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迫切需要,培育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是推进物流现代化的主要载体,也符合山东省实际需要。山东省正实施半岛制造业基地战略,加快山东省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发展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物流现代化;现代物流企业
中图分类号:F207.7 文献标识码:A
一、山东省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必要性
当前,我省物流业处于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传统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只能提供阶段性和功能性的物流服务,缺乏有竞争力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我国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物流企业强调了物流服务的宗旨即客户第一。客户的需求决定物流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在生产趋向小批量、多样化和消费者需求趋向多元化、个性化的情况,现代物流企业强调发展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项目。
现代物流更着眼于物流作业流程的管理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通过对物流的跟踪,现代物流企业可随时了解物流状态,更好地适应现代生产节奏和产品销售计划。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的紧密结合和广泛应用进一步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促进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
二、山东省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发展模式
现代物流企业具有如下组织特性:
现代物流管理实现了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在于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物流功能的集成化、物流服务的全程化、专业化、物流作业的机械化、物流过程的供应链化、物流方式的共同化、物流组织的网络化。
现代物流使物流实现了由职能化向过程化的转变。现代物流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物流过程”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组织构建方式.
现代物流要求组织结构由垂直化向扁平化转变。传统的科层组织造成管理的机械、僵化、失灵,组织扁平化用价值观点剖析和调整过程,精简中间管理层,撤销对价值增值或主要目标毫无贡献的职能部门,精简不直接为产品增值的环节和工作岗位,删除不必要的审核、检查、控制等不增值的活动。
现代物流服务由固定化向柔性化转变。通过柔性管理以灵活的生产方式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使生产与市场变化保持一致,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和长久的发展。
现代物流组织由实体化向虚拟化发展。虚拟物流组织使各成员仅保留其核心能力和资源,通过信息技术、突破原有组织的有形边界,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以最小组织来实现最大的物流职能。
山东省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过程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1. 嫁接型。这种类型的转型模式,适合于目前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其服务项目是现代物流的某一重要环节,并且该服务项目与公司长远发展战略相吻合的传统储运企业。
2. 再生型。这种模式适合于目前具有一定规模,但服务项目没有优势或前景黯淡的企业,这类企业拥有现代物流所必需的某些资源,经过重新定位后,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导入现代物流理念,转变为现代物流企业。
3. 进化型。这种转型模式适用于任何类型企业,其成功的要点在于发现市场需求,适应市场变化,不断改进服务,形成竞争优势,达到顾客满意。
4. 转基因型。这种模式适应于新建企业,对我省道路运输企业来说,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向嫁接或再生的模式转型,就可以选择这种模式,这样可以不对原有的企业作任何改变,就可以向现代物流业进军。
三、山东省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具体措施
1.信息化应实现“两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竞争环境的日益严峻,要实现我省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就必须以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来带动物流企业的发展,构建全社会的“大物流”系统,这就迫切需要企业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化与物流信息网络的一体化。
2.尽快进行企业间的资源整合,进行战略联盟。传统物流企业应尽快进行企业间的资源整合,进行战略联盟,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可实行跨行业联盟,中小物流企业可进行跨地区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
3.我省应积极培育龙头物流企业,增强山东省产品对外销售的主导能力。要鼓励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力争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
4.我省应大力引进和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人才。要积极引进和培养物流高级管理人才,为物流现代化储备一大批精通现代物流方式、现代连锁、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通过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物流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5.物流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物流管理和物流服务水平。物流企业要在高起点上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争取后发优势;在物流服务中要重视品牌的确立,重视物流组织和物流信息管理;应强化本身的个性化服务能力,并以此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强化自身经营和管理能力的同时,寻求与战略性合作伙伴形成结盟,使自身的物流能力具有融入全球一体化、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作者单位: 山东潍坊学院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