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港口物流发展分析

2007-12-29 00:00:00王旭辉
中国市场 2007年19期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区域港口群的发展非常迅猛,港口的规模不断扩大,港口物流能力也不断增强。综合物流迅速发展,促使港口从运输枢纽向物流节点转化。但由于渤海湾内港口众多,港口间存在竞争大于合作的状况。作为物流系统最重要的节点,现代港口区位发展的关键是通过与物流系统的其他节点之间有效的合作,不断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综合物流能力。
  关键词:港口物流 渤海湾 发展 合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沿海港口的建设和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绩。截至2005年底,我国现有沿海港口150余个(含南京以下港口),货物吞吐量达33.8亿吨,承担了我国90%左右外贸货物的进出境任务,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首位。现代港口物流在中国经济、社会和贸易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和战略资源。2006年8月16日经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将全国沿海港口划分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个港口群。其中环渤海地区港口群由辽宁、津冀和山东沿海港口群组成,服务于我国北方沿海和内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一、渤海湾港口群的发展状况
  
  目前,在渤海湾地区拥有亿吨大港4个,即大连港、秦皇岛港、天津港、青岛港,分别地处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和山东省。其中,秦皇岛港以煤炭为主,大连、天津和青岛市在城市未来规划中提出建设我国北方航运中心和集装箱枢纽港。
  1.天津港濒临渤海湾的天津港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港,港区现有水陆域面积近200平方公里。继2001年突破亿吨,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亿吨大港之后,2005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完成2.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80万标准箱,吞吐量继续稳居世界港口十强之列。根据新的规划,天津港将建成面向东北亚、辐射中西亚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中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国际物流和资源配置的枢纽港。到2020年,天津港年货物吞吐量将达到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0万标准箱,航道等级达到30万吨级。
  2.青岛港青岛港2005年吞吐量达1.86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630万标准箱。煤炭、油气、铁矿石、集装箱是青岛港的4大货种。煤炭年通过能力达1500万吨;拥有20万吨级原油中转码头和180万立方米的储油罐,30万吨级原油接卸码头将建设;矿石堆存能力达200多万吨;拥有集装箱专用深水泊位7个,中转箱吞吐量和冷藏箱吞吐量居内地沿海港口第一位,集装箱核心班轮保班率达到100%。
   “十一五”期间,青岛市将从煤炭、油气、铁矿石、集装箱等四个方面建设青岛港,青岛港的吞吐量将年均增长8%,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年均递增12%。“十一五”末青岛港的吞吐量力争达到2.6亿吨。
  3.秦皇岛港作为我国“北煤南运”的主枢纽港,秦皇岛港担负着东南沿海电煤运输及国家外贸煤炭出口的重要任务,年输出煤炭量占全国沿海下水煤炭总量的40%以上。秦皇岛港煤五期工程是2005年唯一的港口码头类国家重点工程,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的煤码头。煤五期工程建成5万吨级泊位2个,10万吨级泊位和15万吨级泊位各1个,设计年通过能力5000万吨。目前,秦皇岛港设计年通过能力达到2.17亿吨,其中煤炭通过能力达到了1.87亿吨。
  4.大连港大连港是拥有集装箱、原油、成品油、煤炭、散粮、散矿、化肥、滚装等73个现代化泊位、集疏运条件优越、设备实施配套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港口。大窑湾新港区是国家重点开发建设的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远期规划建设80-90个泊位。2006年11月,烟(台)大(连)火车轮渡试运营,2007年轮渡开通后将使大连到烟台铁路运输比过去绕道山海关缩短运距1654公里。
  近年来,环渤海湾地区中小港口,如营口港、沧州港(黄骅港)、唐山港、烟台港、日照港、丹东港、威海港、锦州港、龙口港等,发展迅速,形成了渤海湾港口群发展的新亮点。有的港口吞吐量逐年大幅攀升,直逼亿吨大港。其中营口港2005年吞吐量达到7537万吨,集装箱量达到了78.7万标准箱;唐山港曹妃甸港区规划有4座25万吨级矿石码头和2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2005年3月1日起,黄骅港将更名沧州港。沧州港规划到2010年,吞吐能力将突破1亿吨。[1]
  
  二、渤海湾港口物流发展的制约
  
  1. 沿渤海湾重复建港。 渤海湾地区分别地处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和山东省,在“以港兴市”发展战略下,很多地方纷纷在自身行政区划内加快开发港口资源,加快港口的建设。一些港口距离过近,如锦州港、绥中港和葫芦岛港均处辽宁西部,距离都在100公里以内,其中绥中港距秦皇岛港仅20公里,而旁边又是河北山海关港。
  2.结构性矛盾凸现。很多地方把发展集装箱作为重点,导致许多集装箱码头,因地方经济发展原因、腹地货源少而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而一些专用码头如大型原油、大型矿石码头较为紧张。依托各自腹地,围绕北方航运中心、围绕集装箱、煤炭等的港口间的竞争在所难免。尤其是腹地相近、货源相近等,竞争较为激烈。如大连港和营口港腹地相近,营口港在地理位置上更为优越,两港的竞争在所难免。东北第二大海港的营口港提出在营口港进行保税物流园区(区港联动)试点,以此来促进辽宁中部城市群及其腹地经济的发展。而在煤炭方面,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沧州港的竞争已经形成。
  由于港口的运输规模具有明显的边际递增,各港口都有不断增加对港口的投入,扩大港口规模的倾向。然而,对港口运输需求是由港口外部经济发展需要引起的,因而在一定时期内,港口运输需求缺乏弹性。如果所有港口为了获取规模递增的边际效益,盲目投资扩建港口规模,则很有可能出现或加剧市场供过于求。由于港口建设周期长、投资大、经济效果转化慢,从而造成极大的损失。[2]
  
  三、渤海湾港口持续良性发展思路
  
  作为物流系统的重要节点,货主对港口区位的选择越来越融入到物流链的总体目标中。港口的所有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整个物流系统,港口所在物流系统的综合物流能力以及港口对物流整体系统的控制能力成为港口区位发展和竞争的关键。
  1. 按照《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则》,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渤海湾港口群体系。根据《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10年将是我国沿海港口雄起的标志年,在这一年之前,我国沿海港口建设目标将主要围绕煤炭、原油、铁矿石、集装箱4个运输系统进行,以建设大型、深水、高效的专业化码头为重点。而在2010年之后,我国港口目标是继续完善各个运输系统,适应国家生产力、产业布局及结构进一步调整的需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
  港口管理下放给地方政府之后,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投资港口建设的积极性。近年来我国港口发展如此之快,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港口体制改革的成功。交通部在行业管理方面还要对地方港口起到指导性作用,例如制定地方港口整体规划、布局规划,以及投资建设时规定可使用的生产岸线等。科学规划,引导港口群持续良性发展,通过优化布局和资源整合,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港口体系,发展腹地相近、货源相近港口间的合作共赢。
  2.倡导港口间及与其他物流节点的合作,增强物流系统综合物流能力。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是一个整体,它包括铁路、公路、内河水运以及管道等多种方式。从总体上看,并不能说这几种运输方式谁是龙头,只能说他们需要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当我们在国家层面上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完善各种运输方式的自身系统,在此前提下,才能够进行总体整合。当然,自身系统的完善不会与整体发展相背离,就像港口布局规划,只是对水运的偏重。在未来,它仍将纳入到综合交通设施布局规划当中。[3]
  
  在环渤海地区,港口水运与其他物流方式间的合作具有先天的优势,后期的建设成果也比较显著。环渤海地区是中国交通网络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是我国海运、铁路、公路、航空、通讯网络的枢纽地带,交通、通讯联片成网,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陆海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在环渤海地区今后的物流发展中还应该立足本区域优势,以港口水运为基础,大力加强与航空、铁路、公路运输等物流节点之间的衔接和合作,使综合物流为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黄灵.环渤海港口群:合作谋共赢,www.jctrans.com ,2006-5-26.
  [2]董洁霜.现代物流发展与港口区位合作博弈分析[J].经济地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