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市场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市场形态。我国早在唐代就有关于专业市场的记载;在西方,据布罗代尔的研究,早在十三世纪就有小麦市场形成,十五、十六世纪前后,葡萄酒、皮革、皮鞋、毛皮等专业市场在欧洲各国也先后出现,到十七世纪,专业市场已是一种可以被普遍观察到的交易形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专业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到发展壮大的过程。
第一代是集市――批发交易市场(“地摊式”)。由众多需求者集中在某个场所来完成某项交易,批发市场就是完成这个功能,供应者把货卖给需求者,需求者再运给生产地和零售商,这是低级的市场形态。特点是市场自发形成,没有所有者;以露天摊位形式为主,设施简陋,配套设施缺乏;交易的产品档次低,质量差,满足人们低层次、大批量的需要。1978年全国第一家专业市场是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农民自发形成的路边简易竹棚市场。之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自发市场,结合农村传统的农产品集市,大大促进了商品的流通。目前这种第一代专业市场,在某些地区还存在,但大多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和重视,设施条件有了很大提升,有了固定摊位和固定地点。
第二代是专业批发市场加传统商业服务(“鸟笼式”)。随着组织化程度的提高,采购者或供应者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过去的批发市场已经不能适应这个变化,于是开始出现拥有物流、工商、税务等功能的市场。这一代特点是市场企业化,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拥有大规模的交易场所,基本上为室内店面形式,配套设施如消防、餐饮、治安等齐全;产品较第一代更加丰富,质量好,式样新。这一代市场以上世纪90 年代被称为我国三大小商品市场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武汉汉正街、河北白沟箱包市场为代表。1998 年统计这三大市场年交易总额在440 亿元人民币,成为我国众多商品的集散中心和配送中心。
第三代是综合功能性市场(“下店上室”)。这类批发市场往往是规模比较大,在国内刚刚起步。在发挥平常的商品流通功能之外,又拥有产品展示、信息传播、产品检测、研发、信用监督、业务咨询等功能。这一代在产权方式上出现了股份制,并产生了上市公司;在店面设计上更加先进;经营的品种注重品牌,注重质量。以在建的无锡东方国际轻纺城为例,浙江商团为其总共投资约30 亿元,其总建筑面积超100 万平米,一楼采用前后双门面式店铺设计,店面挑高达4.5米,空间可以自由组合,大大方便了经营者的店面布局处理,楼上采用公司化办公设计,每个店铺都铺设了电信、网通两个宽带网络,并埋入光纤线路,内置可视电话,营造了”一楼商铺、二楼展示、三楼公司化经营”的经营新格局,突出了产品展示、业务洽谈、商务办公、电子商务的功能,符合现代商务”公司化、信息化、专业化”的交易趋势,为经营者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第四代是虚拟市场。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上交易变得越来越普遍,各种电子商务模式纷纷涌现。而企业的诚信问题、电子计算的安全等问题的逐步解决,加上人们观念的转变,更使得虚拟市场的火焰越燃越烈。这一代特点是或者依托实体市场,或者完全虚拟化,信息充分,买卖双方都节省搜寻交易成本,既发挥实体交易场所作用,又发挥中介作用和第三方结算作用。同时特色明显,在互联网眼球经济时代有特色成为网站生存的必备条件。目前国内涌现出许多的B2B 的成功网站,比较出名的虚拟专业市场比如中国化工网、中国棉花网等等。
(编辑/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