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你看话剧了吗?

2007-12-29 00:00:00
中国市场 2007年24期


  中国话剧100岁了。
  人类因活到了百岁而被叫做"人瑞",是个长寿的概念。而由舞台上粉墨春秋所组成的这个外来文明的产物的话剧100岁诞辰,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它有别于中国传统戏曲的生旦净末丑,其所起到的鼓舞人民、教育人民的能量与影响,是活在1907年之前晚清的中国人所难以想象的。
  从《黑奴吁天录》开始,中国人开始站在这个叫话剧的舞台上,演绎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喜怒哀乐、春夏秋冬,100年前赴后继,乐此不疲。
  100年来,中国话剧从模仿到借鉴、从杂乱到系统、从小到大、从盛到衰而又由衰转盛,继而盛盛衰衰并从中国走向世界,传承、教化、励志、娱乐,中国话剧有着太多的承载,中国话剧人有着太大的承担,中国话剧观众有着太高的期待。
  100年,不算长也不算短。时代在推进,在中华民族走上小康之途、加快现代化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的今天,话剧虽然式微了但不会就此止步。
  面对着历史的机遇和责任,中国话剧,风帆仍举,前路漫漫,黄钟大吕,未来可期。
  末了,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人:
  
  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田汉:
  论及对中国话剧的贡献,田汉无疑位列第一。这倒不因为田汉是《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而是这位偏好莎士比亚抒情浪漫风格的剧作家,兼具关照现实生活的敏锐,著有《获虎之夜》《名优之死》等为中国现实主义话剧打下基础的名剧。与此同时,他还组建"南国社",在全国各地巡演。他在这个过程中呕心沥血,培养了大量中国话剧的拥护者,也赢得了戏剧教育家、剧社创始人的赞誉。
  
  话剧剧作大师曹禺:
  提及中国话剧百年,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雷雨》。
  曹先生的《雷雨》是中国话剧史的丰碑,使得当时24岁的曹禺一鸣惊人,并且让中国话剧走向成熟。此后,曹禺的《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一系列作品均是影响了几代人的力作。如今,这些名剧都通过各种方式反复演绎。1952年,曹禺成了北京人艺的首任院长。
  
   "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老舍:
  老舍在戏剧史上的地位,与他在文学界中不相上下。上世纪50年代北京人艺的辉煌,是扎根于他创作的剧本之上的。《茶馆》以戏剧文学和舞台演出的综合实力征服了观众,至今仍是北京人艺的金字招牌。此外,《龙须沟》是他创作的新台阶,为他赢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深厚的文化蕴涵、鲜明的民族性格,被外国专家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话剧皇帝”-石挥:
  上海是话剧和电影的发源地,那里的百姓当年在电影还未普及前,每晚是忙于看话剧的。当时还专门举行过一个"话剧皇帝"的评选,石挥便当选了。他活跃在上世纪40年代的话剧舞台,主演的《秋海棠》、《文天祥》、《我这一辈子》深入人心,即便是实力派的电影明星也不敢与他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