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私募高手“面对面”

2007-12-29 00:00:00
中国市场 2007年37期


  终于见到了这位神秘的“私募”高手,四目相视,抵膝而谈。
  “富贵险中求”,私募坐庄便是这种追求的表达,"敢死队"更是这种表达的极端形式……
  
  新闻联播刚刚结束,北京的大街小巷正是热闹的时候。饭后乘凉的人们穿着背心裤衩,你来我往地穿梭于开放了冷气的商铺之间。嘈杂的叫卖声从临街的两元钱店不断地传来,人行道旁的麻辣烫排档挤满了“赤膊上阵”的人们。只有开在国子监胡同中的小酒吧,在夏日的闷热刚刚退去的黄金时间,还保持着一丝幽静的神秘感。
  周明神定气闲地坐在那里,一手轻捻着根香烟,一手夸张地比划着各种动作,以配合他讲述的传奇故事。作为一名专业的基金经理以及老道的私募基金玩家,他的脸上有的是自信的神采。这位30出头的年轻人,手上运作的资金数目令人难以置信,而他的个人资产也早已突破千万大关。对他来说,名车豪宅是过眼云烟,股市投资的刺激可能才是他真正的兴趣所在。
  
  诱人的财富传奇
  
  “我当年有过用30万的资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赚过上千万利润的经历。听说有人还用500万赚到过两个亿。”
   “如果你能有很好的眼光、技术,房子和车子这些东西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真正玩私募的人感兴趣的根本不是这些,因为那个时候你手上汇集的资金之多,会让你感觉钱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周明对记者说,“我当年有过用30万的资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赚过上千万利润的经历。听说有人还用500万赚到过两个亿。我在深圳有专门开公司做这一行的朋友,他们公司创立三年,总规模就已经在4个亿左右。前两年的收益率都在40%左右,今年收益率做到了70%,我看着都眼红。”说起这些吓人的数字,他的眉宇间透过的不知是麻木还是从容:“但是这东西赚起来就像抽鸦片,到后来已经意识模糊了。你看我现在,比那时清醒了很多,我现在只是为亲戚朋友圈子里的人做一些小额的,以前那种玩法已经不再干了。”
  记者问周明玩得最大的一次手上汇集了多少资金,他弹弹烟灰并不回答,只是反复强调这种东西极不规范,如果总玩大的会有巨大风险。“那既然这样,当初为什么会做私募?”记者继续追问。“当初做这个是因为我认为私募基金有着很好的前途,从长远来看,私募基金完全有实力,也应当和公募基金平分秋色,它有自身的优势。”“那么多的公募基金经理跳槽去做私募基金,其中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都看到了这个趋势,这些人都是‘炒钱’的高手,他们流向哪里,资金就流向哪里。”
  端起古色古香的茶碗,周明刚想呷上一口,看到记者好奇的神情,又放下杯子进行了一番解释:“做投资就是要有回报,无论钱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其实这个要求对任何基金都一样。虽说国内的公募基金比私募基金在发行渠道上就占了很大的优势,但现实是目前的体制决定了私募基金比公募基金无论是投资收益还是控制风险上都更好。道理很简单,因为只有替别人赚得越多自己得到的才会越多,所以绝大多数私募基金经理都比公募基金的尽责。也正因为这些,我才会说私募基金将来大有可为,有无限财富传奇的潜力。”
  
  私募公募之比较
  
  "我个人认为选择公募基金,也就是让基金公司来帮你打理,对普通人更适合一些。”
  早上8点,周明一边拿着掌上电视收看凤凰卫视的节目,一手拎着公文包和早点,准时走进了营业部的大户室。屋里摆着两台电脑,旁边的两个人正在一台电脑前交谈着什么。周明两口吃完早点,看一下证券公司提供的投资报告,便打开电脑开始收集这一天的资讯信息。由于他做的私募基金中还有一部分期货的投资,所以今天他还要关注一下铜的情况。“从9点15开始股票交易,在这之前,我必须构思好今天的交易策略,做到胸有成竹。”周明一脸轻松的表情,在电脑前翘着二郎腿,“现在就是看大盘,过了开盘点就到网上看交易梯次和B图,我比较喜欢去新浪看,各人有各人喜欢的网。”
  从早上的9点30到10点,是周明的运作时间,他手中所有私募基金的交易都是在这时完成的,这也是他最为忙碌的半小时。“10点钟之后,我可以修整一下了,该忙的基本忙完了,剩下就是全天盯大盘。只要没有大的调整,基本没什么事情了。”“下午就接着收集信息,看上市公司的动态。有比较重要的投资,我都会和大家(投资者)说,每年年底我固定的申购赎回,是统一给大家办的。”
  “有你这样认真负责的理财专家,看来大家把钱交给你打理是很不错的主意。”记者对周明说。“交给我了我是负责任的,但交给别人就不知道了。我说过,这行很不规范,什么人都有。”他侧着脸,说一句话瞥一眼大盘,“我现在就给亲戚朋友做,不认识的人肯定不接的。所以从普通投资者角度说,如果不认识这方面可靠的人,还是玩公募基金比较稳当。”“那到底是公募基金适合普通人还是私募基金适合?”记者趁机追问。“这就要视情况而定了,但对于一般人来说,我个人认为选择公募基金,也就是让基金公司来帮你打理更适合一些。”接着,周明对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为记者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周明认为,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是具有一些优势的。首先,由于私募基金面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因此,其投资目标可能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而量身定做投资产品。其次是私募的投资更灵活。一般来说,私募基金所需的各种手续和文件较少,受到的限制也较少,一般法规要求不如公募基金严格详细,如单一股票的投资限制放宽,某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可以超出一定比例,对私募基金规模的最低限制更低等,因此,私募基金的投资更具有灵活性;最后,在信息披露方面,私募基金不必向公募基金那样定期披露详细的投资组合,一般只需半年或一年私下公布投资组合及收益即可,政府对其监管远比公募基金宽松,因而投资更具有隐蔽性,获得高收益回报的机会也更大。
  但是,相对于公募基金的稳健,私募基金本身的形成因素就注定了其与生俱来的明显缺陷。
  在中国,曾长期禁止企业资金直接入市。组建私募或委托私募,就成为企业的富余资金入市的主要选择之一。作为私募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这类资金有相当部分是银行贷款,要支付高成本,对收益追求较高,也使某些私募形成了凌厉凶猛的操作风格,为高收益不惜承担高风险。私募坐庄便是这种追求的表达,"敢死队"更是这种表达的极端形式。由于私募的风险是随着资金规模的放大而放大的,市场一旦出现大起大落或崩盘的情势,因为“杠杆”原理的作用,甚至可能把自己所有的家当赔完还不够。特别是有银行贷款的情况下,如遭受银行强行平仓,则有可能血本无归,灰飞烟灭。而这有可能加剧市场波动。私募长期被认为是证券市场的危险分子,与此不无关系。有人就将2007年的"2.27暴跌"归咎于私募的凶猛杀跌。
  由于政府监管的相对宽松,私募基金操作必定缺乏透明度,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层出不穷。如果运作人在道德上不可靠,则对基金投资者的利益构成很大威胁。所以这种投资在可能取得较高收益的同时,蕴藏着较大的投资风险。此外,以这种方式发行的基金证券一般数量不大,而且投资者的认同性、流动性较差,不能上市交易。
  另外,大多数私募基金主要做账户管理。但这和人们一般概念中的运作方式有区别,像周明这种小额的私募基金,一般会把资金归在一个账户上,而很多私募基金则把资金归在客户的多个账户上,更加符合国际惯例。而且不保本不保息,不保固定受益,盈利收取一定的管理费,亏损由客户承担。因为严格来说,保本保息的做法不符合国际惯例,基金公司也容易亏空。
  
  由此可见,除去与公募基金的不同之外,私募基金本身也存在着多种流派和复杂的运作方式。有的私募基金动辄几千万,那都是给民营企业家玩的,和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像周明这样的小圈子、低门槛,不但保本,而且风险很小,的确对普通人有一定吸引力。但你要想认识这样的人并不容易,人家不会随便带你玩的。所以,周明的结论是:对于没有更多人脉和资金的普通人来说,还是把钱交给基金公司的经理们来打理比较保险,如果大盘走势很旺或进行长线投资,一样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
  
  私募基金的拳经剑谱
  
  周明:具体操作时,我一般会把投资者分成五类…
  也许对普通人来说,投资公募基金的确比较保险。但如果我真的想玩私募基金,豁出去不保底、不保息,只看重可能的丰厚利润,那我该如何开始呢?私募基金经理周明告诉记者,一个普通投资者不管玩什么,首先要做的应当是了解它的运作模式、盈利率与风险。作为一名在私募基金行当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他向记者介绍了“行内”的一些运作方法,可以为有投资意向的朋友作为参考。
  周明告诉记者,私募基金的具体操作与公募基金不同,一开始不收取任何费用,而是在投资期结束之后,根据实际投资收益提取分成。“但是每个人的具体操作方法也不尽相同。周明说,“我有些朋友自己搞公司来做,他们按照国际惯例赢利部分收取20%到30%的管理费,如果没有赢利则不收费。但有些公司是承诺收益率的,他们就有其他约定。比如说,如果达不到10%的承诺收益率,就由公司补偿;如果收益在10%至20%,则全部是客户的收益;如果收益在20%以上,则基金与客户三七开;收益在100%以上的部分,全部归公司。”“还有一些公司做短线投机的,证券公司的‘返佣’(回扣)也是基金经理的一部分收入。资金结算也会有所不同,我现在是以一年作为期限进行资金结算,也有人约定一个季度分红一次,可以让一些个人投资者见到眼前利益。”
  “而我本人在刚开始的‘原始积累’时期,也有自己一套操作方法。”周明对记者补充说,“这些可以作为借鉴,有资料价值,但你要在文章里写清楚,我现在已经‘弃暗投明’了啊。”
  周明介绍说,私募基金的运作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承诺保底,设定底线,如果跌破底线,自动终止操作,保底资金不退回。第二种,接收账号,即投资者只要把账号给私募基金即可。如果跌破10%,投资者可自动终止约定,对于赢利达10%以上部分按照约定的比例进行分成,此种都是针对熟悉的客户,还有就是民营企业。
  而周明本人在具体操作时,一般都会把投资者分成5类。第一类是讲好了要提取固定收益的投资者,即无论赚了多少都会按本金的固定百分比分成。这类投资人是周明做私募基金的“中流砥柱”,因为周明从他们身上赚取的利润是最高的。第二类是要求保底分成的投资者,这类投资者主要求稳,只要有稳定的收入,每次分成不高他们也并不很计较。第三类是不保底分成的投资者,这类人是些主要想赚钱的投资者,他们投入的本金在散户里一般也较多,他们玩的就是高风险高利润。第四类主要是大客户,一般是些小型的民营企业,他们出的本金当然是个人投资者没法比的。但最大的风险也在这一块,因为如前文所说,这些企业的富裕资金有很多是银行的贷款,成本非常高。而第五类就主要是散户。
  周明在操盘做一只股票时,就会按照种类的顺序,让第一种投资者先建仓,然后抬高股价后给第二种、第三种……最后放出消息给第五种的散户。
  那么,如果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在选择所投资的私募基金时,应当注意哪些事项呢?
  周明给出的建议是:第一,要看投资者对运作者的了解程度,是否有足够的信任。如果一般,建议审慎。第二,一定要弄清楚对方做私募的目的和投向,以及对方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和技术。第三,要看对方采用怎样的私募设计,即上文所说的投资模式。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在对方投资模式中所处的位置。第四,上述三项都有把握了,才有谈判合同的余地。建议在掌握这些信息之前不要投资。
  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有的私募基金有第三方担保机制,即投资者将钱交到信托公司,待运作者“搞定”后按合同规定分成。这种方式是目前私募基金中较为规范的一种,风险较小,可以有效防止运作者携款逃逸的行为。信托公司会给投资者准备好格式合同,但通常不保底。
  另外,如果是公司型的私募,投资者就是公司的股东。在签定合同时就要注意公司章程、表决权、股权与分红、结算时间与方式、组织结构、管理人员等等。要知道,投资如果出了问题,投资者的利益是与这个公司绑在一起的。
  
  私募基金的生存风险
  
  听完周明这位“老私募”的一番话,记者心里对私募基金也有了些底,于是抛出了最具“杀伤力”的一个问题:“问最后一个问题,你认为私募基金最大的软肋在哪?或者说,私募基金的致命缺陷在哪?”
  周明微微一笑,在烟灰缸里掐了烟,抱着胳膊对记者说:“其实这个问题没有你说的那么玄妙,我认为能毁灭私募基金整个行业发展的还是它的道德风险。”他接着解释说:“刚才咱们不是说了吗?私募基金的运作风险本身就很大。当遭遇较大波动甚至崩盘这种‘股灾’的时候,很多势单力孤的私募就彻底的灰飞烟灭了。这个时候,对私募基金运作者的道德底线就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有很多人在面临这种情况时挺不住了,就携款私逃,把投资者全扔下了。”
  “但是你不是说,很多小型的私募基金都是在自己熟人圈子里玩的吗?这些人之间肯定是有相当的诚信基础的,难道也会发生这种情况?”记者反问周明。“当然有,你听说过‘杀熟’这个词吧”周明看了一眼满脸狐疑的记者说,“因为大家合伙玩的时候的确是有诚信基础的,但当遭受了重创之后,很多人的意志就动摇了——不但他本人的钱遭遇风险,其他投资人的资金也血本无归,面临着追讨,这个时候‘跑路’的念头会很强烈。”但当记者追问周明本人是否动摇过时,他摆摆手说:“我就知道你会问我这个,我目前还没遇到这种不幸,因为我不再做大的了,不想给自己这种道德压力。”
  “另外,公募基金也有不道德的,比如 ‘老鼠仓’的问题,上投摩根的唐建不就是栽在这个上面吗?”周明补充说,“私募以公募的‘老鼠仓’形式存在也是很容易发生的。私募投资者要追逐高收益,必然要找能力强的运作者,同时这个运作者最好有确切的内募消息来源。那公募基金经理当然是最佳人选了。公募基金经理操作时故意或顺便抛‘一大块肉’进‘老鼠仓’,除了损害了公募基金投资者的利益,对于基金经理本人和私募基金投资者来说,却是皆大欢喜的事。虽然并非所有的私募都以公募的‘老鼠仓’形式出现,但这也极大地损害了私募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危害了它的生存,所以进一步推动私募基金的阳光化的确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