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泡沫的“乌鸦嘴”

2007-12-29 00:00:00
中国市场 2007年16期


  
  从去年开始,中国股市出现牛市。股市就像中国经济一样,发展速度惊人,引得大量新股民纷纷进入,试图大捞一把,并构想着发财美梦实现之后的美好感觉。这种情况引起了政府、境内外学者、媒体投行的极大关注。
  尤其是那些持有“泡沫论”的学者或官员,一时间被指为唱空股市的“乌鸦嘴”。但一个健康有序的股市,实在少不了这些吹散狂热的“乌鸦嘴”。
  
  2006年,中国的A股市场涨幅达到了130%,勇夺全球主流资本市场涨幅第一桂冠。在短短的一年中,中国股市创出了资本市场建立以来的最高点,彻底告别了漫漫熊市。
  然而,随着中国股市步入新一轮大牛市,2007年年初,一路牛气冲天的股市突然陷入“泡沫”恐慌之中,沪深股市遭遇重创:沪综指收于2786.335点,下跌4.92%;深成指更是收在7632.938点,跌幅高达7.62%。
  关于中国股市是否存在泡沫,显然已经成为焦点问题。很多境外投行、中外经济学家和政府有关部门都纷纷表示了对股市现状的关注甚至是忧虑,以罗杰斯、成思危、谢国忠、左小蕾或居伊·德·容凯尔为首的一派纷纷发出警告,上演了一出气势逼人的空头“大合唱”。他们认为,中国股市只是基于流动性过剩主题而炒作所谓估值,因此存在泡沫,乃至危险。
  一时间,“泡沫”顿时充塞全城。
  
   “乌鸦嘴”经济学家
  
  去年至今年,在资本市场的一片“涨”声中,市值不断快速膨胀,过剩的流动性不断流入资本市场推高股票价格,在充斥了对“金融大爆炸”带来持续“大牛市”的憧憬氛围中,一些经济学家站出来了,他们提出的“防范以资产价格泡沫为特征的经济危机”等观点,引起市场哗然。经济学家们一时成为“众矢之的”,成了一群唱空中国牛市的“乌鸦嘴”,铺天盖地的责难和非议再次甚嚣尘上。
  在这一轮牛市中,最早“泡沫论”的是易宪容。2006年5月11日,当上证指数还在1545.69点时,易宪容就预言股市已失去理性,奉劝投资者“静观其变,不可跟风而上,否则以往的深度套牢又会重演。”
  在唱空中国股市的经济学家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是吴敬琏教授。吴教授是中国经济学家中“泡沫论”的最典型代表。有人很仔细地回顾说,除了在2001年初讲过“在周小川接任中国证监会主席以后,中国股市的状况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变”这样一句好话之外,吴敬琏教授对中国股市所发表的言论几乎都是保守主义的。2007年初,当被问及是什么使得股市疯涨时,当年曾抛出股市赌场论的吴敬琏又一次“一剑封喉”—国内30万亿的过剩流动性资金在兴风作浪。流动性过剩导致的牛市根据一项最新统计,截至去年年末,A股市场的场内个人和机构存量资金超过6778.8亿元,达到年初的3.02倍。其中,去年12月A股市场就出现资金“冲刺进场”现象,单向流入逾千亿元。钱从何处来?吴敬琏日前在香港表示,中国境内目前的流动性过剩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中国目前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合8万亿元人民币,而央行只发行了2万亿央行票据冲销,即还有8万亿元资金留在市场,在乘数效应下,等于起码有30万亿元的热钱在市场中兴风作浪,这导致了去年的房地产热和当前的股市狂潮。“如果没有过度流动性的存在,这样的(牛市)过程是无法持续的。”
  在这一轮的“空头”大合唱中,调门最高的是前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谢国忠在其发表的《警惕股市泡沫》一文中指出,“内地股市出现泡沫,其原因在于由中国银行系统低存贷比所反映出来的流动性过剩。过度的流动性已经使股市翻番;而在未来,中国股市可能会经历一次痛苦的调整,如同2001年后所发生的那样。”“只有当中国经济变得完全具有弹性的时候,中国资产市场的繁荣-崩盘周期才可能结束。” 他还放出了迄今为止最狠的预言:“股市中累累白骨都会是机构的尸骸。”
  还有一个人需要提及,就是银河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女士。左小蕾称,“股价岂能放卫星,从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纳斯达克从一千点到两千点,在不同的水平反复徘徊了3年多、近4年的时间,道琼斯指数在一万点上下也反复上上下下了3年多。 股市的波动是正常的,没有调整的市场是不正常的。”
  
  政府发出“风险信号”
  
  2007年1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公开表示:“我们是做实业的,不是做投机的,还是要老老实实吃我们自己的饭。国有企业进出股市,关键是要发挥稳定作用,维护上市公司的形象。不能去哄抬,抬高了之后猛跌,一旦形成泡沫,要尽可能消除,要尽可能减少泡沫,否则泡沫没了我们的企业到哪里去啊?” 他特别强调,面对股市繁荣,各级国资监管部门要保持清醒头脑;要加强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管,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制订自己的管理办法,促进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公开、公平、公正地有序流转,防止内幕交易、蓄意炒作,切实保护各类投资者合法权益。
  “风险信号”几乎无处不在。同日,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表示,如果说对广大股民朋友有什么样的告诫或者是警示的话,无论在股市高涨还是在股市低落的时候,都永远记住两句话: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则表示,作为老百姓的“养命钱”,社保基金谋求一个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率,尽管股票市场火热,他并不打算在2007年提高在股票资产上的配置比例。
  银监会和证监会的高层均一再警示股市过热的风险,并强调说“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亟待加强”。银监会还发出警告,对个人贷款进入股市炒J5jkUkjE6DHNt5IgcI3R/S9VaELz/tm3Dw6+P6/jaGI=作的行为要严加防范。
  
  “中国股市正在形成‘泡沫’,投资者面临投资行为不理性的危险”,成思危30日在迪拜表示,从利润、回报率和其它指标来看,70%的内地上市公司没有达到国际标准。“现在有些人的头脑又开始发热了,发表言论说明年可以上到4000点。我说如果基础不打好的话,即使股指上去了,最后也是造成一大堆泡沫,又会造成投资者的损失。关于股市有一句名言:‘当你兴高采烈的时候,你要卖出;当你痛哭流涕的时候,你要买进。’我认为现在是投资者要特别谨慎的时候,不要受过于乐观的舆论的误导。”
  “我还有一个观点就是我多次提到的保障公众投资者的利益,不是说上市公司出了问题才去处理它,最主要的保障就是要股市健康发展,要让多数投资者总体上得到合理的回报,这个合理的回报不仅仅是红利,而是红利加上上市公司价值的增值,这二者加在一起的回报应当高于债券的利息,能做到这样的上市公司才真正是有投资价值的,而靠炒作把股价抬上去的惟一结果就是形成泡沫,最后就是泡沫破灭,投资者的财富也就给损失掉了。”
  可见,尽管牛市当前,政府仍是语重心长。
  
  洋大师也来算一卦
  
  与此同时,海外投资机构对一年上涨超过130%并高温不退的A股市场也发出了各种风险警告。英国《金融时报》的评论称,中国上市公司的面貌并没有在一夜之间发生奇迹改变,在目前的1400家上市公司中,许多企业依然质量低劣—不完善的信息披露和会计制度使得人们无从知道它们的确切财务状况。“谣言、内幕交易、一些庄家哄抬股价,这些都让目前的中国股市注定仍是短期投机者的天堂。”
  去年年底对中国股市做出各种乐观预期的国外分析机构,如今也都开始调低调门。摩根斯坦利、汇丰、德意志银行等多家外资投行相继发布研究报告,提示A股存在泡沫风险。
  在最近的“泡沫论”中,影响最大的外国人是被称作“华尔街的黄金眼”的吉姆·罗杰斯。
  早在2004年5月,罗杰斯就预测在4到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