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业发展劣势与发展对策研究

2007-12-29 00:00:00刘助忠
中国市场 2007年19期


  摘要:我国物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一系列的发展劣势,其中主要的发展劣势是: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较低;物流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制度约束;物流信息化水平落后;物流教育滞后和人才短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物流业,发展劣势,发展对策
  
  一、我国物流业重要发展劣势探讨
  
  1、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较低,不利于物流业的整体发展。虽然我国物流装备市场在近几年有了较快的发展,各种物流装备设备的生产增长较快,汽车、起重装备、升降装备、输送装备、搬运车辆、货架、立体仓库、集装箱运输等的运用在我国的物流业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我国的物流装备基本上是以手工或半机械化为主,物流业的装备水平总体较低[1]。另外,我国开始有了铁路提速、公路联网、专业化泊位建成投产、长距离油气管道开通和车船运力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这虽然对我国交通运输全面紧张局面的缓解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与我国人口和地域相对而言在世界仍处于低水平 [2],特别是存在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有不是很适合中国人口多、人口集中国情,投资没能发挥最大作用的情况下,我国交通、运输等物流基础设施相对不足的情况尤为突出。这导致我国许多物流组织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低、配送成本高、客户满意度差、盈利能力低,这将严重影响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随着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普及,为适应电子商务条件下高效率低成本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快速提高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以提高物流业的市场竞争力。
  2、物流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制度约束,不利于全国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目前,我国仍然存在一系列制度方面的问题约束着物流业的健康发展。首先,条块分割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我国目前的物流行业管理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部门分割体制。例如,我国实行的是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与物流相关的各部分分别由铁道、交通、民航、外贸等不同政府部门进行管理。同时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一方面,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存在交叉和重复,难以有效合作和协调;另一方面,各部门、各地区各管一块,将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实行一种分段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条块分割的体制,不仅无法适应和满足物流产业发展的要求,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物流产业的发展。其次,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须要整合配置企业内外的资源,而与企业资源配置密切相关的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用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等制度还远不能适应物流企业发展的需要。
  3、物流信息化水平落后,国际竞争力低。我国物流信息化水平与过去相比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中国仓储协会会员企业填报的数据显示59家企业只有31家企业拥有管理信息系统,其中多数企业只有单一的仓储管理系统[2]。这些实力相比强大的会员企业尚且如此,很多没有进入协会的更加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则会更甚。有资料显示:有相当多的企业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仓库租赁的简单业务中,他们拥有的仅仅是一纸租赁合同[2]。另外,由于很多物流企业物流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落后,没有组织实施质量控制的系统,导致准时送达率、货损货差率、订单交付率等绩效指标离客户要求还有很大差距[1]。面对国外物流业抢占中国物流市场步伐的加紧,国内物流业为了能很好地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必须加快物流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以增强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物流教育滞后和人才短缺,严重阻碍物流业的发展。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较上世纪而言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总的来说仍然很落后。具体表现为: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较少;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模式;研究生教育刚刚开始起步;物流职业教育虽有但不到位;物流培训仍有但不能做到理论和实际兼备,培训效果不大。由于这一系列的原因,我国物流人才短缺现象严重。物流人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通过合理的教育和有效培训难以出现符合要求的人才。
  
  二、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1、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以优化资源整合。在加快公路、铁路、航道、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加快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理设施(场、站、库房及装备)、信息网络和服务能力的建设,建立有效衔接的公路、铁路、海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和运输、仓储、配送、信息、展示等功能集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基地;建立包括数据交换中心、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中心及金融结算中心在内的公共网络服务平台;要加强对大型配送中心、交通枢纽的投入,整顿现有的分散网点,使之集中化、合理化;鼓励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功能整合,用活用好现有物流设施;调动物流企业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对现有物流设施进行改造,提高现有物流设施的技术水平,走内涵式发展道路[5];新建设施的规划要与既有设施的改造、整合相协调,要按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推进相关设施的合理布局和功能完善,在以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为指导的基础上进行宏观协调,改变过去各自规划的做法,以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的合理空间布局与功能的不断完善;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从有助于物流基础设施整体规划发展的角度防范重复建设。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和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将可以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的保障。
  2、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按照物流业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不利于物流业发展的制度方面的约束,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首先,必须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行为,加强对不正当行政干预和不规范经营行为的制约,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也就是说,要迅速改变物流业管理政出多门且不协调、物流运作功能条块分割、行业垄断严重、地方保护主义泛滥、对外超国民待遇对内非国民待遇等状况。其次,必须打破旧的利益格局,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势重组。再次,对物流业采取积极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鼓励物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改善物流设施,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和物流服务的推广。针对现有物流税费不合理的情况,要加大完善物流税费方面的力度。为此,应做到:统一营业税税率、合理确定物流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降低扣除率、扩大扣除范围,解决运输发票抵扣增值税问题;统一缴纳企业所得税,合理运用优惠政策,扶持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再次,在国家物流法规体系发展滞后和不健全情况下,政府应推动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性的物流法规和配套规章的制定,明确物流的范畴、管理部门、物流企业的资质和市场准入与退出的条件、市场竞争规则等。通过制度环境的优化,调动资源所有者的积极性,合理整合现有资源,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3、加快我国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我国物流业应通过加快信息化的建设,来实现其核心技术能力,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物流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社会化是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基于互联网的GIS、GPS技术,在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物流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物流信息技术主要有:EDI技术、实现资金快速支付的EFT技术、条形码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及全球定位系统等。而涉及的设施主要有:条码用材、条码打印机、数据采集终端、质量检测仪、无线网络、电子标签、自动化元器件等。为了应对全球物流业的挑战,有实力的企业可以通过共同投资的方式成立物流信息服务企业,将GIS、GPS、GSM、WEB等各种物流技术集成一体,为物流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值得关注的是,在目前中国物流总体实力较缺乏和众多企业资金、资源等竞争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会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措施,基于互联网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与其他物流系统相比,真正实现了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的共享。
  
  4、加速物流人才的培养。 针对物流业发展过程中人才缺乏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加快物流人才培养的步伐:①通过学历教育培养物流人才。②通过职业培训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③强化资格认证提高物流人才水平,资格认证考试不仅应加强理论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体现不同层次的实践能力的测试。④通过出国进修扩大物流人才培养渠道。通过参加国外的培训进修,有助于我国物流技术、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人才素质尽快赶上发达国家。
  总之,在看到我国物流业成绩时,更应关注现今存在的问题,努力探讨多途径的解决办法,积极借鉴他国的成功的经验与经营管理模式。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职业大学经管系
  
  参考书目:
  [1] www.ztb.org.cn .现代信息化物流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2] 庄光平.我国物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N].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