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言

2007-12-29 00:00:00
中国市场 2007年37期


  《经济学家》
  2007.7.28
  
  重庆,下一个芝加哥
  在中国内陆腹地,重庆这座沿江的丘陵城市雄心勃勃。游客被它的发展范围和势头所震惊:大型商场,高速公路,成群的高楼大厦中有一座很像克莱斯勒大厦。一个投资2亿美元的大剧院在建。
  重庆常被拿来跟芝加哥相比。比如詹姆士·凯恩格在最近一本书中说,芝加哥是"通往美国西部大量未开垦土地的必经之路,是公路、铁路和水路的交通枢纽,更是充满商机的商业中心。"重庆基本就是这样。
  重庆副市长黄奇帆把重庆和美国的中心城市作比较。他以汽车城底特律为例。重庆是中国排名三四位的汽车制造中心,今年预期产量超100万辆,比2006年增加了25%。和中国其他地方一样,重庆也在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率为14%,全国平均增长率则为11.5%。10年后,重庆将和现在的上海一样富裕。
  
  美国《洛杉矶时报》
  2007.7.25
  
  中国今年可能成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1.9%,比以往12年多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快。如果继续保持该增速,中国今年就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过去35年,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列全球前三。但如今,这些老牌经济大国的发展速度已经放慢,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生产活动转向远东,外国投资和对外贸易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12年前,中国的经济规模仅居全球第八,排在巴西之后,经济规模尚不及德国的1/3。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朱宝亮说,"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并不重要,关键是生活质量。"
  
  美国《时代》周刊
  2007.8.6
  
  中国“自我的一代”
  在中国,30岁以下的成年人约3亿,这一年龄段人群的收入在过去3年间上涨了34%,远高于其他年龄段。
  由于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代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群体,这一群体的自我倾向受到了消费主义、互联网和电子游戏的刺激。与此同时,今天的中国年轻人比上一辈人受过更好的教育、更国际化。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往往只勉强念完高中,而今天有大约1/4的中国人在20岁左右就进入了大学。
  
  美国《商业周刊》
  2007.7.30
  
  美国不得不依靠中国
  过去数十年中,中美贸易帮助中国数以万计的人脱离了贫困,同时也使美国企业找到了更广阔的出口贸易和投资市场。中国和美国应该在谈判桌上明确对方的优缺点。中国最主要的优势是廉价劳动力和优厚的投资政策。无论是货币利率调整还是贸易堡垒都改变不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事实上,牛津分析家最近指出,就算人民币增值25%,仍不能扭转美国贸易亏损。在未来的几年中,为了共同利益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才是美国的真正应该重视和坚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