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利相和 守正出奇

2007-12-29 00:00:00
中国市场 2007年24期


  以冯仑的个性及其在万通集团的作用而论,把这位董事局主席比作房地产思想家倒也恰如其分。当我们捧读他的著作时,跃然纸上的精当妙论,使房地产思想家冯仑的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清晰起来。
  
  古人把义和利完全对立了,但今天来看,义和利有一致性,比如说合法赚钱、依法纳税,税费再惠泽天下人。依法挣钱,依法纳税,是个取利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是取义,只有取义才能取大利。比如说社会发展方向,股东要分红、员工要工资、政府要税费,这就是义,往往只有取义之后才能挣大钱。过去没有市场交换,义、利容易对立。有了市场交换以后,我认为应该把两者很好的统一起来,脱离了义的利是一种恶欲。
  做生意要守正才能出奇,要有非常良好的价值观,有一个正确的目标和很好的责任感,这样企业才能做好。
  对照起来,十年中很多的伙伴走过更加曲折的道路,我觉得不是才能的问题,有很多情况下他们比我们还能干,能干之一体现在他们善于变通。但我们的教训,凡是变通多的地方,一定活不下来;没变通的,现在也没什么问题。所以守正才能出奇,奇多就邪了。守正就是依法经营,良好的心态,比如说欠钱还钱,亏损认账,做错了赶紧检讨。去年全球500强里10%是亏损企业,因此一个企业亏损了不丢人,犯法才丢人。万通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在地产市场上有所发展,最主要是坚持了正气。
  要明白一个道理,心平才能气和,气和才能人顺,人顺才能做事。比如说,要成为全球最有钱的人几乎不可能,成为中国最有钱的公司,我也没有这个欲望,有限的欲望是把万通办成一个很挣钱的公司,一个让员工感到愉快的公司。只要能做到给股东以回报,给政府交税,给客户最好的产品和服务,给员工比较明确的回报和更好的福利,这就尽到责任了。
  最大是一个结果,不是原因。不是因为要做最大就会成为最大,而是要做最好最后自然发展为最大。韩国的企业因为要做最大就成了最小,可口可乐要做最好不知不觉成最大。正如《道德经》所说:将欲强之必先弱之,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我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叫做获取利润之后的利润,核算成本之前的成本。
  所谓“利润之后的利润”就是学会“让”而不是学会“送”,商人的最高境界是“让”,“送”是慈善。比如说我能赚你10元钱,这10元钱不论谈多长时间我肯定能赚到,但你的第一感觉是这人太精,第二个感觉是以后在找他谈生意之前我先找别人。但是如果我赚8元钱,第一你感觉占了我的便宜,觉得我这人爽快;第二你会认为这人比我笨,我能占他的便宜,很好;第三以后有事我先找他。一次赚10块,可能一年都不会有合作的机会;如果只赚8块,可能一年中合作了四回,赚了32元钱,哪个多哪个少,明摆着的。这就叫“利润之后的利润”,就是要学会“让”。
  所谓“成本之前的成本”,比如说,朋友来聊天,一下午的成本可能是10元钱,这10元钱有可能是你人生的1万元。所以要高估每一件事情的成本,但对收益要主动容让。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嘛!只要会“让”,市场就会做大。与生意伙伴打交道的时候,要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用的东西。比如说,我们最近起诉一个上市公司,查封了它。在这之前,我们协商了很久,最后我们俩笑着说法庭上见吧。起诉是起诉了,朋友还是朋友,起诉就是把这事让法院去裁决,咱俩不争了,各自找律师提供证据,法庭上见,说完了咱俩该怎么着还怎么着。我觉得做生意对一个人精神境界的提高在这些方面表现得特别明显。
  
   稿件源自冯仑个人电子杂志《风马牛》
  (编辑/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