系统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90%的商业贸易采用信用结算方式,而我国目前信用交易的比例仅占20%。据有关专家分析,由于中国市场交易缺乏信用体制,使得国内生产总值的10%~20%为无效成本;企业之间“三角债”高达1.5 万亿元,每年因为逃避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 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 亿元。
2、信息共享不够。众所周知,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是通过联合计划和共享信息来实现协同运作的效益,但目前我国的企业在这一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234家企业中,仅有8家企业邀请相关的贸易伙伴参加新产品的开发。这说明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大多数企业还是单独作战,很少有企业将自己的各项职能与贸易伙伴集成起来。信息共享也不容乐观。
3、现行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不合理。现行的企业组织是建立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主要以劳动分工和职能专业化为基础,组织内的部门划分非常细,各部门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这种组织形式及其相伴的业务流程适合于市场相对稳定的环境。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市场环境日趋不确定,顾客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企业员工强调自我实现,在企业不仅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更强调时间经济的情况下,这种片断的企业流程也就越来越难以使企业满足多方的要求,其组织结构显得越来越僵硬。
三、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1、加强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建立、健全中国的信用体系。首先,供应链管理追求的目标是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效益的优化,而不是组成供应链的单个企业的效率和效益的优化。这就要求供应链的各成员企业加强合作,信息共享。企业之间的关系已不是传统的“输赢”的敌对关系,而是“双赢”的合作和战略联盟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必须以企业之间的信任为前提,因此,完善的信用体系是供应链管理成功实施所必需的。
其次,实施供应链管理,特别需要强调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信用。这种信用对国家、企业和个人都非常重要。信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企业的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更是供应链管理的支撑体系。我国应建立和健全信用体系,制定各种诚信经营的政策、法律法规,保证企业诚信经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工商,税务、银行、物价等部门应加大对企业诚信经营的监管力度,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定期公布不良信用企业名单,让不守信的企业难于生存。为确保企业顺利实施供应链管理创造条件。
2、通过利益引导,激励信息共享。要解决信息共享不够的问题,关键在于通过利益的引导去激励代理方的行为。企业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价格激励。例如在供应商和制造商实现信息共享的初期,制造商为了获得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可以采取价格激励,促使供应商加入信息共享中。这实际上为供应商在增加信息共享的成本同时,提供了一定的价格补贴。
减少零售商的提前期。在与零售商的信息共享时,除了采用价格折扣等优惠策略外,还可以采用减少零售商提前期的措施。虽然零售商提前期的减少会导致零售商库存水平的下降,也会影响制造商的库存费用和缺货损失费用,但就供应链整体来看,这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整体的平均库存水平,另一方面也使零售商订货模型更加稳定,提高制造商生产决策的准确性,实现两者的双赢。
制定信息共享的标准。对有利益冲突的节点企业来说,供应链管理是无法也不应当改变这种竞争关系的。因此,供应链应该制定一定的信息共享标准,下游企业应该依据此标准对所有上游厂商提供统一的信息,而不能有所偏好,保证上游企业间竞争的公平性。
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对不合作的节点企业,供应链管理还应当设计合理的评价系统,定期对信息共享成员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做相应调整。
3、重建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为了使供应链上的不同企业在不同地域的多个部门协调工作以取得整个系统的最优效率,必须进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组织重构和业务流程重组。企业应认真清点自己的业务,精心挑选出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重大关系,能够发挥其优势的核心业务,将那些非核心业务分离出来交由供应链中的其他合作企业去完成。在挑选核心业务后,企业应重建业务流程,以使业务流程更连续化,流程界限更模糊化,流程的生产和服务功能更多样化,流程中员工的权力更大化,员工能够自主决策。为了适应重建后业务流程的需要,企业还应调整其组织结构。
4、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绿色供应链管理有利于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和绿色的品牌形象,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增加产品市场份额,全面改善或美化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使企业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直接降低成本。同时又减少了环境治理费用,如排污费,废弃物处理成本等。因此,企业应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观念,将其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加强对供应方的科学评估,在企业产品设计中,如材料选择,加强绿色管理,既降低成本,又达到环境标准。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1] 吴清一.现代物流概论[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25-27.
[2] 孙新卿.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企业活力,2006(5):33-35.
[3] 邓彦.关于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9):l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