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振兴东北政策的实施,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在实践中,某些政府部门的信用却是令人担忧的。
关键字:政府 信用 缺失原因 分析
随着我国振兴东北政策的实施,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在实践中,某些政府部门的信用却是令人担忧的。笔者特对产生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及改进办法略论几点。
一、政府信用分析:
1、制度资源短缺,效率不足。所谓政府效率是指政府在进行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对人、财、物的消耗与其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比率。简单地说,就是政府的投入与产出的比率。从我省的情况来看,最为短缺的并不是资本和技术,首先是高效的制度和诚信,也就是缺乏能够有效地组织配置各种经济、政治、思想要素与实现行政效率和诚信增长的制度资源。其中既包括现代财税制度、金融制度、投资制度、企业制度、住房制度、医疗保险等经济制度,也包括政府机构设置、职能划分、人员编制、以及决策、法制、人事等方面制度。从经济生活上看,当前我省一方面是经济发展与分配相对不均衡,另一方面,由于制度资源和诚信无形资产短缺,各级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或管制而进行的制度创新能力偏弱,制度资源和诚信软件的供给不足而造成的政府低效率现象十分突出。
2、行政理念错位,政府效率和诚信的精神动力不足。理念决定行动,行为决定效率,行政理念的错位或步入误区,造成政府效率精神动力的不足,已成为我省部分地方政府行政效率和诚信度不高的“瓶颈”制约。突出表现是行政信念与信仰的失落。所谓信念,信念是对现实所做的一种价值判断和推论。而信仰是信念的一种强化、高级的形式,更具有综合性、整体性。面对着旋转的市场经济大舞台和改革开放的新环境,一些政府人员淡化“主义”追求功利“有钱干,无钱前后转”,信仰上出现迷茫,理想重心下移,在行政精神惰性的制约下,行政人员必然淡化对一流管理目标的执着追求,必然满足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要求,必然降低工作的标准,结果是荒于公务,职能欠亏,从而导致诚信度严重下滑。
3、以民为本的公仆意识淡化。为人民服务是我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级政府根本的行政理念,我们的政府应当是一个用较少的钱为群众办更多的事,办好事、办实事、办快事的政府。为人民服务逐渐变为“人民为我服务”,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小团体主义、形式主义等现象严重地制约着政府为人民服务水平和质量,增大了政府的行政成本,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公仆意识淡化使提高行政效率失去了最根本的思想保障。
4、求真务实的行政作风淡化。行政作风是指政府或工作人员在行政活动中表现较为稳定的一贯思想、行为方式和态度,它关系到政府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态度来实践自己的目标,不同的行政作风必然导致不同的行政效率。
二、如何解决政府的诚信缺失问题:
1、决策观念的转变。我省各级政府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一言堂”、“个人说了算”已经成为决策中的习惯定义。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首先遇到的就是观念的障碍。政府层面相当数量的领导干部对科学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入决策领域的战略意义缺乏理解。为了推动观念转变,各级政府应当全方位、立体地进行干部培训,强化决策者的科学决策意识和技能。各级领导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宏观决策中注重程序化的多方案论证,把决策科学化付诸实践。
2、决策制度的完善。决策制度的完善既包括建立健全属于决策体制内部的具体制度,也包括从制度层次上改善决策的大环境。例如,我省在各级行政层面之间进行多次事权划分的调整,并将相当数量的审批权限取消,将行政指令该为服务,而且以文件的形式确认下来,就是从制度上根本打破了权力的过分集中,为“小政府,大社会”和“有限责任政府”的过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建立决策辅助机构。各级政府层面应当让所建立的研究机构和信息机构的职能真正定位和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为决策层提供信息收集、咨询建议、调查研究及方案论证,以起到辅助决策的重要功能。但是从我省的情况来看,相当一批政府内部的研究机构辅助决策的功能并未有效发挥,蜕变为起草文件和报告的秘书班子。这种现象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4、决策手段的现代化。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一批新兴理论,为决策行为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推动决策科学向更高层次发展,但是我省部分政府的现状是尚处在由经验决策为主,向科学决策为主的过渡阶段,而且步伐较为缓慢。政府的诚信度和权威性因此受到不应有的伤害。
5、应当注意的几种倾向。一些政府官员在日常事务中战术研究多、战略规划少。在他们看来,所谓决策就是项目审批、资金分配、人事任免等等,决策视野狭窄,方案论证就事论事,缺乏宏观性、战略性的决策意识;而现行干部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极易诱发干部的短期行为。
作者单位:辽宁省申窝水库管理局衍水宾馆
参考文献:
[1]唐志国. 市长工作报告[D].辽阳日报.2005-1-31(第一版).
(编辑 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