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课件制作。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所提供的强大功能进行财会软件的操作演示、教学课件的播放以及教学活动的控制,尤其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格式、填制方法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节约了板书的时间,又直观,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助教型课件、脚本、素材
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使得课件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所处地位日渐上升,课件已经不仅仅是作为教师教学辅助手段存在,而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确定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目的是制作课件首要而关键的一环,课件类型的多样性导致课件功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一般课件类型有以下几种:(见下表)
可见多媒体课件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可提供的教学功能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本文选择助教型课件,针对会计学专业,介绍课件制作过程中的一般步骤,主要包括:脚本的设计、素材的准备、工具的选择以及制作的具体方法。
一、脚本的设计
所谓脚本是指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课程设计有一个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程设计可以使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少走弯路,节约制作时间。在脚本的设计中,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美学等在课件中的应用。
1、脚本内容设计,即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形成的教案,这个任务应该由经验丰富的会计学科的任课教师完成,脚本所涉及的内容要全面、系统、突出重点、难点,较难理解的问题一定要详细讲解,简单内容则一带而过。如:《基础会计》的“填制会计凭证的意义”一节教案提纲是:(1)“会计凭证”的概念(2)填制会计凭证的意义(3)会计凭证的种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课件制作要在熟悉以上教学提纲的基础上,选择能够展示教学内容的最佳表达方式。如对上述教学内容,重点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释“会计凭证”的概念,讲述会计凭证的意义,分析会计凭证的种类。
2、脚本流程设计,大体相当于电影剧本,用什么演员,怎样安排演员,怎样使用镜头,怎样安排内容次序,必须进行事先的详细规划。上例中,三部分内容是用文字表达,还是用图形、图像表达,每一部分什么时候出现,各场景间怎样过渡,怎样实现各部分间的跳转,制作时都要提前安排,做到心中有数。
传统的文字教材(课本)、录音教材、录像教材都是线性的,即信息是按单一的顺序编排的。如果课件制作采用的也是线性结构,在教学使用时需要按照程序设计的顺序使用,会限制授课教师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传授的灵活性。多媒体技术以及超文本超链接技术的出现,使得在多媒体课件设计时可以采用树形结构和网状结构,这种结构的每一个结点(界面每一屏的内容),组成多媒体课件的基本单位,存放在结点内的信息单元称为素材,其内容可以是文本、图形、图像、影像或声音,也可以是多媒体信息的组合。在这种结构中结点和结点的联系称为链,链也是多媒体课件的基本单位,形式上是一个结点指向另一个结点的指针,本质上链表示不同结点中存放信息间的联系,因为信息间的联系是丰富多彩的,因此链也是复杂多样的,有单向链(←)、双向链(←→)等等。在使用此类多媒体课件讲学时时,教师根据操作界面的提示,依据本次教学内容随意演示课件所包含的内容,即使浏览学习的内容的跨度很大,课件也能容易地链接到指定的内容,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控制。
二、 素材的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教案设计,再好的课件计划,没有适合的演员来表现,也难见其效果,为此要进行资料的搜集准备。素材的准备包括结点背景音乐的准备、背景图片的准备、根据课件内容的要求所作的动画以及相关的视频内容。搜集资料的方法灵活多样,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共享的图片、音乐、音效资料;也可以自己运用图形、图像、音乐制作软件来制作需要的图片、音乐、音效;还可以利用相机、扫描仪通过拍摄、扫描得到需要的图片等资料。如上例,若将“填制会计凭证的意义”这节内容表达清楚,考虑到学习对象是初学者,因此要引用多张会计凭证如“发货票”、“增值税专用发票”、“领料单”、“限额领料单”、“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及“账簿”的图像。获得这些图像较为快捷的方法是扫描课本上的图片,然后用PhotoShop等对其进行加工,对于无法直接获得的图形、图像资料需要用图形制作软件绘制。将收集到的资料放置到专门的文件夹中,以利于将来制作课件时使用。因此,资料搜集并不拘泥于一种方法,重要的是达到获取所需资料目的。
三、工具的选择
目前,有许多软件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如PowerPoint,Author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