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初步完成从温饱型社会向小康型社会的过渡。一方面,广大群众拥有相当于一年GDP总量的资产(货币)拥有量;另一方面,我国消费率不及50%,低于世界平均消费率十几个百分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有如下原因:
第一,商品的供给结构落后于消费需求结构,产品过剩大量地表现在基本生活消费品,而小康社会的商品结构没有得到及时调整,该有的都有了,想有的却来不及生产。
第二,基本生活消费品需求弹性小,没有太大的增幅空间,却有一个消费极限,恩格尔系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呈下降趋势。一般衣着和生活用品,对大多数人来说也是大同小异,表现为消费的趋同性、需求的同一性。
第三,在商品短缺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统一分配、定量供应的方式,达到“合理”分配来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需要,同样的商品、同样标准,甚至在同一个商店购买。这种影响延续至今,导致整个市场呈现为“商品无档次、经营无特色、购物无环境”,消费同一性成普遍的现象。
第四,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商品丰富、品种增多、市场活跃、购买自由,广大消费者不仅有权选择,而且也有一定购买力作支撑,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和多结构的消费模式。
第五,同一性消费品解决基本需求,量上不可能大幅度增加,而质上做一定的调整,扩大的销售总量却有限,因此它不是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扩大内需关键在于通过扩大差异性供应,开拓新的消费领域,有效启动市场。
只有差异性的经营,形成各自的特色,才能开拓更广阔的消费空间,达到引导消费、扩大内需的目的。因此,扩大内需的根本出路,不在于一般商品,满足一般的需求,提供一般的服务,而在于实施差异性发展战略,寻找市场空白、开拓新的市场,引导消费,扩大投入,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一、差异性是零售业经营的基本特点
供给是为了需求,供给解决需求。由于消费的差异性决定了供给的差异性,从而也就决定了零售经营的差异性。只有进行差异性经营,才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收入阶层、不同消费习俗的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如果说同一性是计划经济的特点,那么差异性消费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零售业态作为企业经营的形态和存在的方式,本身就是差异性的产物,不仅多种多样,而且还在不断地组合、创新和发展,呈现多样化、差异化、特色化的特征。不同的业态没有特色,它就没有竞争力,也就没有生命力,就可能被淘汰、被排斥,甚至退出市场舞台。但几千年的商品交换史,二、三百年的近代零售业的发展史,还没有看到那一种业态已经消亡。虽然主体地位在变化,但它们仍以其独特的经营形式满足其相应的顾客群的需要,各业态之间构成了互补共存的关系。
即使是统一的业态之间,实质上也存在着差异化经营的问题。连锁经营不是零售业的改革,而是一次流通革命,它是经营形式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其最大优点是统一性、规范性和同一性,模式经营便于翻版、克隆,可以迅速地扩展市场空间。但其最大的问题,也是过于模式,使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零售业,变成“千店一面”,缺乏特色、缺乏差异。其实,即使是同一连锁业态,同样存在着“大同小异”的趋势,必须把连锁的统一性与本地化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因需而变,才能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差异,就是特色;差异,就是竞争力。重视差异化经营,不仅可以充分发挥零售业自身的特点,也是扩大销售,获取差异利润的有效途径。
“同而不和”,重复经营必然导致恶性竞争。我国不少城市大型百货的重复经营的品种多达95%以上,雷同经营不仅分散购买力,也导致商家为争夺顾客而展开恶性竞争、竞相降价,结果两败俱伤、效益下降、甚至倒闭关门。
二、零售业的利润来自差异化经营
商业利润是多元化的综合利润,它是由转移利润、追加利润、级差利润和管理利润所构成的。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说,零售企业的利润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社会平均利润,即劳动者平均创造的价值;第二是行业平均利润,即商业职工平均创造的价值;第三便是零售企业特色经营创造的差异性利润。
同一性经营,只能获得社会和行业的平均利润,而差异性经营、有针对性的经营,形成自己的特色,不仅可以扩大销售数量、降低经营成本,还可以增加经营品种,扩大消费领域,成为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从而创造差异性利润。
差异性利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信息差异性所带来的企业利润。由于企业对捕捉市场信息的信息量和信息面不同,存在着较大的利润差异性。效益比较好的零售企业,大多数都能通过捕捉市场信息,寻找商机,利用供求的时间差,抢先进入市场,获取机会利润。而更多的企业却缺乏信息观念,看到别人获利便一拥而上,其结果往往是失去先机,连平均利润都无法获得,甚至导致亏损、倒闭。
第二,管理差异性所带来的利润。管理出效益,管理是生产力。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效益和收益。管理产生的利润主要表现为:有效整合经营要素,产生1+1>2的经济效果的能力;在市场上捕捉机会,进行“投机”获得“投机”利润的能力,以及企业厉行节约产生剩余利润的能力。
第三,经营差异性带来的经营利润。因特色经营而扩大的顾客群所形成的消费力,其创造和带来的利润,即为零售企业的差异性利润。
三、差异性是城市商业集群形成的根本原因
城市的商业集群,作为商业的形态,是城市的窗口和标志,不同的形态构成了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和而不同”,和谐是差异性的综合体,和谐是各自优势构成的结合体。和谐社会要以和谐的商业为基础,不同的功能、不同的业态、不同经营品种的企业,聚集在城市的某一空间,形成特定的商业集群,或者是商业中心,或者是商业广场,或者是步行街,它们以各自不同的主题和结构,优势互补构成整体态势,发挥群体效应,树立城市形象,对内产生凝聚力,对外产生辐射力,吸引周围地区(包括郊区、市外,甚至全国)的消费者,产生购买力的“盆地效应”。
商业集群的结构与分布,既表现一个城市内部商业形态之间的差别与特点,商业中心、商业街、交易市场、社区商业各有自己的卖点和消费群体;也体现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区别,商业规模、结构和集聚程度,构成城市的竞争力,营造着城市的宜居环境。而城市之间商业差异性为城市带来了不同的辐射和吸纳能力。这些差异性主要表现为:
第一,商业总体规模、数量和经营要素的集聚程度;
第二,城市商业的功能配套是否合理适用;
第三,商业网点布局是否科学,层次是否清晰;
第四,城市传统的优秀商业文化是否传承与发扬;
第五,城市商品管理的道德取向、价值观念和服务水平,这些要素的状况都会直接影响城市整体运行的经济效果。
同一商业形态、不同的商业集群同样存在着差异性,这不仅表现在区域定位、功能结构、销售卖点之间的不同,其地均效益、人均劳效和营利力水平也有不同。即使是同一商业形态,同样是商品交易市场,同样是商业街,从硬件到软件、从区域定位到交易条件,从经营理念到服务水平都会存在较大差别,并因此产生不同的经济效果。
四、既要遵循营销原理的同一性,也要重视营销理念的差异性
营销的同一性是指任何企业在经营中必须遵守的市场规律、商业惯例和营销原则,这是对企业的共同要求。我们说,营销原理具有同一性、普遍性和雷同性。
第一,营销理念是指零售企业实施营销战略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还是以信兴业;是营利为先,还是立足于长期发展;是先做强,还是先做大等等。不同企业有不同的选择,同一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它的价值取向也不一样,所产生的效果当然有很大差别。
第二,营销行为作为企业的生存条件和竞争手段,存在着更大的变故,不仅取决于企业的现有条件,还要取决于市场环境,特别要研究竞争对手的实力及其所采取的营销策略。
第三,营销战略的制定和营销策略的实施,既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变化的过程,必须因地制宜,因时而变,不能一刀切,不要拘于一个模式,要显示企业之间的差异性,显示出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不同商品的差异性。
第四,价格政策是零售企业普遍采取的一种促销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也不是万能的手段。靠降价、打折、优惠、返券,只是一种形式,而且作用是有限的,长期使用、无限制打折,只会产生一时轰动,却损害了企业的形象。价格促销也存在着差异,不同季节、不同商品采取的价格政策也不一样。
五、差异性经营形成各自的发展空间
扩大内需最终表现为对商品的消费,而经营商品的差异性则可形成各自的发展空间。
商品不仅品种繁多,且规格花色多样。从宏观上说,多达几百万种,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还在不断增加;从微观上说,一个品种有不同规格、款式、花色,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划分,就会有几十、几百,甚至上千种。经营什么品种,是综合经营,还是专门经营,采取什么样的结构和组合,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空间和经济效益。
第一,业种与门类的差异性。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消费群体,企业的市场定位,首先要决定做什么,然后才有怎么做,要以品种决定自己的卖点,显示企业的特色。即使是同一商业形态的集聚,同一业态同样也要突出自己的差别。在欧美大型购物中心中,之所以同时存在几个百货店,并不是重复经营,而是都有自身的突出卖点,选择不同的主题,或突出男装、或突出女装,或以化妆品为主,或以五金家电为主,优势互补、商品分工,都有各自存在的空间。
第二,品种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经营商品范围大小的不同,还表现为商品组合的不同。大到大型百货、大卖场也不可能求多求全,都需要根据自身的区位、消费对象,进行科学组合,突出自己的卖点。小到杂货铺,“杂”在根据周围居民的实际需要,进行有机的商品组合。大同小异是业态之间的差别,大同小异是同业态之间、不同区位企业之间的差别,没有差别就没有自己的卖点。
第三,新品种的经营是零售企业差异性经营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新产品不断出现,新产品进入市场都有一个从导入到成长、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取决于企业的敏感度和敢于抢先的精神。经营新产品、形成新市场,实质上也是企业谋求的新的利润增长点。
第四,商品档次的差异性是由消费档次的差异性决定的。档次越低利润越薄,但可以薄利多销;档次越高利润空间越大,但风险也越多。不同的定位有不同的特点,它显示着零售经营的差异性。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编辑:刘建)