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合理性公款消费及社会影响

2007-12-29 00:00:00白玉苓
中国市场 2007年26期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非合理性公款消费表现及其影响。首先提出非合理性公款消费表现在公车消费、公款出国和公款吃喝等方面,再分析非合理性公款消费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认为公款消费由于其内在扩张机制和缺乏约束机制,很容易脱离经济发展水平,非合理性公款消费形成的奢靡浪费,损害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大敌。所以应该采取措施遏制一切非合理性公款消费,文章对此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公款消费;非合理性公款消费
  
  公款消费,顾名思义是指用公款进行消费的行为。它可分为生产性公款消费(比如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政府投资建厂等)和非生产性公款消费(即用公款进行生活消费的部分)。公款消费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合理的或不合理的公款消费不能以公款消费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来确定。如果国家盲目投资建厂,建成之后没有效益,造成巨大的浪费,这种情况下的生产性消费就是不合理的。同样,用公款进行必要的非生产性消费并非都是不合理的。对公款消费的合理性或非合理性的划分要结合这一消费的目的、方式、结果等许多因素才能加以确定。在本文中,主要指非生产性公款消费,即指政府或公共机关为了正常运转的需要,为了公众利益,用国家拨付的经费或自有资金,通过市场购买消费品的消费。而不包括购买生产经营用机器设备、原料、燃料、建筑材料等方面的支出,即不包括生产性消费,也不包括消费品的自给性消费和不通过市场的非商品性部分,如企业自己生产的消费资料等。
  
  一、非合理性公款消费的表现
  
  在我国目前的公款消费中,有一种非合理性公款消费不可忽视,那就是用公款为个人利益,挥霍浪费。主要表现在公车消费、公款出国和公款吃喝等方面。
  
  1.公车消费
  公车消费,原本是政府为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方便工作、提高办事效率而配备的。然而,经过几十年车轮滚滚,有些公车已经“变了味”。目前,在我国公车消费中主要存在以下4方面的问题:
  公务用车费用高,财政负担沉重。根据四川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罗振宇教授在《西部地区县级政府行政成本分析》文章中的调查显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在不到20年间,行政部门使用车辆增加了60辆以上,每辆车每年驾驶员的工资+养车费用+使用费用约为5~6万元。”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在公车使用中,当事人对此总结为:办公事占1/3,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虽然这一比例不一定精确,但的确反映出问题的严重性。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超编超标问题屡禁不止。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的问题屡禁不止。一些领导干部的车越坐越高级,越买越豪华,换车越来越频繁。
  
  2.公款出国
  近年来,以学习、培训为名,用公款出国几乎成为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的一种普遍现象。据香港《星岛周刊》2006年12月4日的报道,我国10名高官手持假冒的芬兰政府的邀请函,兴致勃勃到芬兰“考察学习”,结果被芬兰政府拒之门外。芬兰政府即时向外界宣布了自己的这一“正义之举”,并批评道:“假冒调查研究之名前往外国旅游的情况在中国很普遍”。芬兰政府的这一行为引起外界的强烈反应,也使我国一直存在的官员公款旅游问题再次引起关注。
  其实,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间,我国有无数的官员到公共财政管理比较规范的国家考察,这种向先进学习的精神和态度并没有不妥,但一些人却借考察学习之名,行旅游、购物之实。让国家花了冤枉钱,还开掘了腐败的渠道。根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的国家财政支出中,仅干部公费出国一项消耗的财政费用就达3000亿元,2000年以后,出国学习、培训、考察之风愈演愈烈,公费出国有增无减。实际上,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渠道非常多,不一定非要花钱、花时间、花精力到国外考察。而且因为国情不同,外国的作法并不一定适合于中国。
  
  3.公款吃喝
  吃吃喝喝在“民以食为天”的我国屡见不鲜。在各式各样的酒局、饭局中,在觥筹交错中才可能办成事,这似乎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公款吃喝更是普遍化、经常化,而且变本加厉。一些领导干部把吃喝扩大化,节日请,典礼请,来访请,业务请,工作请,交谊请,只要能想到吃喝由头,便成一桌酒宴,当然最后由政府来买单。由于是“公款”掏腰包,没人“心痛”,摆一大桌子,吃掉1/3就算不错,造成极大的铺张浪费。
  
  二、非合理性公款消费的影响
  
  非合理性公款消费的存在,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公款消费形成招待性经济,诱发通货膨胀,使市场信号失真。由于公款消费的主体对价格的上涨不感兴趣,用公款招待的消费中严重存在着高消费、超消费和铺张浪费等现象。 “被纳入这种‘招待性经济’中的市场越多,经济对价格的敏感性也就越差,价格竞争机制也就越加不灵。这样下去就会在一系列的经济部门形成通货膨胀的中心。” [1]很多现实表明,公款消费的领域,价格和价值常常背离。不仅体现在公款吃喝、公款接待、公车维护上,在房地产消费方面,如公款盖房、公款买房、公款用地等行为,直接导致城市土地资源稀缺以及房价飙升。有些房地产项目在开发初期便被一些机关、大型国企团购。团购之后便以大大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个人。除了团购,还有集资建房、合作建房等多种方式的非市场运作。
  公款消费抽掉了生产中最有力的部分——资金。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世界银行的数据,2005年,我国GDP达到2235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5年的约5%,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但2005年,我国人均GDP仅为1703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1/25,日本的1/21和世界平均水平的1/4,大体上与刚果、乌克兰、摩洛哥相当,全球排第110位。所以,我国还不是经济强国,并非富富有余,可以随心所欲地消费了。
  其实,我国在很多领域需要资金的投入。以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为例:2005年,全国教育支出3951.59亿元,占GDP的比例是2.16%。这个数据低于2004年的2.79%,也低于2002年的3.41%。从2002年至今,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国务院1993年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承诺到20世纪末达到4%的教育投入目标至今都没有达到(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约为7%左右)。因此,我国还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最需要的,或者说最缺乏的就是资金。能够聚集大量的资金并将它科学合理地投入到各个部门领域中去,这关系到我国发展的前景,关系到在竞争中能否最终取胜。
  公款消费使大量的国有资产落到私人手里或白白流失掉,不但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而且使资金——这一重要的生产要素因此流失,严重影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公款消费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公款消费由于缺乏需求弹性,价格再高,消费量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由于公款消费的内在扩张机制和缺乏约束机制,使其很容易脱离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而公款消费中的奢靡浪费,更是损害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首先是因为政府消费在社会总消费中所占比重较大,政府所施行的制度,必定对国家繁荣或衰退有很大影响。比如个人在消费时,如果不顾收入而奢侈无度,结果一定是家败名裂。但是,如果政府也犯同样的错误,就会给千百万人民带来穷困,甚至招致国家的衰落或灭亡。因为,政府作为公共财富的托管者,消费的是纳税人的劳动产物。如果滥用和浪费,甚至脱离社会发展阶段而超前消费,后果不言自明。因此,对政府自身来说,为了国家的利益,高度重视和实施节约是非常迫切的。 “节约在私人方面的美德,对公家来说,它对国家幸福是如此之大,它不仅是首要的美德,而且是更迫切的任务。” [2]
  
  其次,政府的消费代表国家,政府如何消费对民众有一种示范作用。公款消费的挥霍与浪费,会使一些人纷纷效仿,追求物质享受,贪慕虚荣,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物欲的享受和满足上,懈怠了自己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不努力工作,甚至投机取巧或不择手段地猎取财富,久而久之,将扰乱经济秩序,使整个社会风气恶化,引起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阻碍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并容易引起社会动荡。 “(政府消费)只有在牺牲的价值能给国家产生相当利益的条件下,消费才是适当的消费。……政府应当善于随时权衡所要作的花费与所预期的社会利益。……政府的得不偿失的举动,都是愚蠢的行为或犯罪行为。” [3]
  
  三、对遏制非合理性公款消费的建议
  
  根据2006年12月1日新加坡《海峡时报》的报道,在全球反腐败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即“国际透明组织”公布的最新清廉指数排名中,中国在163个国家中排名第70位。据我国经济学家的估计,腐败每年造成的税收和政府资金损失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5%。反腐败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反腐败的关键之一就是遏制非合理性公款消费。
  采取公款消费金额个人账户化。实行公务出差招待限额和定额管理,以现金预先支付给公务员的个人账户,将公款消费列为工资收入的一个项目,消除多占多用等不合理支出的机会。
  增加报销程序。让公款报销的手续繁杂起来,报销的每个环节要体现一个“细”字,什么样是合理的,合理的该如何体现节约;什么样是不合理的,哪种场合需要公款消费,以怎样的标准进行消费,消除一切漏洞。
  建立民间公款消费观察员制度。日本从1994年起,在各地陆续建立了民间行政观察员制度。民众自发成立“全国公民权利代言人联络会议”,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纳税人的钱到底是怎么用的。他们时常向政府提意见,要求公开财务。在密切监督之下,政府官员自然不敢随便用公款吃喝了。这种作法值得我国借鉴。
  健全公款消费主体的约束机制。健全公款消费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制定有关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以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综合手段对公款消费进行管理和调控。
  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型社会,用公款奢侈浪费、盲目攀比是和谐型社会的大敌。面对每年数千亿元的非合理性公款消费,必须采取措施,遏制这种铺张浪费的行为,给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氛围,这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首都经贸大学在读博士
  
  参考文献:
  [1](瑞典) 克拉斯.埃克隆德.瑞典经济——现代混合经济的理论与实践[M]. 商务印书馆.1989.149.
  [2](英)麦克库洛赫.政治经济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88.234.
  [3](法)萨伊.政治经济学概念[M].商务印书馆,1997.469.
  
  (编辑 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